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振亚 《唐都学刊》2011,27(3):117-118
人类社会的政治存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政治意识,人类社会的政治意识随着人类社会政治存在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政治存在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政治意识的历史发展,先后经历了心理型政治意识和思想型政治意识两个历史阶段,从而进到了人类社会政治意识的逻辑层面,亦即形成了逻辑化、系统化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后 ,我国的社会组织体系中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 :民办非企业单位。但其意义并不仅止于此 ,由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同时颁布 ,使传统的事业单位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 ,也使我国各类社会组织的划分更加科学 ,界限更加清晰。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一个我国立法上首次使用的概念 ,在社会组织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与其他社会组织有何区别?在登记管理中产生了什么问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社会组织的分类社会组织是指人类行为被社会性地组织起来的方式。严格地讲 ,相对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即只要…  相似文献   

3.
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从其核心本质看,民主一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或者结构。同时,民主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它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发展过程中,甚至在与自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军事认识发生学的角度,提出了人类军事行为产生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揭示了原始社会军事行为发生、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军事观念起源的双重逻辑过程,即原始社会总体观念的逻辑发展过程和军事观念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过程。文章认为对军事观念逻辑过程的考察,将有利于展开中西军事观念的比较研究和探寻人类军事观念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5.
这篇书评对哈贝马斯的《伦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和克·埃德尔的《以国家为组织形式的社会的产生——关于社会进化的理论》作了评论,认为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论纲领不是要叙述一种包罗万象的历史,而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重新说明认识社会诸形态的水平,提出了关于“社会组织原则逻辑序列”的理论。他们的历史进化理论既不同于己被证实了的历史哲学,也不同于历史编纂学。  相似文献   

6.
高红  魏平平 《太平洋学报》2010,18(12):52-60
通过对有关"公共领域"与"公共性"解说的梳理,笔者认为公共性产生逻辑强调的是人们经公共领域内的商谈、辩论和协商等交流和互动的形式产生公共性。而公共性生产逻辑关注的是产生特定公共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公共场域的结构性特征。由于公共性总有一种与自身相背离的潜在危机,因此,笔者沿着这两条线索考察了公共性的产生和生产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语境下公共性生产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7.
股份合作制与中小企业改革张颖股份合作制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水平,根所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产生的,是实行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相结合的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它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双重特点,适合于中小企业的改革。近几年,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迅速,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物质生产劳动创造出的历史,由此形成的物化的社会关系结构既是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的社会系统,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的生态系统,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作为唯物史观的科学形态的《资本论》既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学说,也是关于这种生产关系所产生的生态系统的哲学。《资本论》的生态哲学以劳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为基础,以吮吸生态"自然力"的资本逻辑的正反馈循环圈为中心,以资本逻辑的时空展现对生态逻辑循环圈的撕裂为基本机制,同时也包含如何通过市场建立循环经济的理论,以及对于惠及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个大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本文只是从社会经济形式的角度淡些粗浅认识。社会经济形式一般与特殊所谓社会经济形式,是指同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形式相适应的产品生产组织及产品实现的形式。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自然经济,即直接为满足本经济单位或生产者个人需要而进行生产的。只是从原始社会末期才逐渐产生了简单商品经  相似文献   

10.
孙力 《学术交流》2005,(12):171-173
当代话语分析从认知与逻辑的角度对话语的构建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话语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记忆起着重要作用。话语的语义与信息内容是心理层次表征的体现。运用命题对心理层次划分可以反应话语的结构。逻辑哲学语言学对话语进行分析也有较长的历史,从传统的逻辑三段论到当今的命题方法,对话语分析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运用在政治经济学和历史阶段理论中,其安排理论范畴的逻辑次序的依据是不同的,前者是社会的横向结构方面,后者是历史的纵向过程方面。人类历史中的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次序:发展次序和自然次序。马克思的历史阶段理论范畴的逻辑次序,表达的是历史发展次序,而非历史中的自然次序。马克思的“五形态”理论,就是用逻辑的方法对“人类历史”的阶段划分,各形态之间是一种发展次序。逻辑的方法是有其限制的,并只在其限制的范围内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奥康纳、福斯特、岩佐茂和伯克特等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阐发,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性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总体性的矛盾,资本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相对立,资本积累危机和人类社会发展危机是资本主义产生的两类环境危机。这些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进行多维度的生态批判和审视,对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生态危机的根源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学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力量──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历程》述评李小娟在即将结束的20世纪人类历史中,似乎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学说能够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同时又不断地引起各种各样的理论纷争。在这些争论中,人们屡屡提出“回到马...  相似文献   

14.
认识并利用社会及人的个性发展的具体历史阶段客观存在的法则与规律,对正确实施干部政策具有重大意义。譬如,采用行政命令管理方法要求领导人首先无条件地完成“中央”的各项任务。因此,全凭“上面”委派领导人的做法是符合这种方法的全部逻辑的。经选举产生的领导人符合经济管理方法、完全经济核算和企业主的逻辑,因为被选举的领导人要有主动精神以及具有独立组织生产和动员集体的能力。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证明,还没有形成一套防止严重违反列宁的干部政策原则及党和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为着从事生产,解决物质生活问题,总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根本的,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两个方面;但是,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又不是消极地适应所有制,而是能动地反作用于所有制,并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内部诸方面辩证统一的观点。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们相互关系的一场大变动 在人类历史上,奴隶主所有制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封建主所有制产生了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资本家所有制产生了资…  相似文献   

16.
所有制形式的历史考察与社会主义所有制本质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研究所有制要结合现实社会生产力、分工和交往关系的发展程度,深入考察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判断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应以企业生产过程的实际状态为依据,而不能简单地由生产资料的归属或控股权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性质是社会所有制,但迄今为止社会所有制还没有在人类历史上普遍出现过.社会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与个人所有的统一,即社会所有制必须保障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经济权利.股份制在不改变资本终极所有权的同时,使资本愈来愈在法人层次上具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因此,是社会所有制的初级形式.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逻辑内涵的把握,关涉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的成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内涵,需要着重从历史理论内涵、科学实践目的以及终极关怀形式等三方面进行分层次多角度的立体解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客观的时空、能动的主体、真实的历史,是从宏观上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客观性归纳和演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本身不断扬弃、实践对象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外贯通互相影响的综合性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实践为动力的文化与历史的高度统一体,是一种"神圣的"终极意义上的关怀.综上三者共同建构并彰显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内涵.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终结”是对现实的社会历史依照资本的固有逻辑和文化逻辑做出的主观设定,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中获取灵感。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得出了市民社会必然被克服的逻辑结论。而克服市民社会的过程也就是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过程。作为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在典型意义上使得全部历史被合乎逻辑地分成“三个阶段”: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三个阶段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具有内在关联。三大形态理论着眼于人的发展状况与解放程度,决定了人类解放理论同时还兼有社会形态的意义,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实际是同一个过程。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历史定位中,中华民族在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寻求人类解放的一种方式,将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巨大变迁创造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刘龚君 《社科纵横》2020,35(1):11-15
十三届全国政协重视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工作上双向发力。人民政协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历程构成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工作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人民政协的角色定位、性质任务、协商优势、职能建设、民主参与分别赋予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工作双向发力的组织形式、经验形式、规范形式、协调形式、动力形式。"双向发力"是人民政协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基础上的重大举措,将对推动人民政协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精神生产是一个历史范畴。与一定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精神生产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渐次经历了原始的、奴隶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具体历史形式。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先进的精神生产型式,它的产生揭开了精神生产发展的新纪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从根本上为彻底改变精神生产的面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使精神生产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先导动因,成为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特殊生产领域。社会主义精神生产作为一种崭新的精神生产,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