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社会导刊》2011,(5):10-11
近年来,太原市老龄工作全面发展,特别是一些有创新的老龄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前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太原模式”。在梳理太原老龄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的深层原因时,“党政主导”成了绕不开的话题。全国老龄办的领导也评价说:“太原的老龄工作之所以搞得好是党政领导充分发挥了重视、主导的作用,构建了党政领导的大格局。”太原市委、市政府是怎么主导老龄工作的,促使太原市的老龄事业呈现出了如此勃勃生机?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太原市副市长、太原市老龄委主任毋青松。  相似文献   

2.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实施有助于实现行业资源交互和共享,便于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并形成物流信息平台化管理。通过构筑物流信息平台.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信息的综合需求,逐步发展为重要物流枢纽.大幅提升城市和地区竞争力。本文主要研究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模式,并提出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老年大学始终以建设高标准的规范化老年大学示范校为办学方向;以提高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培养现代老人为办学目标;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已成为太原老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课堂、“老有所为”的基地、“老有所乐”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梁本凡 《城市》2002,(4):41-42
数字城市革命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信息和知识的广泛应用为标志。数字城市革命包括城市经济知识化革命、城市形体数字化革命、城市行为网络化革命、城市功能人本化革命和城市环境生态化革命等方面。数字城市的结果是:“信息经济”取代“物质经济”在城市经济结构中所占的主导地位;“知识资本”取代“物质资本”在生产力三要素中所起的决定作用;“以人为中心”取代“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在城市发展与建设中渐成潮流。21世纪是数字城市革命深化发展的世纪。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知识产业和高…  相似文献   

5.
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在太原的闹市平稳前行,年近七旬的刘克杰老人显得精神矍铄。2010年是太原市老年自行车健身协会(以下简称老年骑协)的“环保宣传年”,刘克杰带领协会成员以“热爱太原从绿色出行”为口号,积极开展各种环保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6.
太原市是山西的省会城市,是山西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近年来,在太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太原市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养老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老年权益保障工作不断深化,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银龄行动”广泛开展,社区、农村老龄工作扎实深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创造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好做法、好经验,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老龄工作也给予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按照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统一部署,为满足城市管理和政府决策需要,经市政府同意,数字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日前正式启动实施. "数字广安"建设项目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广安市按照"需求牵引、共同投资、资源共享"原则合作共建.目前,广安市己被列为全省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城市,计划到2014年中期基本建设完成"八库、三平台、四应用"的地理空间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导刊》2011,(5):12-14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老龄工作呈现出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敬老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基层工作扎实推进、老年人广泛受益等良好发展态势,被有关领导和专家誉为“太原模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使用与中国城市化——“数字鸿沟”的空间层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试图从空间视角研究中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即分析和解释中国互联网用户在城市和区域中的增长和分布状况,及其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紧密联系。研究发现,中国地理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表现十分明显,它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差距。从目前来看,特大规模以上的城市与其他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中国互联网空间“数字鸿沟”的主要方面,这种状况与当前全球出现的新的城市二元化趋势相一致,可能加剧中国社会空间的分离和破碎化。  相似文献   

10.
王文生与他的“愈痫再春丹”文/周学恭,王泽斌在太原火车站背后,有一家规模不大,名声却不小的医院──太原癫痫病医院。这所医院的创建者,就是名闻三晋的癫痫病名医──王文生。1993年6月22日,山西省卫生厅、省科委、太原市卫生局邀请天津中医学院及省内著名...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太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对标一流,高标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探索出一条符合太原市情、民情的老龄工作体系、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老龄委协调推进机制的工作路子,被誉为“大老龄工作格局的太原模式”。  相似文献   

12.
10月21日,由太原市委、市政府主办,市老龄委、市精神文明办承办的全市“敬老文明号”表彰大会暨庆重阳文艺演出隆重举行。太原市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等6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推进会示范单位,太原红十字托老中心等34个单位被评为市第二批“敬老文明号”单位。  相似文献   

13.
张跃庆 《城市》2003,(1):33-36
一、城市公共经济中“市场失灵”与按照市场方式经营管理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把城市公共经济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按照市场方式经营管理。在这里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城市公共经济与“市场失灵”的问题,或者说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能否引入市场机制,能否按照市场方式和市场机制实施经营管理?这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经营城市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城市公共经济部门与城市公共产品,即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等,是城市重要的经济部门。由于这些部门具有经济外部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  相似文献   

14.
9月,我国第一部关于公共艺术的大型年鉴《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发布。10月,“首届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随后,(中国·宁波)首届杭州湾新区国际雕塑大赛艺术展和邀请展开幕,从展览中遴选的作品将在半年内落地杭州湾,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同期举办的《公共艺术介入》论坛对“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生态”这一命题展开探讨。“公共艺术”从概念到热词的经历,也反映了当前城市文化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些许变化。  相似文献   

15.
4月21日晚上9时,山西省太原市国土资源局6楼会议室内,局长张宝玉、副局长张占军等十几个人正在围绕《太原西山国家矿山公园申报专题片》进行讨论。这是太原市治理西山地区地质环境,建设西山国家矿山公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个新的教学要求.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进行试验、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究。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学科素养兼有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就是探究。所以。提高中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文中通过对“探究式”学习的介绍。针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面向社区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需求,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智慧社区的政策与实践发展脉络和演进特征,包括住区智能化探索、社区信息化基础建设、人本导向的社区智慧服务惠民建设、可持续发展数字社区建设4个阶段,并总结了当前智慧社区的发展困境。其次,提出了“数字友好”的智慧社区发展理念,基于对“数字友好”理念内涵的解读,从智慧社区的人本导向顶层规划、平台一体化协同机制、安全可信运维机制与动态更新机制等方面解析了“数字友好”智慧社区的实现路径。最后,提出了智慧社区应进一步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体系融入和应用示范模式推广等方向进行探索优化,以期为智慧社区的可持续、人本导向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数字城市"与城市规划信息系统(UPIS)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玲  张勇 《城市》2003,(3):24-26
"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的延伸和发展,是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管理与服务等诸方面数据和信息的利用与开发,是城市数据和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动态监测和应用服务的多功能、智能化的技术系统集成.城市规划通过城市规划信息系统(UPIS)为数字城市提供核心数据,数字城市以新的技术和手段为城市规划信息系统(UPIS)提供广阔的信息技术平台,因此数字城市和UPIS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相互协调的互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尚金凯 《城市》2008,(9):68-7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世纪.高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为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建设的速度.许多城市简单地采用“模式化”建设方式.忽略了城市的自身特色、地域特点等.照搬照抄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建筑、风格、特色等,造成了城市建设“千城一面、个性丧失、整体空间景观形象混乱”等问题和遗憾。  相似文献   

20.
任致远 《城市》2008,(11):34-36
新中国的城市规划事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历了1949年~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为配合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1953年9月.中央要求“加强城市规划涉及工作”.到1957年国家建委先后批准了兰州、太原、西安、洛阳等15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并建立了相应的城市规划机构,从此.我国城市规划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