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中部分老人由于高龄、患病、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独身一人等原因,生活出现贫困化趋势,是老人中“弱中弱”老人。他们生活在社区、居住在社区,社区扶助功能的强弱对困难老人的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关注困难老人的需求,探索切实可行的帮扶途径,把困难老人帮扶对策纳入地区总体发展规划当中,是建设和谐社区,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导刊》2012,(26):45-45
托老所是指近几年在西欧等国兴起的各种类型的“老人之家”。 “老人之家”大体上可分三类:一是收容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l二是收容生活可部分自理,还需要部分照顾的老人·三是收容生活上不能自理,患有各种慢性病或残疾的老人。  相似文献   

3.
张乾 《老年世界》2014,(23):36-37
如今,虽然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大多数老人身体状况并不好,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等比比皆是。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一双烂拖鞋、一颗图钉或是孙辈们乱放在地上的玩具都可能引起跌倒发病甚至死亡。关心老人生活,应从身边的家居摆设、运动方式以及生活细节着手。  相似文献   

4.
春节过后,随着青壮劳力走出家门外出打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作为困难群体,在日常生产生活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关怀。为此,曹县老龄办牵头,协调相关单位,在部分乡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开展生活照料服务。组织志愿者深入空巢老人家庭,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5.
周礼 《老人世界》2011,(12):39-39
在伦敦生活期间,我接触到许多英国老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伦敦街头,要是迎面走来一群老年人,你会发现,他们穿着时尚,打扮入流,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不紧不慢,神色中透露出一股骄傲和自信。英国老人就是这样,即使垂垂老矣,也要追求一种高品质的生活,做一个时尚的摩登老人。  相似文献   

6.
全社会都来关注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刊登几篇关于老年失能和长期护理的文章,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失能老人又称残疾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或依赖老人。主要是指生活起居等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料护理才能生存下来的老人。当然,老人的失能和依赖的程度有别,但通常指的是需要长期照料护理(以下简称照护)的老人而言。我国虽已进入老龄社会,但对此认识还不深刻。一是我国过去人均寿命不长,失能老人为数不多,存活时间不长,不易想到会是长期;但今天情况已  相似文献   

7.
近日,河北省民政厅出台《关于加快建立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建立高龄老人基本信息库,确定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标准。按照《意见》,河北省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高龄老人基本信息库,原则上由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负责建立高龄老人信息统计和动态管理制度,逐人建立基本信息台账,并负责发放生活补贴。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发放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勇 《当代老年》2011,(7):20-21
沈国生老人是某医院的退休医生,老伴7年前去世,两子一女均已各自成家与老人分开生活。由于子女们各有各的事业,很少顾及到父亲,沈国生老人生活过得很孤单。惟一让他欣慰的是正在读大学的外孙小凡十分孝顺,放假时经常来看老人,并曾在老人患病期间特地请假从外地回来照顾他,为此,沈国生于2004年暑假期间,亲笔写下遗嘱:“我死后,房屋、财产归外孙小凡所有,任何人不得侵占。”  相似文献   

9.
《老年世界》2011,(6):9-9
据介绍,新修订的《老年法》在《社会保障》内容里拆分出一些内容,单独成立《社会照料》一章。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及不能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  相似文献   

10.
关爱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让老人生活开一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政府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对老人的关怀措施考虑全面、周到,真正用爱心、耐心、细心去体贴老人、服务老人,才是敬老爱老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银发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中的护理需求随着迅速增加,养老护工也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一种职业。养老护工的主要工作是照料入住老年公寓、护理院老人的生活起居,具体事务包括喂饭、喂药、聊天、散步、洗澡、擦身、打扫卫生等。最近这一工种在青岛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养老机构正普遍面临着护工人员严重短缺的困扰。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高龄老人和带病老人的增多,  相似文献   

12.
“康智延年”小组是北京市西城区银龄老年公寓的专业社工根据院内患有脑退化症老人的具体情况而组织开展的康复性小组。其目的是通过对老人进行认知、感官、身体功能和人际互动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尽量维护老人的生活常态,延缓老人身体机能的衰退,使老人保持身心愉快,进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世界》2013,(3):61-61
年纪大了,多数人眼神都不好。近日,发表在《视觉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只有16%的老人视力正常。视力不好是引起老人摔倒、不敢出门等一系列生活难题的重要原因。然而,多数老人对待眼花问题却是不以为意,一些用眼及配镜误区使得老人眼睛越来越花。  相似文献   

14.
吾之 《老年世界》2011,(3):38-38
“104岁的李孟珠老太太,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兴凯路。老人看上去好像只有80岁,根本就不像104岁的老人。花白的头发虽然稀疏,但梳理整齐。老人听力很好,口齿清楚,思维清晰。女儿说,老人除眼花外,没有其他毛病,生活完全能自理。问老人有什么长寿经验时,老人只是嘿嘿一笑。她的女儿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5.
这些老人的一切生活所需全部由政府供给,房间都是两室一厅一卫的格局,每间卧室住两位老人,宽敞舒适。和煦的阳光洒在楼道里,显得温暖亮堂。手持拐杖、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屋门口的小凳子上晒着“太暖儿”,怡然自得  相似文献   

16.
调查显示,有九成老年人希望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家人一同生活。针对这一特点,采取“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埋单重点为“三无”、低保老人、独居高龄困难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支持。一是通过医疗网点,建立家庭病床,实现小病送医上门的便捷服务;二是为“三无”、低保老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温馨服务,使老人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养老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清埙 《当代老年》2007,(5):10-11
有这样一群“年轻”的退休老人,他们将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们就是一些热衷于“五旅”生活的快乐老人。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一座高速发展的移民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不断完善,移居深圳的人口不断增加,从而产生了比较特殊的老年群体,本土的老人、首批从祖国各地抽调参加深圳建设的离退休老人和年轻的创业者将其长辈接到深圳居住的老人。这座城市成为了不同语言、不同生活阶层、不同生活习性,来自四面八方人群的聚居地。伴随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深圳的老年人口也在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丧偶、离异老人走出单身生活找到新的伴侣,开始新的生活,是一件好事。但如今一些老年人由于种种原因。只要两个人合得拢。不履行婚姻登记,就开始同居生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搭伙过日子”。说聚就聚、说散就散的方式,看起来省事、方便,不动声色,可实际生活中却往往会给老人惹来不少麻烦,也不利于婚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林明鲜 《社会学》2009,(2):1-11
本文利用烟台市435份城乡老人生活现状问卷调查数据,探析影响城乡老人孤独感的因素和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影响老人孤独感的因素有:近邻朋友、家庭规模、孩子总数、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居住安排、对赡养现状的满意度、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等。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在城乡总体范围内所有影响老人孤独感的因素中,首先是对婚姻状况和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其次是孩子数和近邻朋友。在农村,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和婚姻状况是孤独感的决定因素;其次是孩子数和近邻朋友。在城市中,老人孤独感的决定因素则是婚姻状况和对赡养现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