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业单位是中国的整体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社会板块。在改革的总体进程中 ,为什么政事分开如此困难 ?为什么事业单位的改革总是走不出利益分配的圈子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 ,从集体决策规则转变的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回答。笔者认为 ,中国的事业单位具有公共物品范畴内的特征。路径依赖作用的结果导致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制度选择条件的缺失 ,从而使公共性一致同意规则成为集体决策得以形成的依据。该规则之下的集体决策呈现出了“帕累托改进”和“一致同意陷阱”的特定情形。这是事业单位改革在“原则问题存而不论”的中国传统之下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祝力  罗芳  胡玥  王平 《理论界》2005,(8):80-8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存在制度转型和理顺体制等诸多问题。在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整体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体制改革首当其冲。本文就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障碍发表了一些看法,详细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改革所遇到的难题,并分析了改革措施,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宏观制度环境约束和微观行动选择相结合的视角,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以M市新闻传媒集团市场化改革为案例,分析特定时空条件下扮演政治、经济、社会多重角色的传媒组织,在多重制度约束下实现市场化组织转型的过程和动因。研究发现,面对持续的政治控制、崛起的市场机制和萌发的社会责任,在具有个人能力、魅力和社会资本的主要行动者的策动下,传媒组织通过宣传与经营的分离和自觉强化"党的喉舌"功能等举措,为市场化改革赢得合法性,通过跨行业、跨区域和跨媒体的产业经营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提高经济效率,顺利地实现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单位的市场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张侃 《中州学刊》2014,(5):87-91
高校行政化的本质是高校被纳入政府体系之中,在与政府系统交互过程中日益趋同化,最终成为与政府同形同构的社会组织的现象。高校行政化的产生源于高校组织的制度化,宏观上制度环境合法性的压力、中观上组织场域中组织基于功利激励的理性选择和微观上共享观念对高校组织的形塑,这三方面共同促成了高校与政府的组织趋同。在与政府组织趋同过程中,高校过于注重合法性机制,忽略了效率机制,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因此,要推动高校的良性发展,使高校组织在合法性和效率之间达成平衡,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高校的"去行政化":转变政府职能,变革制度环境;实现校长民主遴选和专业化;取消高校行政级别;重构高校共享观念。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中国事业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计划模式、混合模式和市场模式三种基本组织模式.中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反映在组织模式上是一种计划组织模式--混合组织模式--市场组织模式的变迁过程.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是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缩影.对艺术表演团体组织模式变迁的理性观照,可以为改革者建立起有关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基本观察手段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转轨经济中的垄断行业体制改革是一个涉及众多利益主体的政治博弈过程。改革政策实施中不同层级主体的激励差异、组织运行规则和利益集团的影响活动成为影响改革绩效的内生因素。政治企业家改革可信性不足、改革实施行政体制的职权争夺以及产业利益集团的影响活动,都会使改革陷入僵持状态,出现政策失灵。强制性制度变迁需要遵循法治原则,确保政治企业家改革承诺可信性,构建有效的改革决策实施体制和不同利益主体平等参与的社会监督体制,实现内生型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社会的八大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变动时期。这一变动的起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终点则将是整个社会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最终确立,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此告别了对原体制修补、改良的阶段,也意味着中国社会不可逆转地进入了一个全面转型的时期。这一转型的实质,是使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型的内容,包含着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方面的一系列深刻转变,其中既有从传统到现代的一般共性,也有中国原体制造成的自身  相似文献   

8.
转型与整合:社会企业的性质、构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立荣 《人文杂志》2007,(4):181-187
本文的要旨是提出中国"社会企业"这一新的组织类型概念。社会企业是公益经济型组织的统称,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各个阶段社会企业都有其存在的不同组织形式,它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粘合作用。社会企业本身具有性质双构性,它以社会价值为目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经济和公益双重功能。从网络体系分层的视角看,社会企业是非营利体系中具备经济性的"结点",它能够活化各类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和运作,这使得驾驭市场经济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思想具备了组织可行性。社会企业包括扶助弱势群体发展的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如残疾人福利企业,也包括提供公益性人本服务的社会服务组织,如民办非企业和事业单位。本文认为,在社会改革过程中,我国的社会企业发端于非正规就业组织,扩展于经济企业,从非营利组织中演绎,必将在社会事业单位改革中重构。中国社会企业这一新的组织类型概念的形成,对于打破旧的分散化的公益组织管理,提倡新的规范性的组织管理和制定更有效的社会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新闻体制从“事业单位事业管理”向“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转变 ,体制改革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本文以中国新闻事业体制改革中最早取得突破并引领改革方向的报业体制改革过程为分析对象 ,运用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我国报业体制改革的动因、动力以及政府在报业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从新的理论视角考察了我国新闻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进入攻坚期的今天,各部门、各阶层间的利益调整是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财政管理体制作为调整各级政府间经济格局的一种制度,应该可以成为推动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市场化渐进改革中,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不断修正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前行.回顾30年来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发现它遵循一条基本的主线: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适应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不断调整中央、地方间的分配关系,寻找集权与分权的最优结合点.按照这一主线梳理改革的演进轨迹,可以得出三条经验: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适应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稳定的规则有利于整体效率的提高;分权不是财政管理体制下一步改革的短期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30年的改革实践,开辟了一条独特的经济转型道路,形成了经济转型的中国模式,突破了长期困扰中国经济转型的西方市场经济教条,证明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新假说,创造了转型经济模式的新特征,通过政府体制的改革增强了合法性,改善和加强了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全国机构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出现了一批富裕下岗人员,并大量涌入社会,给社会保险工作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新课题。这就迫切地要求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障制度,以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一、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制度的作用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起着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在机构改革和建立公务员制度之后;部分优化组合不适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暂时下岗。这…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一个渐进式的制度变迁过程,即以市场经济体制替代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这即是制度创新的结果,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的出现,其中就包括了资本市场的出现。作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这一资本资源的配置机制也同样经历了一个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结构与“三农”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农村建设之所以演化成了“三农”问题 ,其根由是农村从再分配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农村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存在一系列问题。解决“三农”问题 ,不仅要研究该进行哪些体制改革 ,更重要的是应该研究中国当前农村社会结构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问题 ,以新的发展观作为价值理念 ,以整合农村社会结构作为目标 ,整体设计农村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有序推进体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虎彪 《兰州学刊》2010,(9):115-118
中国公众的环境维权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着合法性等诸多困境。本文以厦门PX事件为个案,首先对厦门PX议题的建构过程进行了描述,然后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厦门PX事件是如何超越合法性困境的?本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解释:一是与目前中国的环境政治格局中地方政府角色的转型有关;二是科学家、时评作家和媒体在PX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三是厦门市民在PX事件中所使用的策略。厦门PX事件的合法性困境的超越虽然还不具有制度层面的意义,但仍可窥视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16.
事业单位的非营利组织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维  傅金鹏 《兰州学刊》2003,(6):147-148
公共服务性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构成部分 ,这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成效。通过公共服务性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 ,二者在社会功能与角色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或相同点 ,公共服务性事业单位的改革可以走非营利组织的道路 ,消除传统体制下遗留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厦门社会事业体制创新及社会事业的产业化研究”课题进行分析。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一)厦门市社会事业组织的基本形态。涉及社会事业组织的分类,厦门市社会事业组织活动的方式和特点,厦门市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厦门市社会事业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方面;(二)西方国家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的经验借鉴:涉及西方国家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的进程、改革的模式及成果,西方公共服务改革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启示等内容;(三)厦门市社会事业的社会化改革。涉及社会事业社会化改革的前提与取向,社会事业社会化的主要路径,构建社会事业社会化的制度平台等问题;(四)厦门市社会事业的产业化改革。涉及产业化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厦门市社会事业产业化改革的对策,社会事业产业化改革的保障措施等;(五)厦门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涉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具体社会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举措等三方面的内容;(六)厦门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提出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之后,探讨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重塑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旭斌 《江淮论坛》2004,1(1):71-76
合法性概念经历了从韦伯的经验主义到哈贝马斯的重建性合法性理论的思维历程。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不同时期诉求于不同合法性基础。党现时的合法性基础已经面临巨大危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构制度合法性基础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权力体制民主化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谢飞 《理论界》2013,(2):35-38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政治合法性问题已日渐成为政治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对于合法性基础的转化,要从依靠经济增长的模式逐渐转型到依靠制度建设的模式上来。从政治参与制度角度审视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问题,不难发现基本政治参与制度和机制的缺陷、对新型政治参与制度缺乏创新、对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未能有效融合是制约当代中国合法性基础得以巩固的制度性因素。因此,构建以完善基本政治参与制度为主体、创新政治参与体制机制以及对非制度化参与加以融合转化为框架的政治参与制度是提升政治合法性的重要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环境执法体制是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管理体制三个维度出发,文章认为环境执法体制改革历经探索起步时期的三废管理、继承发展时期的环境监理、渐进调适时期的环境监察与创新完善时期的环境执法四个阶段。此中,环境执法体制在改革主线上呈现强化监督与推动综合执法特征,在改革过程上呈现“间断—均衡”演进特征,在改革模式上呈现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结合特征,在改革趋势上呈现专业化、独立化和法治化特征。基于已有理论和改革实践,文章建立了解构制度变迁的“社会情境—参与者网络—制度系统”框架,研究发现社会情境的外部干预、参与者网络的内部博弈以及制度系统的结构性影响共同构成了环境执法体制改革演进的多重逻辑。文章有利于加深对环境执法体制改革的学术理解,同时为环境执法体制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