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 苏轼对于美学的杰出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出在创作前必须有触于中,自然产生感兴,随物赋形,首先要了然于心,即在脑中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象,而且还在于他提出了然于心不等于了然于口和手,要转化为艺术形象,在审美表现上还必须作到“辞达”。 他有三处谈到“辞达”。 他在《答王庠书》中说:“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辞止于达,止矣,不可以有加矣。”在《答虔倅俞括奉议书》中说:“孔子曰:‘辞达而已矣。’物固有是理,患不知,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所谓文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西方美学的“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中,探讨了分析美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的美学。认为应从积极的角度理解维特根斯坦美学.关注他对美学思考方式变革所提出的设想,他所创造的意义即用法和家族相似的理论,为美学研究走出传统的思并荣白提供了新的可能。他的美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后结构主义思潮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自从孔子提出"辞达"说之后,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一命题的关注就始终没有停止过.在对"辞达"说纷然的阐释中,苏轼的观点全面而又深刻,显得非常突出.堪称整个"辞迭"说解读历程上的里程碑.苏轼所标举的"辞迭"说.包括标准、内容、基础、形态等几个方面,其地位和作用是历史性的、承前启后的.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文章理论体系及其美学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轼在欧阳修的奖擢下跃入文坛,正是北宋古文运动将要取得实绩之时,而这个实绩之主要体现应该说就是苏轼的文章写作和文章理论批评,正是苏轼为北宋古文运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苏轼的时代已经是古文的时代,骄文的违反辞达,仅剩下一点未珍之余风,而古文的违反辞达,则有“求深”、“务奇”两种弊端,成为新的“时文”,可称之为“古体时文”。所以,革除这一新的文弊,便成为当时文章批评的主要任务之一。苏轼承担了这一历史使命,他的文章写作和理论批评主要就是围绕着这一问题而展开的。针对唐代古文运动以来倡导古文者在观念主张…  相似文献   

5.
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以人的自身命运及其发展为对象这一宗旨上 ,与德国古典美学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经过对后者进行根本改造 ,成为崭新的美学———关于人类本体论的人本主义美学。但是“后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批判德国古典美学的唯心论同时 ,连同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根本宗旨一同抛弃了 ,并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了歪曲 ,使之面目皆非。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必须对“后马克思主义美学”进行彻底批判 ,以便建立中国化的、系统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6.
徐辉 《殷都学刊》2000,(1):86-90
康德美学作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是通过审美判断力在知性和理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也使得康德美学具有了“桥梁”性质;这一点决定了康德美学的优长和不足以及他对美学的深刻洞察和育机。康德美学从正反两方面都为我们认识美学的性质、思维方式、作用和存在理由,为我们思考现代美学问题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他的美学研究注重人生和启蒙问题 ,在借鉴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建了具有现代性意义和本土内涵的中国现代美学。这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 ,王国维强调西方现代哲学是“形上之学” ,提出了“学术独立”和“审美独立”的观点 ,赋予中国美学以现代哲学的思维品格 ;第二 ,王国维把“人生”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提出了审美“无用之用”说 ,创建了具有现代人本主义意义的人生论美学 ;第三 ,王国维以强烈的本土问题意识和开放的学术视野 ,沟通中西、古今之美学思想 ,创立了独特的“阐发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莫恒全 《学术论坛》2006,(3):163-166
刘勰提出的“原道说”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思想,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文章写作的美学追求和文章写作审美观念的认识高度。“原道说”的美学思想包含三个层次:“自然之道”是“原道说”的出发点,是文章写作在美学上的基本要求;“文原于道”是“原道说”的进一步要求,是文章写作在美学上的重要原则;“文道合一”是“原道说”的最高要求,是文章写作在美学上最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刘向信 《齐鲁学刊》2003,(2):134-137
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他以“形象的直觉”为核心的美学经验论直接脱胎于克罗齐的相关美学观点。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在“艺术的独立性”和“为艺术而艺术”等方面 ,与克罗齐美学思想产生了共鸣。但也是因为这一点 ,使得他与克罗齐在“艺术的独立性如何实现”的问题上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新闻从“播”到“说”的变化,有着广泛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美学基础,当代广播电视受众在现代文化环境尤其是现代审美文化的熏陶下,本已有了“你轻松说新闻,我放松听新闻”的心理预期,体现了人们有关播报方式的审美观由“刻意的文明回到了无意的自然”,迎合了广播电视受众的接近性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对和谐这样一个有重要美学意义的范畴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与分析,认为“和谐”是在矛盾着的事物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通过“主客体的合一”而获得的,更强调主客体的互动和谐,其和谐观主要体现在美的本质论与情景说中。  相似文献   

12.
王齐 《阴山学刊》2008,21(4):30-32,98
“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史的重要范畴,统摄性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特征。六朝时期,嵇康提出的“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命题使“和”范畴内涵和意义都有所发展。“和”范畴这一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体现了特定时期艺术观念的进步以及美的自觉的发生,对六朝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迎新 《江汉论坛》2004,(1):100-102
自哲学的语言论转向之后,人们已意识到“本质主义”的美学对艺术理解的多样性的遮蔽。作为“本质主义”的一种表现,“自我充足”的美学更是无视美与艺术形态的地域性、差异性与复杂性。本文着重强调比较美学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意义。文章从对“比较”的理解入手,以现代中国学人的中西比较美学观为例,阐发了比较美学的内涵,并进一步揭示出比较美学研究对美学学科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蔡仪美学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学界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反思,过于看重它们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而忽视了这些理论的现实价值。事实上,20世纪中国美学有很多富有创造性的论述,对于当前的美学研究极具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蔡仪美学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蔡仪美学作为美论的客观派曾遭到主流美学的批判与排斥,但是,蔡仪美学关于“美在典型”的论说、自然美的理论,以及用“美的观念”解释美感、审美个性差异、艺术中的雅与俗、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及艺术创新等问题,对今天开拓与深化美学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可以肯定地说,如果缺乏蔡仪美学这一研究视角,中国现当代美学就缺少了一个必要的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苏轼研究中,不少人认为苏轼的忠君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甚至把苏轼说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忠君主义者”。对这种观点需要加以分析。应当承认,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苏轼确实具有儒家的忠君思想:但这种思想在黄州以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乌台诗案”使他险遭杀身之祸,晚谪岭、海,又使他几乎不能生还。统治阶级的残酷的打击迫害、长期贬谪的痛苦的生活现实教育了他,使他逐步改变了对封建君主所抱的幻想,在思想上与统治阶级发生了明显的背离。本文即试图通过对苏诗中若干典故的分析,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诬以“包藏祸心、怨望皇上、讪  相似文献   

16.
船山诗词的“梦境”是他在特定心理空间对审美意象进行审美观照的生命精神家园。在他审美生命态度升华的“气韵说”与“幻境”梦、审美生命意象建构的“情景说”与“清境”梦、审美生命体验节奏的“势意说”与“壮境”梦相印证下,有着浓郁的古典生命美学意味。  相似文献   

17.
月,对中华民族来说不仅是一自然物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如同西方把“阿波罗”(太阳神)作为西方文化原型一样,月可以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精神原型来加以研究。大凡自然物象进入艺术境界,必是创作主体的体验同物象的自然结构或精神结构相契合。月,频繁而又鲜明地出现在苏轼词中,苏轼对其又有着独到、深刻的感受,这足以说明“月”意象并非苏轼刹那间审美感受所得到的心灵对应物,而是一个具有精神原型性质的意象,它承载着苏轼自身所积淀的文化信息、生命信息和美学追求。由此,我们就透过“月”这一意象所承载的信息,看一看苏轼…  相似文献   

18.
毕鑫 《社会科学论坛》2008,(18):179-18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音乐有着独特的热爱和理解.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为儒家学派音乐评价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孔子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评述,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儒家音乐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阿垅是“七月派”杰出的代表诗人,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贡献的优秀的诗歌美学家。他对现代诗学的研究和探讨,涉猎宽广,独具匠心,深刻有力。诸如内容与形式、灵感、想象、意境、风格、节奏、形象、语言等等,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他对现代诗歌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探讨阿垅的诗歌美学,对发展我国现代诗学,繁荣中国新诗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勇 《兰州学刊》2004,(6):106-108
现代美学史家往往将维特根斯坦归为分析美学家的代表人物,但实际上他对美学思想的影响是从显性与隐性展开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隐性层面影响的影响要更为深远,因为它意味着人们对“美学”这门学科存在意义理解的某种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