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瞭望》2004,(10):56-57
A公司是一个生产汽车零配件的中型企业.大学刚毕业的小杨到该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他发现该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工作岗位职责和要求很不明确,没有详细的工作内容、工作说明和规范,也没有相应的成文的典章制度.员工们的职责几乎是凭借他们自己的理解和仅存的自觉性未履行的。这样,他们之间经常以不知道或不明确自己的工作为  相似文献   

2.
案例A公司是一个生产汽车零配件的中型企业。大学刚毕业的小杨到该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他发现该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工作岗位职责和要求很不明确,没有详细的工作内容、工作说明和规范,也没有相应的成文的典章制度,员工们的职责几乎是凭借他们自己的理解和仅存的自觉性来履行的。这样,他们之间经常以不知道或不明确自己的工作为由,出现人浮于事、纠缠扯皮现象。特别让他吃惊的是,有一次,他到车间去察看员工的工作情况,意外地发现位于甲乙两个车间的通道里堆满了杂物和废品,非常影响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3.
刘伟敏 《人才瞭望》2008,(10):64-65
A公司是一家医药行业上市企业,后来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重新组建了以原来业务为主的A1公司和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药的A2公司,A2公司的经营效益好于A1公司,员工的薪水、奖金、福利也都高于A1公司,但这两个公司却一样都存在人员流失严重,员工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案例 A公司是广东一家著名的家电公司。公司虽然建立了关于人力资源开发和科学管理的制度体系,但是优秀员工的流失仍然经常发生,这影响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公司的持续发展。A公司决定改革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使外部优秀人才进来,内部优秀员工留下,员工和公司共同发展。 诊断 A公司可引入“薪酬组合/员工状态管理方格”分析法。 首先,分析影响员工对工作和公司满意度的因素。一方面是员工的内在报酬包括工作环境.学习机会、发展空间、归属感和成就感, 指员工对上述五个因素的综合感觉;另一方面是员工的外在报酬,包括基薪、…  相似文献   

5.
专家答疑     
关于在合同期内调整岗位的问题人才瞭望编辑部:我是一名网络公司的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了7个月。由于网络公司不景气,公司在不断裁员。我们公司既没有与员工签订任何劳动合同,也没有为员工缴纳任何保险。前几天,公司人事部通知我,让我换到另一个部门工作,其实是想变相裁员,我不同意去,便提出离开公司,但要求公司补偿,公司不同意。请问我有没有办法要求公司补偿?读者:文娟文娟读者:按照《劳动法》规定,企业聘用员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为员工缴纳国家规定的各项保险。你单位的行为违反了国家规定,你可以去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按照劳动…  相似文献   

6.
罗媛 《人才瞭望》2006,(8):38-39
A公司为B国在华的独家投资企业。A公司一直按照高层领导由B国外派的形式进行管理,在公司起步阶段,这一方式能够保证A公司的各项战略行为与母国相融合,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A公司在中国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中国本土员工依赖越来越深,而由于中国员工职位提升有限,导致其过早看见其职业生涯的“天花板”,许多员工仅仅只工作一两年就流失到别的公司,该公司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招募和培训新的员工,工作得不到连贯,再加之外派员工的管理成本较高,使公司每年的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工作业绩逐步下滑。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社会,任何一家合资企业、民营企业、进行过改革的部分国有企业,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员工周期性的涨薪要求。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则促进企业发展,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处理不好,则可能两败俱伤,既对企业不利,也对员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一定的影响,甚至面临失业。  相似文献   

8.
汪择 《人才瞭望》2008,(3):44-44
H公司是一家小型超市,现有人员近200名,近一年来公司业绩不很理想,许多员工工作状态不佳,经常有顾客或同仁投诉。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丹  刘鹏鹏 《人才瞭望》2007,(10):42-43
一、案例内容 本文从学历和工作类型上来界定知识型员工:学历要求在专科及专科以上,工作类型主要为中高级管理、市场营销、设计、技术研究等工作。S公司是一家生产型企业,现有员工300多人。公司的工作时间安排如下:上午8:30—12:00,下午13:30—18:00;加班从19:00开始,任务完成后下班。职员(知识型员工)没有加班费,奖金视个人业绩、平时表现、对公司的贡献而定;员工(普通员工)加班每小时6元,加班是自愿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人才测评已经成为企业快速评价人才的工具和手段。在美国,1/3的小企业和2/3的大公司都在它们的管理过程使用人才测评;在英国,有85%的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使用人才测评,不少在职经理也被要求经常参加各种人才测评。在我国,人才测评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1.
《人才瞭望》2005,(5):51-51
Dean进入某公司后有点找不到北。比如有件事情要解决,A部门说归B部门管,B部门称不知道,让他找C部门。Dean觉得有必要对岗位和责任进行梳理,建议HR部门进行工作分析。HR经理却摇摇头告诉他,员工对此发憷,不配合,工作分析很难进行。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一家高科技制造公司,公司的经营状况相当良好,经营上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却一直有个现象,那就是优秀的人才总是留不住。经过了解,我们发现问题出在那些表现比较好的员工对于薪资结构相当不满意。他们认为,和那些表现平平的人比较起来,自己所获得的报酬并没有高多少。我们该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才瞭望》2007,(2):99-100
很多企业的福利发放政策是千差万别,形势也是多种多样。IBH公司为了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中吸引员工,还实施了新的员工福利:员工俱乐部、带薪年休假、人生意外保险、退休金计划等;联想集团推出了员工餐厅、阅览室等;一些公司还别出心裁地实施了福利制度,如弹性工作时间、分发化妆品等:现在西方国家比较盛行的是:员工持股计划、增益分享计划、股票分红计划等:美国一些公司还实行了员工援助计划、家庭扶助计划、儿童看护、雇员健康修炼计划等。综观这些千差万别的福利制度,可以看出每个公司的发展战略不一样,福利政策的实施动向也是不一样。究竟什么样的福利制度能够吸引员工,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在公司呆下去,并且以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去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解数学题时,面对一些题目经常会出现:感到无从入手而当老师或同学一点拨,又觉得如此简单,可自己为何就没想到?出现方法不当而造成解题烦琐,甚至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与解题信息相关的众多数学能力和意识.因此,如何解决入手难以及减少出现这种烦琐的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敏感意识,是数学解题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樊奕 《人才瞭望》2006,(4):39-41
国内某大型保险集团公司的一个市级分公司近几年来人才流失严重,几乎每年都有将近30%的流失率。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家在国内同行业中属于佼佼者、员工待遇也很不错的公司,却无法留住优秀的人才呢?笔者经过对该公司员工的调查发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普遍较低是该公司人才流失严重的最主要原因。而造成员工工作满意度普遍较低的深层次原因包含激励、绩效考核、沟通、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五个方面。本文给出以下解决方案,以期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解决企业留人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管理沙龙     
1给予员工肯定 在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下,员工对于公司的忠诚度普遍降低,而转移到对自己专业的忠诚。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常常以提高薪资福利来留住人才。除了增加员工报酬之外,企业也可以用其他不花钱的方式来留住员工,那就是给予员工肯定。 ●在员工绩效提升或有所改进的时候,别忘了给予口头上的肯定; ●在发给员工的薪资支票或是红利支票上,不妨附加一张小笔记,写上对员工在工作上的感谢与肯定; ●指派一个有趣的新方案、更多样性的工作,以增加员工的信心、提升土气及忠诚度。2管理谨防3个陷阱 身为企业管理者;肩负企业兴衰…  相似文献   

17.
你是不是在人生征途中经常感到自己势单力薄?是不是经常期望获得意外的支持?是不是意识到自己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全美人际关系专家哈维麦凯甚至直白地问这个问题:"如果凌晨两点,你急需要70万元钱,你有多少个朋友会不问理由、二话不说,迅速到银  相似文献   

18.
波特曼丽嘉:授权组员工 在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每位员工都拥有2000美元的授权。例如,在餐厅里遇到顾客对饭菜不满意时,如果员工觉得客人确实有理由不满意,那么他有权决定是否给客人免单;如果客人对客房服务感到不满意,  相似文献   

19.
如何留住员工?我的观点是要以市场的方式留住员工,要知道,是市场而不是你的公司完全地决定了员工的流动。的确,你可以使你的组织更加完善,为员工提供与其工作环境相一致的工作。但是,你不能计算市场对员工的拉动力有多大,你不能把员工藏起来而不被市场中的机会和具有诱惑力的招聘所吸引。  相似文献   

20.
瞿共和 《人才瞭望》2003,(11):19-20
随着国有企业下岗人数的逐渐增加,不少国有企业的改制,以及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曾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员工到民营企业就业的状况。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所有制、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将造成员工在就业单位的转换中较长时间的心理不适应,进而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成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国企从业人员心理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工作状态由稳定到不稳定;由以单位为家到工作行为短期化;从单一的工作岗位职责到综合化的任务转变,不能适应工作的高要求;企业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