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姚民哀在《说林濡染谈》①中曾以报刊及其创办人为核心和源头,把鸳鸯蝴蝶派作家分成4个支派,李定夷被归诸《民权报》一支。属于这一支的,还有徐枕亚、徐天啸、吴双热、胡仪鄦、刘铁冷、蒋箸超、包醒独等。郑逸梅指出,“他们行文,都喜骈俪出之,托旨骋妍,雕缕组绣”②,被人视为典型的“鸳鸯蝴蝶”作风;而李定夷又与徐枕亚、吴双热并称个中“三鼎足”,是该派早期代表作家之一。在1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李定夷完成著译30多部。他所写的小说,兼及哀情、艳情、侠情、苦节、武侠、社会各种类型,而以哀情小说成就最高。他的写情诸作,继承明清“世情书”和才子佳人小说流风,吸收西方文学某些营养,并深受林琴南、包天笑译笔  相似文献   

2.
《玉梨魂》是徐枕亚的骈文体长篇哀情小说,民国元年出版单行本。“因为此书的风行,引起好几个志同道合的作者也竞写这类长篇小说。”①这足见《玉梨魂》在当时影响之大了。《玉梨魂》以一九○九年春到辛亥革命爆发为时代背景,描写了三个“痴男怨女”的爱情悲剧。这部小说历来被认为:作者是把小说当成“闲书”,“至于对着人生这个问题大抵毫无意见或未曾想到”②;作品所描写的是“无聊爱情”③;“小说并不是要反映封建势力对  相似文献   

3.
何为同志是当代享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浙江定海人。他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抗战前夕,当时他还是十五岁的中学生,就在著名的《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路》。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抗日战争期间,何为参加了上海的救亡慰问团,秘密前往皖南新四军总部访问,返回上海后写成散文特写集《青弋江》(一九四○年出版)。解放后,何为在上海、福建长期从事电影工作,同时进行散文创作,先后出版了《第二次考试》、《织锦集》和报告文学《张高谦》等。“四人帮”覆灭之后,他青春焕发,文思飞涌,写出了许多散文。一九八○年出版了《临窗集》,这是他建国三十年来优秀散文作品的自选集,其中一半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作品。去年又出版了两本集子,《闽居纪程》是作者迁居福  相似文献   

4.
刘白羽刘白羽,一九一六年生,北京人。一九三六年三月在《文学》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冰天》。后陆续发表了《黑》、《草原上》、《草纸厂》、《病》、《红霞》等短篇小说,其中《冰天》《草原上》两篇,选入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一九三六年短篇小说佳作选》。一九三七年在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草原上》。这些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一些社会问题,艺术上有粗犷雄壮和浪漫主义色彩。一九三八年到延安。同年遍历华北各游击根据地,写了小说集《五台山下》。一九三九年在太行山。一九四○年回到延安。一九四三年,进一步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相似文献   

5.
<正>痖弦,(1932—),本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1949年去台。1954年毕业于复兴冈学院影剧系,《创世纪》诗刊创办人之一,1966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后入威斯康辛大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创世界》、《诗学》、《幼狮文艺》主编,现为《创世纪》发行人、《联合报》副刊主编兼副总编辑。诗论集有《痖弦诗集》(洪范书店1981年版)。诗论集有《中国新诗研究》(洪范书店1981年版)。另有为文朋诗友写的序跋集,近期将由洪范书店出版。  相似文献   

6.
有“哀情巨子”之称的南社作家徐枕亚,在“五四”以后被认为是“鸳鸯蝴蝶派”始基。以其身世为原型的开山作《玉梨魂》是南社文学创作中的代表性作品,以独异的体裁形式与语言结构呈现新旧交替的特点,辉映出近代文学的余彩。作品无论是形表外衣还是精神内核,均深钤社会转型期的真切印记,反映出那个时代人性与情爱的问题。把握影响徐枕亚创作思想的舛错恋情,有助于解析近代文学一大阵营——“鸳鸯蝴蝶派”最初发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7.
去年2月,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之一的,张爱玲近三十万言的小说集《传奇》重新印行出版了。它是张爱玲在上海沦陷时期,特别是1942—1944年间,在《万象》、《杂志》等刊物上发表的小说结集而成的。张爱玲是当时上海文坛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原本选印》重版的意图,是让广大读者了解“这些作品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其影响”,以“显示我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轨迹”。确实,张爱玲在沦陷时期的上海租界曾活跃过一时,写下了一定数量的作品。但解放以后的数十年间,我们出版的现代文学史以及一般公开发表的有关现代文学的评论,几乎未见过对其人其作的评介,此人近于销声匿迹。近年来,才开展了一些研究,在报章杂志上见到少量有关的评介文章。而另一方面,英美以及港台一些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8.
《远东报》是晚清东北地区最早的中文报纸,其“文苑”专栏所刊载的大量文学作品,至今尚未引起学界关注。当时主持《远东报》笔政的乃是南社诗人张素,他以“婴”或“婴公”为笔名,在《远东报》上刊发了他的长篇小说《最新之儒林外史》和若干诗词作品。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搜集与整理,丰富了我们对这位南社诗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维克多·瑟加兰(一八七八——一九一九年)是法国当代诗人、汉学家、考古学者,曾三次来华,前后逗留约六年余。他一生的事业与成就几乎都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除早期的《远古人》外,都以中国为题材,其中最重要的有《天子》、《碑林集》、《勒内·莱斯》、《想象集》等。中国读者对于被某些法国文学评论家誉为“中国的诗人”的瑟加兰比较陌生,因为他的作品还没有翻译到中国来。然而在法国,由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古老的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从六十年代起,人们开始“重新发现”了这个曾经被湮没的诗人。他的作品越来越引起读者的兴趣,一些杂志出版了瑟加兰专号。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了对瑟加兰的研究。一九八三年在武汉大学召开关于法国诗人维·瑟加兰和圣琼—佩斯的学术讨论会,法国也有专家参加。本文准备就瑟加兰最著名的诗集《碑林集》与中国的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杨垕为清初南昌地区享誉诗坛的青年诗人,当时与武宁汪轫(辇云)、南丰赵由仪(山南)、铅山蒋士铨(苕生)齐名,时人号称“汪、杨、蒋、赵”,有“江西四子”之目。杨垕著有诗集《恥夫诗钞》和《芳悦录》。他的诗具有浓郁的江西地域特色,风格清纯,超迈特立,追求独创,给当时袭古和模仿之风盛行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1.
近代“新体文言小说”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小说发展到近代,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新体文言小说”.这些作品虽然仍用文言,但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面目一新.纵观“新体文言小说”的发展,林纾的翻译小说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何诹的《碎琴楼》是今所见最早的此类作品.此后迅猛发展,苏曼殊的“衷情五记”,“鸳鸯蝴蝶派”的许多作品,尤其是徐枕亚的《玉梨魂》,堪称此类作品的...  相似文献   

12.
林小燕作品     
林小燕,广东潮州市人。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教于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编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之《速写》和《透视学》,出版《林小燕速写集》个人专集。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大型展览。作品《守》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夏日》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广东省展。油画作品《城市速写》入选2003年广东第二届当代油画艺术展。油画作品《天秤座》入选2004年广东省"同奔小康路"美术、书法、摄影展(?)获优秀奖。近年来多次在《美术观察》等杂志发表论文和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13.
《木兰诗》开篇第一句“唧唧复唧唧”中的“唧唧”一词,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均解释为“叹息声”。《汉魂六朝诗歌鉴赏集》说木兰“‘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妇女,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听到她织布的声音,而听到的却只是她‘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黑龙江省高师函授教材(1978年编)也说:“这里  相似文献   

14.
李伯元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在近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与吴沃尧(趼人)齐名。李伯元(1867——1906),名宝嘉,别署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因累举不第,赴上海创办《指南报》、《游戏报》、《繁华报》等小报,后应商务印书馆之约,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庚子后(1901)始致力于文学创作。生平著述甚多,据阿英《清末四大小说家》所记:“伯元著书,多不载,特就所藏所著,列目于次;其可疑者,暂不列入: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当代英雄》,是十九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和作家莱蒙托夫(1814—1841)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838—1840年。小说一出版,很快就卖光了。它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注意,人人都想知道作家所称为“当代英雄”的是谁?当时,有些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迷惑不解,他们或奇怪作者为何把一个精神不健全的人“标榜为当代英雄”,或误认作者“在描绘自己的肖象和自己  相似文献   

16.
序跋作为阐述著作经过,出版意图,评价作品内容特点,介绍作者简况的特殊文体,在我国历史十分悠久;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序”,当推公元前239年成书的《吕氏春秋·序意》。长期以来,序跋受到人们重视。近几年一些著名的现代作家的序跋相继结集出版,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如《郭沫若集外序跋集》、《巴金序跋集》、《朱自清序跋书评集》等.这些序跋集的出版,为研究作家作品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也开辟了现代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序跋研究。  相似文献   

17.
左翼作家郑伯奇主编《新小说》这一反映左翼刊物在非商业性出版运作中失利的具体事例与其同事赵家璧成熟的商业出版理念与方式呈现了鲜明的差异,同时也为左翼文学潮流与市场经济的出版运营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份反向的佐证。左翼刊物在文化市场上的生存传播并非纯粹依靠其政治标签,真正不可或缺的是其在商业出版领域的成功运作。只有从非商业性运作的困境中突围,实现左翼文化产品与出版市场在“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环节上的畅通,才能根本从物质层面保证左翼作品成为1930年代文艺的“主潮”。  相似文献   

18.
春蕾文学社     
福建省安溪梧桐中学《春蕾》文学社成立于1989年,文学社的办刊宗旨是:“让青春在这里燃烧,让岁月在这里凝聚”。提倡清新、纯朴、求实的文风,提倡个性化作文。《春蕾》报每学年出版7期,至今已经出版75期,每期印刷3000多份,作品多次被县级以上的报刊杂志转载,社员多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2006年11月,春蕾文学社被评为安溪县“优秀校园文学社”,2006年12月,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首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春蕾》报荣获“社团报一等奖”。2007年7月,春蕾文学社被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校园文学报刊分会、《语文世界》杂志社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春蕾》报在第六届全国校园文学百佳社刊(报)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忆明珠(1927-),原名赵俊瑞,山东莱阳人。1946年入伍,1953年转业。1957年开始发表诗作。1958年调江苏仪征文化馆工作。1980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著有诗集《春风啊,带去我的问候吧》、《沉吟集》、《天落水》和《忆明珠诗选》等,散文集《墨色花小集》、《河上珠小集》、《落日楼头独语》等,另出版有含诗、文、书、画的综合本《中国当代才子书·忆明珠卷》。以上所引,为高洪波主编《中国悲情诗精选》中《泪水啊,慢慢地淌》一诗的作者介绍,在第198页。该书入选作品“几乎都是名家名作”(执行副主编刘莹语),看来书的要求是很高的,但…  相似文献   

20.
明末苏州方言音系资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苏州方言的音系,我们能从当时苏州地区作家的各类作品里窥测到其大致面貌。如明代作家冯梦龙,编篡了民歌集《山歌》、笑话集《笑府》,还改编古代话本小说,编成有名的小说集“三言”。从他的这些作品里就能看到当时苏州话的很多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