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古代,阿拉伯半岛南端曾产生过著名的滨海文明。而半岛北部的阿拉伯人活跃于罗马帝国与东方贸易的商路。总的来说,阿拉伯人在蒙昧时期,除半岛南部“阿拉伯福地”即也门地区和北部的加萨尼、赖赫米等小王朝已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外,半岛大部分地区的文化是极其低下的。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在“宗教革命”的旗帜下,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统一,  相似文献   

2.
公元七世纪上半叶在阿拉伯半岛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伊斯兰教,标志着阿拉伯半岛社会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它促成了半岛由氏族部落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也促成了这一地区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个巨变。在伊斯兰教形成之后的第一个一百年中,为确立伊斯兰教的神学体系而出现的一切思想、文化、艺术活动都紧紧围绕着对伊斯兰教义的阐述和赞颂,它使沙漠贝杜因人逐渐摆脱  相似文献   

3.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它里面包含着深邃而完整的神学体系。它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利用所谓“安拉”的启示树立了一神教的旗帜,在二十三年中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其后裔进而创建了疆域西抵大西洋,东至中国西部的阿拉伯帝国。使伊斯兰教遍及亚、非、欧三大洲,成为仅次于基督教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相似文献   

4.
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统一。随着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到了八世纪中叶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州的阿拉伯哈里发帝国,逐步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在阿拉伯帝国社会中长期存在着奴隶制,虽然它不占主导地位,为什么在帝国能长期存在奴隶制,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对帝国产生过什么影响,本文试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一千零一夜》的评论者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部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忠实反映”。但我们认为,这部“天方夜谭”式的离奇古怪的故事集与其说反映的是实际的社会生活,不如说它所反映的主要是阿拉伯的民族精神。从反映民族精神这一角度出发,可使我们更为全面,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族精神形成和确立时期的产物。穆罕默德公元七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并用伊斯兰精神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他的后继者不断地向四周扩张,弘扬伊斯兰教义,终于在广阔的阿拉伯帝国范围内确立了以伊斯兰教圣书《古兰经》为核心的一整套信仰体系、观念体系和行为体系,即阿拉伯伊斯兰民族精神。如果说《古  相似文献   

6.
以一神论思想为中心的伊斯兰教的产生,在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无论是从物质的生产关系方面来说,还是从精神的伦理道德来说都是一场彻底的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种影响的表现,不仅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进步,而且还在于人们的生活方  相似文献   

7.
公元631年(唐贞观五年),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之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公元651年(唐永徽二年),穆罕默德派遣使者来到大唐首都——长安。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即在其传播地区建立伊斯兰教活动中心清真寺。清真寺的建筑是吸收了中国历  相似文献   

8.
穆罕默德(570—632年)意为声望很高的人,伊斯兰教的创始者.我国古代史书曾将他译为“摩诃末”、“马哈麻”、“谟罕蓦德”等.他出身于麦加城古来氏部落哈希姆家族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母早亡,由祖父阿卜·穆台列卜抚育,祖父去世后,由他伯父阿卜·塔列卜抚养.早年放牧,十三岁时就跟随他伯父的商队到过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他一生为人类历史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宗教革命前夕的阿拉伯社会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伊斯兰教和任何一种其它宗教一样,在其创立阶段都是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产物.而当它一旦成熟定型之后,则立即产生定一尊、排异己的特性,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时,公元六、七世纪阿拉伯半岛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危机,社会在动荡着.当时半岛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向阶级社会过渡,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草原上贝督因人的游牧部落趋于瓦解,从部落内部分化出一批氏族贵族,他们占据绿洲,掠夺奴隶,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也门,是一个富庶的农业区,历来有“阿拉伯福地”之称,早在公元前几世纪就建立了几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奴隶制发展的比较早;半岛西北沿红海海岸的希贾兹(汉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要道之一,在这条道路上的麦加城,受益于过境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商业城.整个半岛出现了错综复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根源于阿拉伯半岛由野蛮状态向文明时代过渡的深刻社会变革,包含着信仰的转变和国家的诞生两重内容。穆罕默德时代的伊斯兰国家是在“温麦”的形式下逐渐形成的;广泛的宗教皈依提供了伊斯兰国家的社会基础,进而决定了相应的权力结构。宗教信条的约束和宗教意义的顺从构成新兴公共权力的原生形态,俗权作为教权的延伸构成公共权力的次生形态。穆罕默德作为安拉的使者和公共权力的化身,体现了伊斯兰世界教俗权力合一体制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是在阿拉伯半岛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伴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 ,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它贯穿着伊斯兰教精神 ,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科学文化 ,并成为古代文明的保护者 ,沟通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对东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从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阿拉伯半岛的社革命是以宗教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个宗教就是伊斯兰教。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自然崇拜盛行,犹太教、基督教广为流传。宗教观念的发展具有相当的保守性,因此,阿拉伯半岛要掀起一场革命运动,必须要考虑到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现实利益,新的宗教能否得到传播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旧的传统观念在多大  相似文献   

12.
政教关系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以公元七世纪二十年代到七世纪后期的阿拉伯社会为背景,分析了当时的有关社会现象,进而揭示了初期伊斯兰社会政教关系四方面的主要特征:①宗教领袖与政府首脑集于一身,②宗教规约与社会立法合而为一,③宗教活动与社会生活溶为一体,④宗教派别与政治集团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拉萨(藏语“圣地”之意),是一座具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高原名城。自西藏高原进入文明社会起,它便是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保留下很多文物古迹,被列为我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根据藏文史料记载,在很早以前,西藏高原就有了人类活动。公元七世纪初,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山南地区,以雅隆河谷为活动中心的吐蕃部落崛起,  相似文献   

14.
穆罕默德逝世时,伊斯兰教已基本传遍阿拉伯半岛,成为半岛上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开始向外传播。初期的伊斯兰教传播,是和阿拉伯对外征服同时或紧继征服之后进行的。因此,讲伊斯兰教的传播,必须首先谈到阿拉伯的对外征服。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自唐高宗永徵二年(公元651年;这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传入我国,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且不谈伊斯兰教在我国的发展史,单是它在我国的旧译名若要解释清楚,就得撰写一篇长文章。最初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是我国现代史学泰斗、已故史学家陈垣老,他在公元192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回回教入中国史略》的讲演稿,详细地探讨了伊斯兰教的旧译名,现笔者结合个人的学习心得,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关于阿拉伯国家的形成和伊斯兰教的产生问题,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史学界尚未解决。月前我国史学界通行的意见是:在穆罕默德诞生的前夕,埃塞俄比亚人侵占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使也门地区的商业遭到很大的破坏。伊朗把埃塞俄比亚人逐出也门后,又把欧洲到亚洲的商道从红海转移到波斯湾,使地居南北交通要冲的汉志地区的麦加城市的商业遭到衰落。战争的破坏和商道的转移,促使阿拉伯半岛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伊斯兰教的产生。应该指出,这种看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3年6月2日和6月6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穆罕默德领导的伊斯兰教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从宗教和社会两大领域阐明了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革命中的作用。文章肯定了伊斯兰教革命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同时也指出了穆罕默德及其发动的这场革命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伊斯兰教开始传八中国的时间,史学界多据正史(《旧唐书》、《新唐书》,《通典》等)记载“大食国始遣使朝贡”等史实定为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六五一年)。但是,“使节的来华,不等于伊斯兰教的传入”,伊斯兰传教士可以先于正使来华。所以,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似应定在最早的穆斯林来华居留和进行传教活动的年份。史籍记载穆斯林来华传教的时间有早至隋开皇中(公元五八一至六○○年)的,还有唐高祖武德年间说和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说。这些记载都不可信。因为穆罕默德公元六一  相似文献   

19.
一、翻译运动:中世纪伊斯兰文明大厦的奠基中世纪——人类觉醒与奋起的东方时代。大唐帝国、阿拉伯帝国并驾齐驱,文明之光竟相映辉,合奏了中世纪人类文明进步的主旋律。阿拉比亚——沙漠与干旱的名字——人类文明的低谷区。公元七世纪初,希拉山洞的“启示”——“伊斯兰教革命”——“震憾世界的力量”,拓展了阿拉比亚乃至整个大中东地区历史的新纪元——伊斯兰时代。以此为背景,在政通人和的阿拉伯帝国一场史无前例的百年翻译运动揭开了伊斯兰文化创造的彩幕,掀起了“东方智慧的第三次浪潮”①。  相似文献   

20.
先知穆罕默德历经23年,在公元7世纪将伊斯兰教传播于整个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的成功传播,使得分散的阿拉伯人进入强大的黄金时代。随之,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和《圣训》的教义、教理之中的伦理规范着穆斯林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伊斯兰教的世界性使其迅速传播,穆斯林遍布世界各地。伊斯兰教主张女性在起源、信仰、婚姻、教育、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伊斯兰教伦理对于穆斯林女性道德修养的提升和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