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水溶液体系中合成了镧、镨、钐和钆四种稀土硝酸盐与甘氨酸的固态配合物,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化学组成分别是L_0(NO_3)_3·(Gly)_3·H_2O,Pr(NO_3)_3·(Gly)_3·H_2O,Sm(NO_3)_3·(Gly)_3·3H_2O和Gd(NO_3)_3·(Gly)_3·3H_2O,用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特征,表明它们是一类完全不同于稀土硝酸盐和甘氨酸的新化合物,同时考察了配合物在几种常见溶剂中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7—(2.4——二羟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DBA8Q5S)与Fe~(3+)的显色反应,适宜酸度范围为pH4.0~6.0,配合物的吸收峰为64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10~4,Fe~(3+)浓度在0~45μg/25ml服从Beer定律,配合物的配位比M:R为1:2和1:3,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用于抗坏血酸中微量铁的分析,结果与原子吸收法吻合。  相似文献   

3.
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氯化稀土甘氨酸配合物Ln(Gly)3Cl3·3H2O和氯化稀土与甘氨酸及邻菲罗琳多元配合物LnGly(phen)2Cl3·H2O(Ln=Pr,Nd).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各种条件下铜(Ⅱ)盐催化2,4,6—三溴间甲苯酚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当[CuCl_2]<0.05mol/L时,r-(k_1k_2)/(k-1)[2,4,6—三溴间甲苯酚][CH_3ONa][CuCl_2];当[CuCl_2>0.05mol/L时,γ=(k_1k_2)/(k-1)[2,4,6 —三溴间甲苯酚][CH_3ONa][0.10-[CuCl_2]);实验所得的速度方程式与铜(Ⅱ) —酚氧配合物中间体形成机理相一致.决定反应速度步骤为2,4,6—三溴间甲苯酚钠与铜(Ⅱ)盐配合物的反应,并且由实验求得了反应速度常数及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是有机金属配合物中一类比较特殊的配合物。自1890年Mond制得第一个羰基配合物[Ni(CO)_4]以来,过渡金属的羰基配合物至今几乎都已制得。与其他有机金属配合物相比,大多数羰基配合物稳定性高,不易发生氧化、离解和取代反应,但较易被还原。羰基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都是低电荷的,配位体(CO)是惰性的中性分子。羰基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表明,羰基配合物的键合是比较特殊的。本文拟将对羰基配合物的键合,尤其是中心原子与配体(CO)之间的(d—pπ~*)π键合及其对羰基配合物性质的影响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硅胶担载的钻膦配合物经矿化之后,钴样在PH=4—7的介质中与4—[(5—chloro—2—pyridyl)azo]—1,3—diaminobenzene生成一种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酸性介质中颜色加深,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钴含量.  相似文献   

7.
在77K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在配合物的7F0→5D0激发光谱里,580.14nm和580.68nm处呈现两个锐锋,说明在该配合物中存在两种Eu3+格位.选择激发配合物的5D0能级,得到两组完全不同的5D0→7FJ(J=1,2)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中Eu3+离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两种格位的可能点群是C1,C2或Cs,可能具有与Y2(p-CH3C6H4COO)6(C12H8N2)2类似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的草酸根桥联的异四核配合物 [Zn3Fe(C2 O4 ) 3(bpy) 6](NO3) 3(1 )和 [Zn3Fe(C2 O4 ) 3(Me2 bpy) 6](NO3) 3(2 ) ,其中 bpy表示 2 ,2′-联吡啶 ,Me2 bpy表示 4,4′-二甲基 - 2 ,2′-联吡啶 .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和红外光谱等测定结果推定 ,配合物具有草酸根桥联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 ,异四核配合物的杀菌活性优于桥联配体的杀菌活性 .  相似文献   

9.
利用配体(2-MeO-C6H4N=C(Me) CHC=C(Me)=NH-2-MeO-C6H4)和三烷基钇(Y(CH2SiMe3)3THF2)在低温下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配合物.这种配合物对外消旋丙交酯(rac-LA)开环聚合反应具有很高的活性,并且生成的聚乳酸(PLA)的分子量分布比较窄.经实验证明,配合物的双烷基都参与引发单体聚合的反应,该聚合反应是活性聚合.  相似文献   

10.
合成一系列关于Eu(Ⅲ)/Gd(Ⅲ)与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苯甲酸(BA)和邻菲罗啉(Phen)的配合物,并对这配合物进行元素、红外与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 Gdx (BA)-(TTA)2 Phen (x=0~1),配合物Eu(BA)(TTA)2 Phen比配合物Eu(TTA)3 Phen具有更宽的激发带,且激发带发生明显的蓝移,说明新的配合物已经生成.共发光Gd3+ 离子对配合物Eu1-x Gdx (BA)(TTA)2 Phen的荧光增强非常明显,最佳Gd3+ 离子浓度为0.4 (摩尔分数).配合物Eu1-x Gdx (BA)(TTA)2 Phen荧光增强的主要机理是Eu(BA)(TTA)2 Phen 与Gd(BA)(TTA)2 Phen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1.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三种稀土盐与L-α-氨基酸固体配合物,经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La(Trp)(NO3)3·4H2O,La(Val)2(NO3)3·4H2O,Y(Val)Cl3@3H2O并通过IR光谱的测定,对配合物的配位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弱酸性介质中,合成了新的镧-α-甲基丙烯酸-联吡啶三元配合物,经过元素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LaL3Bipy,用IR、UV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配体置换法合成了烷基钴Schiff碱配合物n—C_3H_ 7Co(salen)(γ—pie)(正丙基·4-甲基吡啶·双水杨醛合乙二亚胺合钴(Ⅱ))。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性质表征。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三氯化铁、硫酸铁和尿素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得到了[Fe{OC(NH2)2}6]Cl3和[Fe{OC(NH2)2}6]2(SO4)3两种固体配合物.采用化学分析方法、IR、TG-DTA等手段对其组成、结构、热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中Fe(Ⅲ)与尿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配位原子为羰基氧原子,属于单齿配位,尿素的熔点有所升高且稳定性增加,是一种优良的长效氮肥.  相似文献   

15.
邻苯二甲酸镍配合物的室温固相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iCl2·6H2O与邻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得了Ni(Ⅱ)-邻苯二甲酸配合物(Ni(C8H4O4)·4H2O),采用化学分析、IR、TG-DTA等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组成、结构、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室温固相反应合成标题配合物的产率达85.6%,且以不同原料配比制成的配合物的组成相同,Ni(Ⅱ)与邻苯二甲酸的物质的量之比都是1∶1,配合物中邻苯二甲酸的羧基与Ni(Ⅱ)是以双齿桥式配位,在室温—200℃温度范围内,通过脱水和吸水,配合物显示了优良的可逆示温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XO(二甲酚橙)与铬的显色反应在pH=5的缓冲体系中,C_r~(3 )与XO形成1∶1和1∶3的稳定配合物。λ_(max)在530—540nm,ε=2.11×10~4,C_r~(3 )在0—80μs/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于刚玉样品中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Zn(bipy)(H2O)2SO4](bipy=2,2'-bipyri-dine),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等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为:a=1.5434(5)nm,b=1.2706(6)nm,c=0.6699(8)nm,β=102.106(0)°,V=1.2847(4)nm3,Z=4,Dc=1.828g/cm3,μ=2.101mm-1,F(000)=720。配合物中的金属锌离子与一个2,2'-联吡啶、2个水分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配位,形成一个变形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硫酸根形成一维直链,一维链再通过π-π堆积形成双链结构,双链结构通过O-H…O氢键扩展成二维网,二维网进一步通过C-H…O氢键构建为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18.
通过2,4-二羟基苯乙酮和乙醇胺反应生成Schiff碱,并与Cu(Ⅱ),Zn(Ⅱ),Ni(Ⅱ)和Co(Ⅱ)形成配合物,经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等手段对所合成的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配合物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方法。在pH=8~11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Fe(Ⅲ)和DBH—PF形成了1:2的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620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_(520)=1.26×10~5,铁的浓度在0~6μg·25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法用于高纯锡粒、大米中铁的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从"人—物"关系这一设计核心关系出发,重新思考了设计的本质和内涵。在讨论设计本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设计的内涵:(1)"物"的功用性;(2)"物"的物质功用和精神功用;(3)"人—物"关系,以及由这一关系拓展形成的"自然—‘人—物’"关系和"‘人—物’—社会"关系,并且提出了新时代下"人—物"关系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