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众所周知,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七年是由列宁亲自领导的。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是列宁留给后世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列宁把苏俄改行新经济政策称之为“换车”、“退却”或“向后转”等等。列宁曾这样来解释那次“战略退却”的内容:“我们在退(我们不怕承认这一点: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产生错觉和自我欺骗。害怕真理将招致灭亡)——向何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租让制)上去,退到合作制的资本主义上去,退到私人资本主义上去。(注意:还要退到商业上去。)这个退却任务的实质是:同农民经济结合起来,满足其最迫切的经济需要,建立牢固的经济联盟,首先提高生产力,恢复大工业。”很显然,列宁制定新经济政策的着眼  相似文献   

2.
一、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详细阐述当今除了少数人依然固守列宁的垄断资本主义论之外,国内外众多学者经过自己独立研究,都认识到上个世纪 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带头掀起信息化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已经使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资本主义显然已经开始发展到比起列宁那个时候更高的新阶段。至于这个新阶段采用什么新命名,则是见仁见智,互有差别。西方学者多使用“晚期资本主义”、“新资本主义”、“后资本主义”这些含义较为模糊的称谓。中国学者则更加具体地表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垄断资…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爆发后 ,列宁便遵照革命前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思路 ,着手在苏俄“消除”市场经济关系、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经济关系 ,但由于各种实践中的困难 ,列宁的指导思想和实践不久就发生了转变 ,转到了传统马克思、恩格斯“剥夺和改造”的思路上 ,并一直保持到新经济政策实施前。  相似文献   

4.
伟大导师列宁是一个卓越的外交家,文章通过其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在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包围中,如何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争取时间。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充分地、巧妙地利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相互矛盾,实现不同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制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反帝、反殖、争取和平的外交政策,粗析列宁对外政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布哈林是苏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重要的理论家,也是经典的帝国主义理论家.他既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也是从列宁到斯大林的政治与思想的历史性过渡的重要环节.他对资本主义的理解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全世界范围的资本积聚和集中过程的再生产”理论;“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提出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与“消极扩大再生产”理论;“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阶段”理论.最为重要的是第一阶段.布哈林的帝国主义论是一种封闭与半封闭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他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则是一种简单的直线过渡假设.总体而言,布哈林是一位“不完全了解辩证法”的帝国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提出,改变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要从农民方面开始,即将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放在首要位置。当国内的资本主义成分不断增长时,他提出不要禁止和堵塞资本主义发展,但需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他还说,从苏俄小生产占优势的状况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需要以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以发展生产力。列宁的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后起国家的经济是否能跳跃发展?如何实现跳跃发展?这是为世界后起各国瞩目的大问题,对我国尤关重要。被西方发展经济学列为研究经济发展必读书目的列宁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精辟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经济跳跃发展规律。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往往认为这一规律只适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我认为,列宁关于经济跳跃发展规律的三个要点,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一) 列宁在总结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跳跃式发展现象时,揭示了经济跳跃发展规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企业、各个工业部门和各个国家的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跃进的。”“而且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也只能这样。”虽然,列宁所论述的经济跳跃  相似文献   

8.
布哈林提出,社会向高级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进化的过程,必须重视列宁关于以“改良主义”办法进行经济建设的理论。他强调,列宁关于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和学习管理经验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肯定地评述了列宁关于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思想、列宁关于“两个划时代的主要任务”的思想、列宁关于吸收资本主义文化遗产的思想和列宁进行文化革命必须克服困难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列宁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到八九十年代,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两者的关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尝试.苏俄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实施,使经济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次由理论变为现实,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刻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正确认识和理解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对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在中国传播列宁主义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瞿秋白从1920年10月首次赴苏俄探求救国真理至1928年春再次去莫斯科的整整八年岁月中,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满腔热情地宣传列宁及列宁主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瞿秋白最早地把列宁这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用文艺的手笔,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是瞿秋白及时地让中国人民真实地了解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决心“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是瞿秋白大量地翻译了列宁著作,并致力于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列宁作为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建设者,不拘泥于经典理论和教条,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找到了一条农民占人口多数、资本主义经济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的道路,即改良主义道路。列宁关于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揭示了“小农结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规律,成为目前仍是小生产者汪洋大海、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商品经济国内市场极为落后的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正如邓小平所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因此,学习研究列宁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史上的伟大创举。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开创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先河;斯大林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加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毛泽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进行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邓小平加大利用资本主义的力度,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遇到的一个新课题。列宁最早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他指出要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把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作为从小生产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桥梁。这些新思想不仅对当时的苏俄进行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5.
赵文 《南都学坛》2012,32(4):93-97
列宁主张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利用西方先进设备、科学管理技术来发展现代工业。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现实依据是俄国落后的国情,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根本目的是为了战胜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当前,我们要在正确认清资本主义文化实质的前提下,按照"吸收与批判并举,更重批判"的基本原则来利用资本主义文化;要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列宁和邓小平在对外开放,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长处的思想的比,阐明邓小平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借鉴、利用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成果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科学主义学说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7.
关于对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和列宁、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一脉相承的。邓小平既继承了他们的利用外资和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思想 ,同时又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创新 ,提出倡办经济特区 ,作为利用资本主义的窗口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一国两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技术革命,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过去不能比的高水平。于是有人问,列宁不是说,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吗?而其腐朽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不正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吗?既然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有了如此巨大的发展,那么,应该怎样来理解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腐朽性的原理呢? 列宁主义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产生停滞的趋向,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垄断。因为垄断在经济上“有可能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但另一方面,“垄断决不能全面地、长久地排除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而竞争“是促进着各种变更的”。因此,列宁指出: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战争以及俄共(布)党内“直接过渡”思想的影响,苏俄的经济建设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一九二一年,列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论述了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如何进行经济建设的问题。一九二一年三月苏俄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思想的具体实施。当前,重新学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俄国创建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形式之一的“苏维埃类型的国家”。在世界历史上开创了最高类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新时代,为苏俄人民和世界人民“开辟一条真正民主进步之路”。 可是,有些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者,认为十月革命缺乏民主,夺取了政权就建立了一党制。他们认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似乎在十月革命前就提出了待夺取政权后就建立一党制政权的主张。“可是,不论是在列宁的任何一篇著作里,还是在哪一次发言中,都找不到这种暗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