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家埠木版年画有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深受百姓喜爱,于2006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年画内涵的丰富都对年画的功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民俗学来看,杨家埠木版年画还具有避灾祈福、规范引导、审美娱乐和珍藏价值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木版年画因其文化内容的独特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传承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其中以朱仙镇木板年画、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为代表。木版年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地方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社会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其题材内容及应用形式始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保持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它的主要形式有门画类、炕头画类、窗饰类、中堂类、条屏类、神像类、福字灯、牛子图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主要反映了民众的祛邪祈福、增殖吉祥、精神庇护、随俗而进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仙镇木版年画颜色浑厚古朴 ,唤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的记忆与沉思 ;朱仙镇木版年画运用色彩平衡手法 ,保持了画面的完整性 ;朱仙镇木版年画运用色彩组合手法 ,增强了画面的活力和感召力 ;朱仙镇木版年画主题突出 ,层次分明 ,色彩和谐 ,讲究章法 ;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独特的色彩魅力 ,它长盛不衰 ,影响之大遍及中外。  相似文献   

5.
朱仙镇古版年画中五色审美的偏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间美术主要以红、黄、蓝、白、黑五种纯色表现 ,即五色审美。然而 ,以朱仙镇古版年画为代表的河南民间美术诸形式中 ,传统五色审美中缺少蓝色 ,是一尚未解开之谜。文章朔源寻根 ,并结合色彩学原理和民间审美心理 ,从多方面对这一偏色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木版年画的意、形、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木版年画是意、形、色的完美统一,具有很强的民俗性与艺术性.年画之意体现在寓意吉祥、崇神思想、天人合一的详和憧憬等方面;年画之形体现在满、多、全的构图特征,对称的构图形式,装饰画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年画之色主要体现在对原色的使用及与五行色彩的暗合方面.中国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与民俗民风综合体现的载体,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研究对象,对新年画运动中木版年画发展的相关政策、民间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的年画创作过程及民众反映等方面进行观察,探讨年画于特定时期作为一种被利用的民间艺术,在国家意志和民众意愿之间如何调整并发挥其功用,揭示影响民间艺术发展的几个重要元素即国家意志、民众"惯习"、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民间年画发展的影响,以此分析结构与能动性之间呈现出的博弈或互动关系。在资料的使用上,文章在利用文献史料、相关研究的同时,兼用田野访谈材料,以便对研究对象作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湖南滩头年画和重庆梁平年画在题材内容、构图色彩、线条版式和材料工艺等方面相似的地方非常多,区别虽然小但是不同之处也不少。两地都以门神题材为主,主要的门神品种风格非常相似,但是其他种类的门神品种风格迥异;滩头年画构图上比梁平年画对称意识要强,环境细节更加丰富,色彩奔放鲜艳,而梁平年画古朴粗犷、凝重深沉。两地的线条都很柔韧圆润,但是滩头的直线和几何图案运用比梁平多,文字使用也稍微多些。两地年画所用的木板、刻刀、颜料、纸张等材料大部分为当地出产,制作的工艺也基本一致,只在造纸的原料和蒸纸的时间长短等方面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年画艺术是民间美术的宝贵财富,体现出传统农耕文明的意象造型特点.以东昌府年画为例,解析年画图形的内涵,从形制、色彩和技艺等方面分析了年画艺术的造型特点;阐释东昌府年画的神灵附会、图形象征、移花接木等意象造型方法;论述东昌府年画造型的尚吉思想、乐生精神和向往自由的民俗审美取向,为年画艺术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谈潍坊民间木版年画的传统题材与艺术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潍坊地区是全国闻名的民间艺术之乡,民间艺术品种类繁多,其中最著名的除了风筝之外,当数木版年画。潍坊木版年画的主流实际上是潍县杨家埠木版年画,早在明代清代就闻名全国,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齐名,为全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杨家埠年画在清代中期年销量平均用纸两万令以上,折合印画五千万份,达七千万张,畅销全国各地。曾有“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上万”之说。随着社会的变革,传统木版年画虽然不再是家家户户过年的必备艺术品,但作为一种宝贵的艺术财富,很有发掘与研究的必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使其重放异彩。本文想就潍坊木版年画的传统题材和艺术风格两方面谈谈浅见。 传统题材  相似文献   

11.
滩头年画出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滩头镇,是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资水哺育下诞生出的一个年画品种,也是清代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年画产地.滩头年画中的门神类年画尤富特色,它在借鉴和学习重庆梁平、苏州桃花坞和广东佛山等地区年画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符合本地区和主要销售地区审美取向的新形式,其造型多借鉴,色彩重创新,是中国门神年画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国第19次进行服装流行趋势预测:今年春夏我国服装将是多元并存、活跃和跳动的风格。女装面料以轻、薄的天然纤维和新型合成纤维为主;款型以短小为主,裙长至膝成为新的趋向;色彩趋向浅淡,并向着透明鲜艳的纯色系发展。男装面料有向轻、薄、柔软发展的趋  相似文献   

13.
水天中美术评论家顾黎明从现代艺术观念的角度研究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以民间木版年画为自己的创作资源,将木版年画鲜明饱和的色彩和绵密回旋的线条,重构为具有抽象意味的现代形式。强烈的色彩变得和谐厚重而不失其饱满,形象原有的特定民俗内容被淡化,实用的节令指向被解构为具有高度形式感的纯艺术。在人们开始痛惜民间艺术遗产濒临灭绝的...  相似文献   

14.
泽昇 《中华魂》2013,(4):37-39
河北省武强县是著名的民间年画之乡,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武强年画因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地方特色及丰富的题材、内涵,堪称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色彩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爱憎,对人生的美好期望,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闽台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原,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扩大传播到闽南、再由闽南传播到台湾。在题材与形式上,泉、漳两地的木版年画与其民俗文化联系紧密且种类繁多,以表现民俗活动、历史传说、戏曲故事等为主;台湾木版年画与闽南木版年画类似而略有创新。就艺术特色与风格而言,闽南木版年画注重凸显以大红、朱红为底套印的形式美,采用水印为主的多版套色技法,版线粗犷,富有装饰性;而台湾木版年画既有泉、漳两地木版年画的元素,又有其海洋文化张扬个性和多元融合的特点,皆以水印多版套色为主,线条圆转多姿、曲动柔和。传统传承方式的落后和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导致了闽台木版年画在近代的衰落,以新的传承模式来对闽台木版年画进行保护和开发,是其再现活力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朱仙镇年画作为木版年画的母体,其造型与色彩具有原生态的设计风格,其粗犷的造型风格和艳丽对比的紫色系色彩设计,对现代设计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凤翔木版年画的造型观作为核心,从年画寓意象征的造型观、自由时空造型观、程式化造型观三方面展开具体的讨论,进一步剖析了隐藏于表象色彩、图形之后的复杂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其美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民间年画的传承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年画的传承主要有家传和招徒等方式。比如朱仙镇年画多为师徒传习。其特点是:固定时地与非固定时地的传习相结合;传习活动融于制作活动之中;演示法与操作法相结合并授以口诀;因材施教;师徒间以“孝悌”为准则。其内容包括年画技艺、为人品德、文化知识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漳州、泉州与台南是闽南木版年画的三个主要产地,三地同属闽南文化圈,其木版年画极为相似,这是闽台区域长期存在的地缘、血缘、文缘等多重因素的共同结果。在漫长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三地年画也各具特色,在色彩、图式、题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对于福建漳州、泉州及台湾台南年画间差异性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闽南年画的特点。同时,这也是闽南文化在闽台地区传承及流变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源于本能色彩的反映到富于感情色彩的艺术形式,从地域的自然色彩的集体表象到个性色彩的抒发,我们从民间年画色彩的特征中看到了中国民间色彩艺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说是原始的,也是最现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