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魂,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盐城地域文化优势突出,但缺乏整体文化定位,尚未形成特色文化品牌;旅游文化建设成效明显,但文化营销和城市形象传播滞后;城市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文化运行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虽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规模不大,引领性不强。基于此,加快盐城城市文化建设应重在科学规划,促进城市文化有序发展;特色定位,彰显城市建设主题;优化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加强教育,提升市民文化素养;诗舌拓秒.但讲寸什.声廿密屠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逐步形成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分野,文化的地域格局也相应发生变化,出版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地域格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文化传播学以及媒介地理学,旨在对中国城市内部的出版业空间布局研究。在介绍出版业与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对城市内部历史形成的出版产业特色街和通过行政力量推动的出版产业园区进行研究,并对出版产品与城市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海盐文化是传统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海盐业贯穿了盐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盐城地方历史文化的基本特色表现为海盐文化,海盐及其特色文化在盐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盐文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盐文化是传统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海盐业贯穿了盐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盐城地方历史文化的基本特色表现为海盐文化,而盐城是了解、研究海盐文化的重要代表。深入研究海盐文化的特征与以盐城为代表的地方历史文化形成的关系,将能够有效地建立起海盐文化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盐城发展史就是一部海洋开发史,盐城沿海开发分五个历史时期.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能丰富盐城人文资源,打造盐城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魅力,促进城市发展.盐城必将从海洋走向世界,因海洋而圆盐城人的梦.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化品牌对城市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设计层面分析盐城城市文化现有资源,凝练城市文化精神;从物态文化层面提出规划、景区推介、现有休闲公园再改造,探索塑造盐城文化形象;从物质文化层面,研究地方产业与文化关系,把盐城特色产业、现代产业融入盐城城市文化建设中,塑造和铸就城市文化形象与品牌。与此同时还必须注重盐城城市文化价值观的培育,创建独特的盐城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7.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其本质是体验,其灵魂是文化。盐城基于体验的文化旅游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取向。盐文化作为盐城的特色文化,是人们在进行海盐生产、运销、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的、人文的成果总和,是行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特色文化。基于SWOT-PEST分析,从盐旅融合全价值链分析盐城盐文化旅游开发的竞争性优势,提出盐城盐旅融合深度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文化产业中的"重头戏"。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是江苏省沿海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层面看,应根据其在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加大创意园区建设力度和完善创意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地规划。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常州地域文化的发展历史轨迹及文化特征,搜集整合了多种文献信息资源,构建了专题数据库,以期对人们了解常州、认识常州,塑造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推动常州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海盐文化是盐城地方的主流文化,故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应凸显海盐文化特色,此既可以充分显示盐城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可以展示盐城城市文化的独特风貌,更可以有效保留和延续盐城城市悠久的历史文脉。因此,要深入了解、研究盐城海盐文化历史,要体现、顺应城市文化发展之现实,着力提升海盐文化现有场馆展示的内涵和水平,并就如何凸显盐城海盐文化特色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的“江苏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新一轮城市化运动,正由"土地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向以产业升级主导、城市空间集约的"精明增长"型城市化转变,城市成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载体,服务业又因城市的集约化而进入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期,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型动力系统。"十二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江苏要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国际化"等大战略,让城市与区域的空间扩张,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互动、共融之势,促进空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服务经济体系的形成,探索出一条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江苏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科技和经济相互交融、交互发展的产物,自上世纪末以来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之所以难成气候,主要瓶颈是缺乏外部金融资本的支持.这其中既有行业特有属性的内在制约,也有金融体系和政策制度的外在制约,应该从培育骨干文化创意企业、促进金融行业与创意产业有效对接、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引导作用三个方面下功夫,多渠道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探究我国城市群的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以及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对我国旅游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群的形成发育过程同样伴随着城市群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表现为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间旅游产业的“竞合博弈”,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呈阶梯状攀升的演化态势。作者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得出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演化规律的几何表达式,并基于改进的钻石模型6项准则层构建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计算得出中国城市群各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得分,使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得出中国十九个城市群的旅游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全局时空演化分析;最后使用模拟验证的方法对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进行拟合验证进而探究中国城市群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路径。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基本结论: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在时间序列上呈阶梯式攀升态势,城市群中心城市不断与周边城市展开“竞合博弈”形成城市群旅游产业共同体从而促进城市群整体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但这种上升状态并不是严格规律性的,有时会出现不显著提升甚至下降的情况。截至2018年,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中将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划分为五级,随着时间序列变动,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级别均有所提升;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平均攀升速度为4.38%,其中国家级城市群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攀升率最高,地区级城市群次之,区域级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攀升率最低;中国城市群中以胡焕庸线周围的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最强,东部地区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要稍优于西部城市,基本以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群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为主的高竞争力城市向周围城市呈“阶梯式”下降。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函数曲线得到了实践验证,在城市群发展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可采用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的函数模型分析预测中国城市群未来的旅游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政治制度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既包括观念文化,也包括制度文化.与此相适应,文化软实力也包括观念文化软实力和制度文化软实力两部分,政治制度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国政治制度是否具有文化软实力有四个条件: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具有普世意义;是否有硬实力的支撑;对外能否产生吸引力,是否有一套逻辑论述.我国政治制度具备上述四个条件,所以我国政治制度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上海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实践促使“上海城市精神”到“上海精神”的嬗变。从时间维度来讲,“上海精神”基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历史,蕴含于城市精神之中,体现出文化上多元和谐、经济上合作创新和外交上开放包容等内涵;从空间维度来讲,“上海精神”基于上海这个城市场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参与区域治理中焕发出中华文明特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上海精神”所包含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等内涵,对未来上海的城市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合作实践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实践指导和精神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国际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以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为主逐步转移到更加注重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为重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现在各国越来越重视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主要部分,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于提升中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城市旅游形象自我定位一直不断演变;公众对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认知存在的偏差,既和宁波城市现有地位不匹配,也和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不相符。宁波在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存在资源载体建设、形象构架、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宁波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促旅、特色彰旅,创新载体、整合营销,通过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合力塑造城市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