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资源作为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的一种重要信息资源,同其他信息资源一样,共建共享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管理所带来的支持决策作用。本文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重要性,提出集团化管理模式下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审计的治理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 继1999年4月20日中国建设银行组建的我国第一家经营银行不良资产的信达公司成立后,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相应组建了东方、长城、华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理各自系统内的大量不良贷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下同)的成立为化解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而它的运作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组建后 ,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收购1.4亿元、200万户不良贷款的任务 ,使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下降了10 % ,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创造了条件 ,已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广泛瞩目。然而 ,借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不良贷款在中国毕竟史无前例。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公司的“试验田”作用 ,密切关注资产管理公司开拓性的处置实践 ,了解其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及时跟进研究、完善配套的解决办法与政策法规 ,不仅有利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5.
银监会颁发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试行)》,这为初具金融控股集团雏形的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管理提出了新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对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其并表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论述了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对《企业会计准则》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比较,以采取相应的转换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作为化解银行危机的举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ssets Management Corporation,以下简称AMC)应运而生。借鉴别国经验,我国经多年摸索后也成立了四家AMC,专业化处置国有商业银行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作为具特殊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AMC在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形成风险交易市场、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AMC即将完成使命、实现转型之际,回顾其过去.审视其现在,关注其发展,十分有意义,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安全的战略分析 --兼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5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即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与三位一体的国有经济体制,国家隐性内债规模,国家变相外债,国内金融秩序的无序性,国际金融流动的冲击.分析了我国的国家综合金融风险水平,指出决定我国综合金融风险水平的是我国的国家综合负债水平,现阶段我国国家综合金融风险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程度.因此,对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理是必要的.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现在的市场条件下的作用,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和模式的判断,我国金融市场的证券化程度,关于不良资产的转让问题及债转股问题.提出警示,谨防债转股导致另一种亏损国有企业的出现;谨防债转股导致出现银行风险逆向上升.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 5个因素进行了分析 ,即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与三位一体的国有经济体制 ,国家隐性内债规模 ,国家变相外债 ,国内金融秩序的无序性 ,国际金融流动的冲击 .分析了我国的国家综合金融风险水平 ,指出决定我国综合金融风险水平的是我国的国家综合负债水平 ,现阶段我国国家综合金融风险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程度 .因此 ,对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理是必要的 .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现在的市场条件下的作用 ,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冷静的思考 ,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和模式的判断 ,我国金融市场的证券化程度 ,关于不良资产的转让问题及债转股问题 .提出警示 ,谨防债转股导致另一种亏损国有企业的出现 ;谨防债转股导致出现银行风险逆向上升  相似文献   

10.
罗曼 《经营管理者》2011,(13):169-170
我国《公司法》第16条第1款规定由公司章程自治决定对外担保的程序及限额,因而有必要明确公司违反章程对外担保的效力问题。本文将从民法规范的类型及其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谈起,通过界定《公司法》第16条第1款的性质,深入探讨公司违反章程对外担保的情形及效力。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越来越受关注,并且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中就金融资产的分类对企业盈余的影响做一简单汇总阐述,重点从核算层面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处置三个方面对企业的收益的具体影响。经过汇总发现,上市公司比较倾向于把金融资产列入到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科目中,如此一来,管理者可以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上的便利,主观地收放利润,为企业谋取所需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运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方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我国金融业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党中央基于对我国经济、金融现状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判断,并借鉴国际经验做出的重要决策.伴随着这一决策的贯彻实施,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打包转让已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金融债权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指导、规范管理以及监督不够,涉及不良金融债权转让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不够完善,有关政策界定不清,且没有结合金融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背景制定相应的国有资产保护和扶持政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债权过程中的简单、不规范操作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针对金融债权打包转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金融不良债权的处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不良金融资产剥离,管理和处置中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引发了一些违法违规案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处置业务运作尚不规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公司具有担保能力 ,但要受到《公司法》第 6 0条第 3款和公司章程的限制。《公司法》第 6 0条第 3款限制的主体既包括董事、经理个人也包括公司法人。董事、经理违反限制做出担保行为并不必然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 ,公司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6.
强制性公司要约收购是指投资者收购一个上市公司已经发行的股份而使其股份的持有量达到该公司股份总数的一定比例时,有义务依照法律的规定向该上市公司的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进行全面收购。法律之所以规定强制性要约收购制度,其目的主要在于纠正部分要约收购对目标公司股东可能赞成的不公平,尤其是为了避免出现歧视小股东的情况,使所有股东能获得公平的待遇。为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对强制性公司要约收购的条件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和《证券法》对强制性公司要约收购制度也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平均年龄异质性家庭和创新异质性企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得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家庭持有的流动性金融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上升、资本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而引起宏观金融结构的变动;中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金融结构变动将导致劳动减少、消费减少、产出降低,甚至影响企业创新投资降低,进而导致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劳动增长依赖、投资增长依赖、技术模仿依赖都难以为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应集中到创新方面,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是市场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引导市场资金对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投资支持,同时应避免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剧烈上涨造成经济震荡。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用担保行业虽然走过了10多年的发展路程,但是对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从业资格、业务范围、经营规则、风险控制、行业监管等均没有法律规定,影响了它的健康发展。为此,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明确担保公司市场准入规定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金融资产价格明显地偏离实体经济的涨跌趋势,对货币政策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金融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互动关系非常明显,尤其房地产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货膨胀率变化的原因,所以针对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政策所要考虑的因素应包括资产价格。  相似文献   

20.
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要求企业持有两类金融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本文通过对2007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来分析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存在的问题,以及准则中金融资产分类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