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绿色消费是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循环经济是以"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灵魂和核心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绿色消费与循环经济有着共同的基本要求,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意识和观念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循环经济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源头消减",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谢育新 《天府新论》2004,(Z1):52-53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包括推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资源、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绿色产业和促进绿色消费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循环经济是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只有制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灵活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 ,构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制度探索适合江苏区域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才能实现江苏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建立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绿色城市的核心内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必须以技术创新作为基础工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关键在于培育自主创新基地、不断提升经济结构,同时尽早建构第三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末端支持废物回收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相似文献   

5.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具体形式,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人类进入生态需求阶段的必然结果。在简要阐述循环经济与绿色消费的基础上,指出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深入研究宏观制度环境、中观供求市场、微观消费个体等因素对绿色消费的影响作用,由此构建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载体、消费者为主体的绿色消费体系,从而推动循环经济系统的长远、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循环经济则是用绿色经济运行模式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使整个生产、经济和消费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废物,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从而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手段和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和谐环境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什么样的文明型态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伦理观.和谐环境伦理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环境伦理现,它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和谐环境伦理推向实践,应当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和谐环境伦理教育;(二)科学划分政府各部门环保职能,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机制;(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四)建立健全环境法律制度体系;(五)发展绿色科技和绿色产业;(六)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因具有可持续发展内涵而越来越被重视.现有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更多地强调政府对推行这一模式的作用,但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绿色发展模式,建立趋利主体自愿卷入的驱动机制更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对产业的改造及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探究了循环经济的驱动机制,强调进逼机制、支持机制与诱导机制所形成的"三位一体"驱动体系是循环经济模式推行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张爱琴 《兰州学刊》2004,(4):120-122
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新经营理念 ,其主要针对两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环境要求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 ;二是强调了通过实施绿色营销———绿色营销观念、绿色营销战略、绿色消费 ,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生态生产力"是在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理论先导,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现实保障,以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为重要支撑,以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为现实发展模式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形态。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需要从四个基本的"向度"着手,即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发展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制度保障;生态科技的广泛运用是培育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是生态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讨论政府补贴方式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该文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并使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政府研发补贴与税收优惠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东、中、西逐渐降低的态势;从全国来看政府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都具有提升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而分地区来看政府研发补贴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负相关,与西部地区正相关;税收优惠与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正相关。据此,政府部门应制定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加大核心技术研发的税收优惠力度、优化外部环境以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2.
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提高质量效益的根本路径和迫切需要。在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中,应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夯实转型发展基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创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狠抓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强化保障措施,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旅产业新阶段,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创新发展既能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又能塑造独特的冬奥文旅品牌,同时对于营造全民参与的体育文旅环境和提升公众体育素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然而该区域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缺乏区域间协同规划、创新性体育文旅产品不足,以及产业融合的缺失。面对这些挑战,建议采取综合措施以促进发展:优化资源开发、区域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提供坚实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为创新发展打下基石,同时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创新构建多元化的奥运经济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同时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宣传,以塑造独特的体育文旅品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区域旅游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加快实施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推进青岛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青岛市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环境、农业资源、科技实力、信息化建设、市场网络体系等方面分析,青岛市目前已经具备了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现实条件.今后应该重点通过发展绿色主导产业、提高生态农业科技水平、拓展融资渠道、培育龙头企业,加快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培养绿色经济意识等措施来加快发展青岛市生态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产前沿理论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不仅将技术无效率和环境代价纳入了分析框架,而且还与"物质平衡思路"一致;该模型将绿色经济增长的源泉分解为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本深化3大部分。对重庆市27个制造行业的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现象,但50%以上行业的技术效率都得到了改善或维持不变;资本深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其中的贡献相对较小;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充分发挥重庆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后续发展中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环境约束下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6.
闫缨 《学术探索》2012,(5):51-53
合理的消费理论和消费模式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有效节约资源、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绿色消费提倡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发展的宗旨。在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建设中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极其重要。然而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主导需长时间的努力,要有政府的政策指导和有效激励机制的贯彻,侧重于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对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培养引导。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下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是信息技术的竞争,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经济、军事乃至政治竞争的焦点。面对金融危机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冲击,我国政府积极出台产业调整政策,帮助电子信息产业从金融危机中走出困境。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要从电子产品生产大国转变为电子信息产业强国,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自主创新,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科技研发战略和绿色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以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显现,尤其,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正威胁着我国的出1:7产业,而作为产业供应链核心的家电制造企业在消耗资源的同时也要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来实现资源的保护。文章阐述了家电制造企业引入供应链的必要性,接着,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分析了如何构建家电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及相应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产业是一种知识、技术、智力高度密集型产业,具有低耗优质、效益高、增值快等特征,成为替代或改造传统产业的战略产业,然而信息产业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负面影响趋势逐渐加重,必须走与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现代林业是传统林业的继承和发展,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功能特性。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对于林业发展也很重要。政府必须直接经营林业经济事务,保证必需的公共物品公益林的供应。发展林业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前的林业创新应从制度入手,通过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使林业在国民经济中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