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很多劳动纠纷缘于劳动合同存在问题。如今,劳动合同陷阱五花八门,劳动者犹如雾里看花。为此,下面列举了几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陷阱,希望劳动者在遇到不规范合同时能够睁大慧眼。空白合同:一切都由单位说了算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社会救助对象中的一部分因对福利依赖而造成的"贫困陷阱"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全面进步。负所得税制度不仅有利于帮助低收入者脱贫,还会扩大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有助于解决贫困陷阱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学友 《劳动世界》2016,(13):40-41
一些不诚信的用人单位为攫取不义之财,常在劳动合同上设下种种陷阱.当发生利益之争时,便用“陷阱合同”欺负劳动者.签下“陷阱合同”就得自认倒霉吗? 陷阱一:空白合同被填空,也得以合同为准? [案例]刘女士在一家机械包装公司工作7年.因公司厂址搬迁远郊,刘女士因上班不方便为由提出辞职.公司同意后在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时,双方在7个月工资补偿数额上发生分歧.劳动仲裁审理中,公司突然拿出一份有刘女士签字的劳动合同,上面记载刘女士月工资为2800元.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的维权利器,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利用劳动者对法律的无知、对就业的渴盼,采取欺骗、胁迫等手段设置陷阱,让利益的天平倾向自己,让劳动合同成为用人单位攫取不当利益的保护伞。劳动者遭遇合同陷阱,如果忍气吞声,只能置自己于被动挨宰的地位,唯有奋起反击,巧妙应对,方能跳出陷阱,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暗箱合同:霸王条款属无效  相似文献   

5.
廖春梅 《劳动世界》2016,(22):41-41
出于增长社会知识、增添工作经历、增加助学收入等种种目的,许多大学生往往会利用暑假进行打工。可一些不法用工单位也恰恰看中了这一点,并为大学生们设置了诸多陷阱。笔者收集的以下来自去年暑期的案例,既能提醒大学生们警惕,也告诉大学生们遭遇陷阱有权说“不”!  相似文献   

6.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最早是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持续,出现经济增长停滞、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动荡等问题,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高收入的门槛。中国会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要主动地、彻底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原来粗放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技术驱动转变,从过度依赖投资和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就业形态的不断发展变化,一些非法劳务中介和别有用心的用人单位也不断变换陷阱和骗人花样。务工者在求职时要注意到十种风险,避免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在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问题上存在种种不规范的现象,有些是因为企业和劳动者由于对试用期的规定不了解,有的也存在着故意设置"试用期陷阱",以逃避本应由单位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规范的劳动合同试用期成为用人单位侵权行为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的日渐深入,媒体的传播方式由传统媒体转变为新媒体,最后迅速发展成为自媒体.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塔西陀陷阱"作为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主要标志,对政府治理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本文以此为引子分析了自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危机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以2011年第六次修正为准,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修正方案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同时也对薪酬激励的效应产生了负面作用。文章基于七级超额累计税率制度,通过考察2012年上市高管税前薪酬与税后估算差异,分析个人所得税陷阱,并进一步研究所得税对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发挥的效用,为企业制定公司高管薪酬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用期作为一个特殊的阶段,对于劳资双方相互了解、协商一致、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有的企业却违反法律的规定,千方百计反复试用、延长试用期限,盘剥工人以减少生产成本,以试用的名义侵犯劳动者的权益.下面例举试用的八种行为,希望劳动者能擦亮眼睛,别掉入试用的陷阱.  相似文献   

12.
毋庸置疑,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关心爱护大学生,为他们就业铺路架桥,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然而,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以及急于就业的心理,设置陷阱,诱骗大学生,使他们蒙受经济和精神损失. 招聘广告,言过其实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多,各种职业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城市的大街小巷和一些新闻媒体有关招聘广告到处可见,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上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西方国家开始检讨"福利陷阱"问题,纷纷对就业援助制度进行了改革,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援助政策,引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的力量参与就业服务项目,促进了社会福利的公平和效率;建立了就业援助评估和监督机制,实施就业援助精细化管理,就业援助调整中长期效果逐步显现。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结构不断调整,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借鉴国外就业援助的经验,对加强我国就业援助的制度化、精细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三复习中,习题课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常用课型,占了很大的比重.高中物理知识的高度抽象化和高中生思维能力的不稳定性需要我们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曾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的方法."教师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并通过正误辩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醒过来,吸取教训,从而培养学生的优良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试用期,可以说是农民工外出务工通往成功的关键一环.殊不知,这当中所潜伏的众多玄机常常让农民工始料未及. 陷阱一:先试用,后签劳动合同 去年春节前,济南市某酒店招用了近10名青年农民工.老板当初发话:试用期内做得好就签合同.为保住“饭碗”,大家在岗位上加班加点,处处谨小慎微.可到了大年初八,却被酒店老板以不合格为由全部辞退,工资、加班费全无,试用者也因缺乏书面证据而敢怒不敢言.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转折,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呈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态势,对中等收入阶段发展既构成了弱化国内制造业竞争力、增大通货膨胀压力、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减少外资流入等诸多挑战,也为其创造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刺激内需、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缓解贫富分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重大机遇。在中等收入阶段,应把握好劳动力市场转折带来的机遇,同时采取措施应对其挑战。  相似文献   

17.
每一年都会有无数的大小公司相继倒闭,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公司一定会倒闭,至少前提是,你减少了导致创业公司失败的陷阱的影响。这是创业家乔治亚娜·奥利弗的看法,她是包柜系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她说在让自己的创业公司获得成功之前,她曾犯下许多错误,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有资格在这个方面为大家提供建议。以下就是她所说的公司常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在民粹主义的影响下,拉美的威权体制曾非理性地迎合民众的福利需求,对劳工进行过度保护,社会支出不断增加,引发“福利赶超”的现象。拉美国家因此面临着以下问题:正规部门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失业率上升;生产性支出被挤占,公共基础设施落后;财政出现赤字;阶层流动性降低等。“福利赶超”没有解决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反而加剧了现实状况的恶化,使拉美国家深陷“中等收入陷阱”之中。这对中国的启示是:一要警惕民粹主义,二要排除国家的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存在人才集聚的困境,本文拟以区域内相对发达、欠发达地区(或城市)为两个博弈方,明确区域内相对发达、欠发达地区(或城市)的优劣势,提出"相对优势效应"的概念,鼓励区域内相对欠发达地区积极寻求建立"相对优势区域",并进行广泛深入合作,以达到错位的相对欠发达地区在人才集聚中的优势地位。最后得出,在区域内,相对欠发达地区在人才集聚方面应有所偏好侧重,与发达地区的人才策略、方式有所区别;在区域外,找准自身定位,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逆向运用人才集聚陷阱,积极寻找"相对优势区域",建立人才集聚的"相对优势效应",冲破人才集聚困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学毕业日子的来临,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均迫切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心仪工作,但今年全国共有699万名高校毕业生,比去年整整多出19万人,是我国历史上大学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面对被称为“最难就业季”的现实,又使得大学毕业生们不得不降低条件和要求,首先尽可能解决吃饭问题。一些用人单位则抓住大学生们的这一心理,乘机非法设置劳动合同陷阱,让缺乏相关经验与知识的大学生们防不胜防,下面我们就以几个典型事件,为大学毕业生们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