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1.在群星灿烂的我国古代作家当中,苏轼无疑是最富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天才之一。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文学小言》里甚至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在其名著《人间词话》里,对苏轼更作了多次的揄扬。的确,苏轼才华横溢,在诗文书画各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在创作方法上更作了多方面的尝试,甚至运用了在当时堪称“超前”的现代主义手法。现代主义有着作为创作方法和作为文艺思潮的两个层次,而这两者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同步发展的。在西方世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作为文艺思潮,分别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相对稳定时期和危机时期的产物;而作为创作方法,则是分别将前此已有的各种表现手法在该文艺思潮的影响下进行选择、发展和系统化的结果。我国由于封建社会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2.
于泉蛟 《理论界》2010,(5):92-93
本文从问题开始,探讨问题与哲学的关系,主要揭示问题产生了哲学;以哲学反观问题,说明哲学对问题的反思,揭示哲学的问题表征;再以问题、哲学与人类的关系,透露哲学关注的主题,主要阐述当下哲学问题应以人类为中心,关切人类的生存、发展,实现哲学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承包制和股份制,是企业体制改革的两种不同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它们之间到底具有哪些联系?如何把它们对接起来?企业体制改革最终将会选择哪一种模式?这些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4.
刘纲纪是我国自成一派的著名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60年代初已具雏形特征,近十年来又有突破性的发展,成为实践派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下面就他美学思想的几个方面,作一粗略的述评。一美的起源美,从何而来?这一斯芬克斯之谜的解决,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无法实现的。刘纲纪认为,人类的劳动(即物质生产实践),既是解决物质需要的功利活动,又是在对自然有意识有目的改造中显现主体创造性的自由活动。前者创造了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后者创造了劳动产品的审美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正  相似文献   

5.
从功能结构的角度,华夏民族的审美意识可以区分为民间、士人和官方三个层次,民间审美意识的功能体现为对生活中的愿望的刻画和对这种愿望的想象式的满足,其审美对象来自对自身生活的内容和生活中的情趣的喜爱、同情与共鸣。士人的审美意识在功能上体现出借审美对生活的超越性,“雅”是其形式上的主要追求;官方审美意识是一个政权之权力与威信的展示,在功能上体现出严峻的道德意识、法则性和崇高感。而这三个层次又是一个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的结构整体。正是这种结构整体性决定了华夏民族审美活动功能上的多样性和形式上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山区县级工业的发展,是山区经济振兴的关键环节。山区工业的起步和发展,究竟应该选择一条怎样的路子?广东山区各县各有各的做法,各有各的经验。就我们德庆县来说,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选择“资源——技术——市场”的发展道路,应该说是比较合符山区实际并可行的。德庆地处粤西北丘陵山区,依傍西江,南面珠江三角洲沿海发达地区,西北接近广西,与封开县同是连接两广经济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说过,“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44页)因为“活劳动不可能从无中创造出任何东西,所以必须找到它的客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446页)马克思的这些教  相似文献   

8.
王爱方 《南方论刊》2008,(11):15-16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人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相统一的基础上,科学地理解和解释了“人、实践、历史”各自的真实内涵,从而合理地把握和解决了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建立的前提、基础和本质,并自觉地形成了“人、实践、历史”相统一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基础,究竟是价值还是生产价格?这是马克思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转化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价值”概念一经产生,就被运用于没有价值属性的产品,来进行产品价值即产值计算。第一,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因而价值概念运用的产值计算,也必须连同商品的概念一起运用于产品,使其在观念上成为商品。这恰好同商品生产者认为自己的产品是商品,这种流行的主观主义商品观相符合。第二,由于价值表现的同一性在货币身  相似文献   

10.
自人类发明文字以来,知识便得以迅速传播。而印刷术的出现,更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随着书籍的普及,插图应运而生,从早期单一的表现方式,简单的理解角度,发展为丰富多彩,自成体系的艺术门类,并有愈来愈多的艺术家为此而工作,不断为插图艺术的完善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插图艺术自它诞生起始,便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书籍插图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自有其本身与众不同的特点,首先它是书籍的艺术性补充,为观众(读者)理解书籍的内容和含义提供一种更直观的,形象化的途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与原文在内容上具有相  相似文献   

11.
(一) 桂林山奇水美。凭借大自然的造化形成的优势,桂林成为享有盛名的国际旅游地点。桂林的自然山水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客体和对象,它同时也是一部展开了的现实的美学教材,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它为我们揭开人类社会美学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美之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自然山水的美引起美学界的重视,是把美的研究从书斋、讲坛,从纯思辨的领域引向现实,步入社会生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这仅仅是沿着揭示美的奥秘的方向迈进,还不等于美的奥秘的解决。我们不能满足于一般地描述自然山水的美,更重要的,还必须进一步回答自然山水美在哪里?美从何来?  相似文献   

12.
《中文信息》2008,(1):83-88
去如何能最快的浏览遍一座城市的风景,淘洗出一个地区的精华?。综合性博物馆涵盖了一个地方历史的方方面面。一座地方的博物馆就是这个地方的一部物化的发展史,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一个地方的千百年历史,包括文化宗教。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就在这里展示给大众。它为研究者存在,为学习者展示,为旅游者导引,是苦旅者歇息和充电的港湾,它期待着仰望的人群和热著的目光。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让不同的人在此摄取,听故事,一眼甘泉。她让不同的风光在此汇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在这里人神交融,时空交错,如同自由的殿堂。一个地名将倾其所有的把其最伟大的艺术和历史浓缩在这微缩了的空间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蒋一苇在《改革》杂志著文认为,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运动形式,也就是说,商品经济的运动,既有它的运行机制,又有它的运行载体,这两者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才形成商品经济的运动。所谓商品经济的运行载体,即参与商品经济运动的不同层次的各种实体。其中,最基本的实体是直接参与市场活动约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但这些实体只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细胞体,作为国民经济组织者的国家,则是商品经济运行中最高层次的一种载体。国家——企业——从业者,这三者不同层次的载体就象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卫星一样,构成商品经济运行体系。所有制是企业这个最基本的经济运  相似文献   

14.
香港是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和国际自由贸易港,是举世闻名的动感之都。 香港享有“东方之珠”的美称,它是一个生活的天堂,集各式各样的欢乐于一地。在香港旅游,游客既可以观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可以获得商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享受;既可以浸淫在摩登社会的物质享乐中,同样也可以重温旧时代的纯朴生活方式。如果你有机会到香港,就请尽情感受这动感之都的无穷魅力吧!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人的认知规律与公文写作课程的特点,提出“会用——会评——会写”三阶段教学目标的教学流程。“会用”指的是会使用:分辨文种,“会评”指的是能运用相关知识对公文进行评价与分析,“会写”是指能写出规范的公文。经过实践证明,此教学思路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个理论的精髓。这个理论的立足点是关于当代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个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波仔 《中文信息》2005,(6):30-39
目前,人类虽已征服了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所有8000米以上的高峰,但由于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复杂的地形和变幻莫测的气候(1991年。17名中日联合登山队员在卡格博峰下不幸全部遇难),以及当地藏民对它的尊崇而对登山者的反对,所以至今它仍是无人成功登顶的“处女峰”。  相似文献   

18.
《中文信息》2007,(4):147-147
佛光山位于高雄县大树乡东北区,高屏溪的西侧,是一座大乘佛教的寺庙;是中外闻名的佛教胜地,有“南台佛都”之号。是由星云法师率领弟子创建的。寺庙建筑规模宏伟,并以巨型雕塑群而著祢。佛光山最突出的标志是金身接引大佛,佛像全身贴金,每与朝阳暮霞相映,即见金光万丈,耀眼夺目。大佛脚下台基上排列着一圈与其相貌姿态相同的佛陀,  相似文献   

19.
权当开头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的那年春节,辽东北部山区十分偏僻的王家堡子,发生了一桩事。大年初一这天,县里来的两个专抓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干部来到这里,还没进村就吓了一跳:但见这个小小的山村喜气洋洋,家家大门两边都贴有鲜红的对联,十分耀眼——在这之前,县里已广播多次,过年不准贴对联——对联是“四  相似文献   

20.
十二生肖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它产生以来,就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十二生肖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比如说,古人为什么要用动物来表示人的生肖?古人为什么是用这十二种动物而不是用其它动物来表示人的生肖?这两个问题是解答十二生肖起源之谜首先必须弄清楚的,因为只有弄清楚了这两个问题,那么,回答十二生肖起源于何时和其它相关的问题才会显得容易些.可是,据笔者所知,古今不少学者在面对这两个问题时,或是尽量回避,或是几笔带过,即使偶有涉及,也只是蜻蜒点水似的泛泛而谈,实在难以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