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一个区域民俗的形成,源于这个区域民众在共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相互磨合、影响、认同,形成约定俗成的习惯。民俗的世代传承,规范着民众的意识与行为,如同基因一样在民众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起着决定和遗传族群特征的作用。台湾与福建一水相依,福建籍人口占台湾总人口的74%,作为以福建为主的大陆先人开拓之地,迁徙台湾带去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和风俗习惯传承至今。闽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位置约定俗成了特殊的海洋民俗文化遗产,不论从渔业民俗、稻作文化还是民间信仰、文学艺术、节日、饮食、服饰、手工技艺等方面,在资源保护与利用上有着太多的文化共性,为海峡两岸文化共建提供了丰富的对接项目资源。本文以闽台海洋民俗文化遗产资源为调研对象,对其可保护性与利用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口述史等方法,对舟山群岛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生成机制与资源分类进行了全面、系统、扎实、有序的研究,提出了舟山群岛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以及传承与保护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融入旅游,无论是对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还是对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舟山市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证法分析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认为主题公园是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融入旅游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立海洋民俗主题公园的思路,并从经济、社会、就业、旅游和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等方面分析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融入旅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艺民俗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还停留在再现式研究阶段,视角显得单一。应置于意识形态、符号以及学科身份等维度下进行观照,同时警惕理论主义。在多维度视角下重建文艺民俗批评的设想,即文艺民俗的审美维度、意识形态维度和符号维度构成文艺民俗批评的三大维度,文艺民俗学研究才会融贯民俗学和文艺学两大学科,形成一门名副其实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梳理文艺民俗学研究史的基础上,对当前文艺民俗学研究提出四条反思意见:意识形态维度缺失,符号维度缺失,学科身份模糊及理论主义。进而提出在多维度视角下重建文艺民俗批评的设想,即文艺民俗的审美维度、意识形态维度和符号维度构成文艺民俗批评的三大维度。  相似文献   

6.
改建民俗博物馆要从其学科特性入手,使改建的焦点放在各民俗事项与大众的交流互动关系上,在此基础上设置情感空间,从而让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文章拟从对硬件设施的改建及软件设施的强化两方面进行进了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7.
民俗主义的时代——民俗主义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并在东欧、苏联、美国、日本得到激烈的讨论,取得了各自独特的研究成果。对于民俗主义现象的研究都兴起于相似的社会背景,即社会状况的改变导致民俗主义现象的产生。它已经成为当今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我们已经处于民俗主义时代之中。  相似文献   

8.
民俗书法这个课题以往很少有人研究。本文从民俗与民俗书法、民俗书法与书法艺术、民俗书法与书法艺术的原生状态、广义的民俗书法与民俗书法在因特网时代的嬗变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当今中西文化快速交流的时代,讨论民俗书法,对弘扬民族文化、构建民俗书法理论,以及书法艺术的理论和创作的创新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短信作为当代社会通讯传媒日益发展的一种产品存在形式,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而且对民俗的传播也起到了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短信作为与地方性世界紧密相连的一种迅捷的沟通方式,在传统民俗的召唤与弘扬、民俗内涵的拓展、民俗外延的转化等方面,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短信作为当代社会通讯传媒日益发展的一种产品存在形式,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而且对民俗的传播也起到了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短信作为与地方性世界紧密相连的一种迅捷的沟通方式,在传统民俗的召唤与弘扬、民俗内涵的拓展、民俗外延的转化等方面,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兴期的云南民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新兴期的云南民俗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即1949年至1966年;1978年至今.从而指出民俗研究在认识论上的重大改变,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探索以及新兴期云南民俗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大批展现民俗文化的平面设计作品在国内外广受好评,这让设计者逐渐认识到,民俗元素可以给我们的平面设计工作带来了无尽的素材和创作源泉,加强民俗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开始得到学界的广泛共识,本文就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民俗控制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社区整合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民风淳朴的传统回坊,民俗型塑着回族家庭角色的规范与结构。民俗控制是和谐回族社区构建中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爱乡思想与他深受集美乡土文化影响有极大关系。这种影响终其一生, 使滋养他的下层文化与其从上层社会习得的精英文化, 在他身上形成特殊的整合, 这突出表现为他对物质民俗和精神民俗所持有的极具个性化的民俗态度  相似文献   

15.
文艺民俗批评以文艺人学观和文化民俗基因理论为基准,探讨文艺批评术语形成、批评空间构建、批评原理阐释和具体文艺批评实践等各个环节所受到的民俗沾溉.从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和行为社会民俗生活相等方面对贺拉斯<诗艺>的民俗予以梳理.可以生动展示其贵妍多姿的文艺民俗图.这些民俗意蕴的生成,取决于贺拉斯对其文艺民俗的文学批评观念表达.他不仅首次确立了"合式"、"合理"和"寓教于乐"的文学批评范式,还根据民俗承栽的民俗事理、民俗情趣与其批评观点之阊的意义关联来随"俗"赋意:采掇民俗事理以直赋其意;化撷民俗理趣以类比推演;指摘民俗"馊"弊以皈依正意;激活民俗意象以转深其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概述和简释《滇程记》中作者对途经的鄂、湘、黔、滇四省采风表俗、记录在案的主要民族民俗事象 ,指出其当今所具有的借鉴与启迪作用 ,阐明了“备异闻、资考证”对民族民俗研究的功用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俗艺术作为一种根植于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美的形式构成要素,寄寓着下层民众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理念,也是民俗文化、民俗观念、民俗心理的重要载体.和高雅艺术相比,民俗艺术的审美观照在审美发生机制和层次、审美特征、审美表现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理解和把握审美视野下的民俗艺术,挖掘民俗艺术之美,对于民俗艺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影响的扩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间动物造型不仅是一种民间美术,更是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上显示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丰富的民俗活动紧密联系着,本文主要分析了民间动物造型艺术与生产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和装饰游艺民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史记》作为一部史学巨著,有大量的民俗资料记载,具有较高的民俗价值。无论是用《史记》来研究汉代民俗,还是从民俗视角来研究《史记》,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民俗价值。《史记》的民俗内容增添了这部史书的民间色彩,这与司马迁不媚上附合而"成一家之言"的史家著录思想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其眼光向下的民俗观,他自觉走向民间,关注民众,记录并呈现出丰富的的民间文化内涵。现时,对其"民俗"研究尚有一定的开拓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以舟山群岛为代表的浙江海洋世界里,存在着异常丰富的海洋宗教信仰民俗,如潮神崇拜、船神崇拜、网神崇拜、渔事禁忌等,这些宗教信仰民俗大多是零散的,没有制度化的。但是“烧十庙·走十桥”这种信仰民俗活动,却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内容和规范化的程式。所以虽然它只是舟山群岛上一种传统的信仰民俗,却早已经内化为一种普遍性的海洋民众意识,具有相当的海洋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