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塑造大学生就业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效益,让大学生谋求人生发展的必由之路。作者结合工作经验,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层面提出塑造“就业力”、提升“就业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演变、定位和类型——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从三个角度对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了说明.从历史发展研究来看,大学生就业政策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教育体制改革下的"双向选择"、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的"自主择业"三个阶段.从现实定位研究来看,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首要的出发点应该是如何使就业市场体系真正发挥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兼顾公平,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应在效率和公平中找到一个好的均衡点.从具体类型研究来看,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包括市场规制政策、就业准入政策、招考录用政策、权利维护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派遣接收政策、指导服务政策及其它相关政策等.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认真研究高职生就业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就业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分析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高职生就业难问题的基本对策--"预就业"制度.最后,笔者对高职生就业政策的改进与完善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这对我国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提高"高职生"就业质量以及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现实以及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就业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立足,也关系到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程度和发展。由于高校教育培养和大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足,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力比较薄弱,从而影响就业质量的提高。本文立足高校学生工作实际,试图对大学生就业力的理解和认识,并探索出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方面的几点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郑怡飞 《职业》2008,(11):37-38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经过各方努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就业率逐年上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非常重要.高职院校要切实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更能贴近学生、贴近市场、贴近工作实际,有效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同时,关注高职生的就业心理,有针对性地搞好就业心理辅导,也是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是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的突破口。从《2 0 0 9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分析入手,结合作者的调查和经验,列举了大学生就业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分析了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消除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和完善起来的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实际能力和素质。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式方法,是当前高教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尽完善,迫切需要协调、完善相关就业政策支持体系。本文在分析我国大学生政策就业支持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了发达国家促进大学生政策设计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完善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罗莹 《职业》2012,(3):50-51
一、中职生就业现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历史阶段。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开辟就业渠道、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是中等职教办学的根本目的。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下,我国中等职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增长。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2006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为95.6%,  相似文献   

10.
职场充电,注重长效避短视——职业培训与就业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很多求职者通过参加职业培训提升就业力.从而使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智联招聘特别进行了"职业培训与就业力调查",在为期两周的调查中共有6000余名职场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否亲身参加过职业培训,超过八成的职场人都认为职业培训对于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政策的措施与对策不具体、针对性不强,并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基层融入指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建构是基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现状,从中观层次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对策,其路径选择就是要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四个主要环节——“谁去”、“为什么去”、“去什么岗位”和“去后怎么办”上进行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2.
郭常勇 《职业》2017,(17):58-59
中职学生的就业状况,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近几年中职学生就业率持续走高,部分院校毕业生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高就业率与国家政策扶持、企业需求、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择业观念有直接关系,但高就业率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结合本地区中职学生就业情况分析,针对中职学生就业前景提出几点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形势政策教育是一门具有政策性、时效性、教育性的优势课程。它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与阐述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大学生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谈起,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形势政策教育的现状,并对其重要意义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最后对于如何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的积极影响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成为目前民办高校非常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影响民办高校就业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各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学校学生就业"特色"途径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通过对学生平时的教育来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5.
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既能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面对众说纷纭的就业力,大学生对其的认识片面,仅仅依靠零散的个人经验或社会传言,缺乏理论的体系指导。面对越来越重实效的用人单位,大学生对就业力的认知往往偏差颇多。本文从就业力概念入手,分析就业力的体系内涵,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视角去对比得出两者对就业力的认知偏差,引导大学生树立更为科学的就业力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一直是国家改革的重点地区之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更加尤为重要。东北地区现阶段人才流不断增加,为保证东北地区的发展,留住人才是重中之重。为此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帮助东北地区的大学生在东北地区更好地就业,为振兴东北地区共同努力。然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很多就业政策还具有局限性。因此,本文将对已有的就业政策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向阳 《现代交际》2014,(4):226-226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是全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也带来了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率的下降。大学生就业率的下降是一个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非中国特色。近些年来,韩国、日本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率下降的问题。然而,除了世界普遍存在的经济发展缓慢、集约化生产、总体用工需求降低的原因,也有我国特有的一些原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等因素综合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较低的现象。本文分析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同时受到经济结构转型、"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业率下滑等多项因素影响,近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很严峻。本文就拓宽就业渠道,创新就业创业政策,鼓励新形态就业,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引导的就业形式予以分析,试图为吉林市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互联网+"思想应用到很多行业,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业,自然也要紧跟时代潮流,甚至应该走在"互联网+"时代的最前线。以"互联网+"时代为切入点,探讨如何以互联网思维来指导创业就业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输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业困难的现状,使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逐渐转型。这不仅仅是缓解了就业压力,也是维护社会的治安与和平的重要举措。在社会管理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把旧时的就业后指导政策与供需关系相结合,带到如今的高等教育上来,使政府、高校、企业彼此间联系更加紧密,有效提高人才质量与定向培养适合社会综合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进行深层次的对接,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