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陆先生,首先祝贺您在1990年荣获第一届世界青年社会学者论文竞赛最高奖,请您谈一下此次竞赛和获奖的有关情况。陆建华:世界青年社会学者论文竞赛(World-wide Competition For Young Sociologists)是由国际社会学协会(ISA)举办的,1989年夏开始举办的是第一届。据最后发表的《公报》说:全世界共有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335位青年社会学者递交论文参加竞赛,论文使用的语言达24种。《公报》还说:这次竞赛实际上成为一次广泛的文化交流盛会,开辟了全  相似文献   

2.
合作研究是科学研究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合著论文是合作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计算机和先进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学术界交流合作机会的增多,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有了更多参与跨机构、地区和国家的合作研究机会,合著论文的数量和所占比重呈增长态势。本文旨在对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大型综合性国际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系统SSCI和A&HCI。在1995-2004年期间收录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合著论文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一个方面揭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合作研究的发展情况,从而为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论文统计分析看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变革和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和总结,是当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1996年发表的3000种社科期刊中,遴选出408种学术期刊作统计源,通过统计分析对我国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论文产出率、论文的学科分布、地区分布、科研群体构成等情况进行计量分析,从而揭示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状况及其学科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马云彤 《唐都学刊》2013,29(2):82-84
以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统计源,对我国出版专题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专业分布、研究主题及其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反映博士研究生教育层面的出版学研究状况,为出版学的教育、科研、编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共检索到90篇博士学位论文,分布于8大学科门类,17个一级学科,以文学门类篇数最多,其次为法学门类;共涉及8个研究主题.55篇有被引记录,被引频次最高为27次,总被引频次为217次.  相似文献   

5.
会计实务是整个会计教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论文根据收集的调查资料情况 ,针对目前会计实务教学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了改进会计实务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 全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已经开了四天,今天就要结束了。 我们这次会议分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进行理论研讨,交流了论文,参加这一阶段会议的有一百零二人,其中论文作者六十七人;会议的第二阶段,主要是汇报交流理论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参加的代表一百三十人,其中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代表五十五人。  相似文献   

7.
浅谈企业零库存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美丽 《社科纵横》2007,22(3):69-70
零库存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先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管理技术。本论文首先论述了库存和零库存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零库存管理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最后,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零库存实现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房锐 《唐都学刊》2006,22(2):1-4
陈光崇先生在《唐史所见张建章其人》一文中,对晚唐著名官僚张建章的生平事迹、著述情况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对前人的一些说法亦作了必要的补正。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陈先生的论文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例如:《北梦琐言》的记事与成书时间,《旧唐书》中关于张建与《北梦琐言》中张建章的关系等略有疏失。在钩稽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张建章墓志所记载的事迹,对其论文中的说法进行辨析,订正了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9.
姚百慧 《唐都学刊》2010,26(1):68-71
网络的发展为学者们利用各国的学位论文资源提供了便利。我国大陆与港台地区均开发了不少重要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国外一些国家与地区也提供了若干在线学位论文资源。利用网络学位论文资源,要注意各个数据库收录的范围,并同纸本学位论文或已刊专著对照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学术研讨会论文进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增加定量评价因子,体现评价的层次性与综合性。改变目前科研管理中学术研讨会论文评价“惟行政化”、“图章化”的学术失范现象。以“入选论文”作为学术研讨会论文的评价方式,不以奖励等级进行即时评价,以延时评价验证论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版专题硕士学位论文高被引论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云彤 《唐都学刊》2012,28(5):97-100
以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统计源,探寻国内出版专题硕士学位论文高被引论文的分布规律。中国知网共收录国内出版专题硕士学位论文2 431篇,被引1 155篇,被引频次2 297次;前50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458次,最高被引26次,最低6次,篇均被引9.16次。对50篇高被引论文的学科门类、专业、研究主题、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地区分布进行了统计,中国出版事业和著作权法方面的论文被引频次较高,是学术研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从1986年纪念辛亥革命七十五周年以来,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持续繁荣。据统计,五年中发表论文四百余篇,出版专著、论文集十多部,史料专集十几种(其中有几种是已出版的史料的选编)。下面把有关研究情况择要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13.
2014年起国家开始抽检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规范性是抽检的重要内容。选取2001-2018年被引频次最高的50篇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博士学位论文规范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并进一步采用专家法对抽样论文加以评估,继而得出抽样高被引博士学位论文规范性评估结果。经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教育学高被引博士学位论文存在主体部分结构比例不协调、文献综述问题意识不突出、研究设计及方法意识差、研究的意义与问题混淆、缺乏研究伦理规范等突出问题。为此,培养单位应加强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性教育,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课程设置,强化教育研究方法训练,制定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完善博士生研究伦理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由省委宣传部、省社会科学院和省社联联合举办了甘肃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现从讨论会征得的论文中,选择了部分论文编成这期论文摘编专辑。 因篇幅所限,仅摘编了部分论文;由于时间仓促,入编论文未征得作者同意,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科学是认识经济、社会和精神过程的工具,是掌握这些过程的理论基础。要对社会科学家提供情况保障,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这一情况取决于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社会科学本身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著作量庞大、存在着语言障碍等因素。近年来,学术界对社会科学领域的情报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是问题远未解决。因此,编制社会科学文摘论文  相似文献   

16.
郭萍 《社科纵横》2007,22(7):159-160
英专学士论文摘要是具有特定体裁特征的语篇。本文采用了体裁分析理论对英专学士论文中英文摘要进行了对比研究。进而提出了体裁教学法在英专学士论文摘要写作教学的实施步骤,其目的是使学生从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上对学位论文摘要有一个认知把握,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军  韩佳彤  郭振 《社科纵横》2012,(4):162-163
论文从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位论文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分析了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意义,从研究生在学习中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和导师在教学指导方面的角色扮演两个方面对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探索出了相应的强化措施,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问题提供了根本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综合性较强,对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分类考核及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文深入分析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分类改革标准、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完善内容体系、细化量化标准这四个方面为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分类考核的内容进行改革,旨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通过宏观评价、微观评价、流程评价、具体评价来加强设计成果评价,进而从根本上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  相似文献   

19.
毕业设计(论文)是考察学生学习成效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升华,是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创新,毕业设计(论文)也出现诸多问题,该文以东北大学为例,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分析综合类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的必要性,找出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定位培养目标,探求适合发展的学科环境.分析东北大学现状,明确改革目标:符合东北大学多科性综合型目标、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高质量目标、以及培育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色性目标,针对东北大学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现存问题提出四方面的改革举措,改革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评判标准、展示方式及标准定位.利用各类有效资源优势全面准确地把握改革对策,以促进综合类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更好发展,为东北大学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考察了认知视阈下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此论证了认知视阈下英汉对比研究及其论文撰写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八大方面论述了该类论文的撰写,最后指出了英汉对比研究及进行该方面论文撰写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