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文艺批评作为电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蓬勃发展的电视文艺实践、日益多元的文化思潮以及错综复杂的大众艺术格局,亟须强化功能价值,建构与当下大众文化特别是电视文化生态相适应的批评理论体系。我国的电视文艺批评理论主要围绕电视文艺文本批评、主体批评、受众批评、文化批评这四个范畴展开,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和谐统一,共同在批评立场的指导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文艺批评标准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文艺批评标准是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就有什么样的批评标准。儒家提倡“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着重文艺的教化功能,所以其批评标准是善,“思无邪”。魏晋时代提倡“诗缘情”,认为文艺不是代圣人立言,而是吟咏情性的,所以提出“诗赋欲丽”这个重形式美的标准。西方古代强调文艺是模仿、再现,所以批评标准着重符合客观真实。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认为文艺是“表现”,表现自我;抒发情感,批评标准便是情感的真实。我国现代长期以来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所以文艺批评标准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与我国古代文艺批评标准是一脉相承的。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论闻一多强力情感文艺批评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美丽 《江汉论坛》2003,(4):110-112
闻一多的文艺批评文章不多,但能够摆脱流俗见解,紧紧抓住文艺的情感要素,形成自己的批评体系。他强调情感在作品中的核心作用,避免以狭隘的思想性来衡量作品;强调审美情感要具有力的美,反对轻柔萎靡的艺术倾向;强调个人情感体验与时代精神情绪的完美融合,避免了为艺术而艺术的歧途,并以自己热情洋溢的批评文风,在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品评”是中国古典文艺审美与批评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从东汉魏晋时期的才性论,到唐宋时期才性论与风格论的融合,再到明清时期向纯风格论的转向,中国传统文艺品评理论的概念、特点、取向、标准等内在逻辑清晰,民族审美特色鲜明,是根植于自身民族文化和哲学思潮的一种成熟的批评范式。挖掘和研究这一传统文艺批评的独特遗产,并深入阐释其内在的东方思维基础,对于在时下乱象环生的国内文艺批评界重新确立当代中国本土化的文艺批评标准与体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文艺意识形态批评模式在中国共产党对文艺知识分子进行管理、对文艺思想进行建构的背景下形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文艺批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确定了意识形态批评模式在文艺批评中的独尊地位。对于延安美术界,意识形态批评模式的形成经历了文艺“民族形式”的讨论、“马蒂斯之争”、对暴露黑暗思潮的批判、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整风后的美术意识形态批评五个重要过程。延安美术的意识形态批评依然可视为文艺批评,却蕴涵了政治批判。  相似文献   

6.
党领导文艺,一要靠正确的方针政策,二要靠科学的文艺批评,依靠广大群众鉴别文艺的好坏高下,鼓励和帮助文艺工作者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通过文艺批评品评文艺作品的优劣美丑,总结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更大繁荣。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必须重视文艺批评,发展文艺批评,增强文艺批评的科学性和战斗性,提高文艺批评的水平,使文艺批评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作为一门研究和评论文艺的科学,文艺批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确的文艺批评可以促进文艺的繁荣,错误的文艺批评必然阻碍文艺的发展。过去有的人对文艺批评十分轻视和歧视,认为批评是知识的产物,创作是天才的产物,批评低于创作;批评破坏创作力,批评家与作家互不相容;创作兴旺的时代绝不是批评发达的时代,批评与创作不可能同时繁荣。甚至有人认为,最下等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也胜过最优秀的批评家和历史家。当然,持以上极端见解的人今天已不多了,但重创作轻批评的倾向还是存在的。其实,创作与批评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没有创作,批评便没有对象;没有批评,创作则难以发展。英国批评家阿诺德指出,真正创作活跃的时代是以批评活跃的时代为先导的。优秀的文艺批评不仅对被批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上下一致的呼声,是要加强文艺批评。这一现象本身,就说明了文艺批评的党性、人民性和现实性。党要通过文艺批评来领导文艺,目的是为了繁荣文艺,使文艺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与“四化”相适应、相配合,促进“四化”的发展。人民群众当前在做什么,怎么样做,有何成绩和困难,思想、情绪和愿望怎么样,审美需要和欣赏趣味有无变化,文艺创作要了解、要研究,文艺批评也要了解和研究。文艺批评,要站在  相似文献   

8.
周宪 《社会科学辑刊》2023,(2):163-166+241
文艺批评是文艺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一个实务多于学理的领域。中国是一个文艺批评的传统国度,但对文艺批评的知识社会学却关注不够。文艺批评的知识社会学首先触及为谁批评的问题,艺术品、艺术家、受众、批评家和艺术市场等五元结构均可以成为批评对象,但差异悬殊。其次是批评(家)与文艺界的关系问题,参与型与旁观型是两种不同的关系处理方式。再次则关涉批评家的社会角色,阐释者与立法者的不同角色使文艺批评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最后是文艺批评的社会机制问题,有必要大力推进机制建设,将文艺批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冯雪峰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念,并在其运用中表现出政治边界的扩大化倾向;他的文艺批评经历了由机械的政治功用论转向到辩证的文艺功能观的过程。文艺工作的革命者身份表现了他政治批评的合理性,而其"尴尬"的中间人又使他受制于两种文艺观之间。无论是其早期的重视文艺的政治批评,还是后期的政治与审美的并重,都没有离开他政治批评的主线,表现了他政治批评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一文艺批评是文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总结文艺创作的经验教训,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以及帮助读者或观众提高阅读欣赏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从而促进整个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批评实践中,曾经形成过一定的批评体系,也提出过一定的批评标准,但是随着几十年来,特别是建国三十多年来的艺术实践的发展,文艺批评标准本身也处于不断完善的过  相似文献   

11.
疏离与承诺──对当今中国文艺的一种文化批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离与承诺──对当今中国文艺的一种文化批评尝试王德胜在我们刚刚进入20世纪中国文化最后一个年代、而又面临21世纪人类文化巨大诱惑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会是纯粹审美经验的对象;在文化急剧转型的当代中国,我们的文艺批评活动将不可避...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文艺批评存在的问题颇为突出,而且涉及多个层面。但归结起来,其根本性的顽症就是文艺批评力匮乏的问题。文艺批评力匮乏主要之因是赞美式批评泛滥成灾、恶炒式批评频频上演、搔痒式批评肆意横行。提升文艺批评力势在必行、实在必要。要提升文艺批评力,首先要提高文艺批评者的素质,其次要发挥批评文章所特有的审美与审丑功能,再次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正> 文艺批评在整个文化事业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应当说是早就摆定了的。别林斯基曾经说:“关于伟大作品的评论,其重要性不在伟大作品本身之下。”这一点也没夸大。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文艺批评却每每表示怀疑,甚至望而生畏。这是什么缘故呢?鲁迅说得好:“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至于‘乱’到和事实相反”,以致失却了本来意义,最后连文化批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都弄不清楚了。反正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文艺批评当然也不例外。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林彪、“四人帮”由此更进而将文艺批评当作他们耍弄政治阴谋的魔棒。现在已经有人为文艺正名了,可惜还没有人为文艺批评正名,而这也是刻不容缓的事。五十多年前郭沫若同志曾经指出:“批评是发见的事业。”真可谓言简意赅,发人深思。从这里正可以探得文艺批评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文艺,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观.文艺创作若沿着良性之路发展,迫切需要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指导,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道路.作为文艺的指南针——文艺理论与批评,它的宗旨本来是帮助接受主体理解艺术的奥秘,提高审美鉴赏力,指导作家、艺术家更好地创作艺术品,但是当今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却出现了滞后性,即文艺理论与文艺创作相分裂,文艺理论与批评对作家、艺术家失去了指导作用,接受主体也不理睬文艺理论与批评了.这主要表现在当前文艺理论与批评所患的“失语症”,所谓“失语症”,是批评者和文艺理论者被“他物”遮蔽了自己独有的思维和言说方式,以“他人”的基本理论范畴和基本运思方式进行批评.正象当前文艺批评中不再有韵味、风骨的  相似文献   

15.
<正> 文艺批评是审美再创造活动,又是一种科学的理性思维活动,它有自身独具的艺术实践领域和审美形态结构。在具体的审美表现中,它又作为中介系统,沟通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和读者的艺术接受。因而它对艺术审美活动中的这两个环节具有超前反映性。然而就当前的文艺批评现状看,恰恰缺乏这种超前性。缺乏对艺术创造和读者的阅读进行整体的观照,使批评自身陷入两难困境。文艺批评如何走出困惑,这是一个引人思考和探讨的理论和实践课  相似文献   

16.
《大庆社会科学》2013,(6):153-153
刘永撰文指出,文艺批评家的自我批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艺批评家的自我批评,二是文艺批评家对文艺批评的不断反思。与中国文艺批评界对文艺批评的反思相比,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对自身的批评却是相当匮乏的。中国当代不少文艺批评家之所以缺乏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大力提倡文艺批评,要求不断提高文艺批评的质量,用文艺批评的方法来锤炼我们的文艺队伍,使这支队伍在千锤百炼中成长,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议论。 (一)文艺必须有实事求是的批评。文艺领域里的思想斗争,主要方法是文艺批评,文艺批评是促使文艺创作繁荣兴旺和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取消了文艺批评对优秀作品的扶植和表彰,以及对错误文艺观点的  相似文献   

18.
尽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当代文坛踞主导及核心地位已半个多世纪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批评准则,被运用于文艺批评领域。可是,近年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及观念现代化思潮的迅进,文艺界出现了许多见解不一,论述各异的文艺批评理论;针对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发表了一些“新论”.这些“新论”中,有许多观点及论述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坚持和发展,是借鉴、引进先进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合理因素“借他人之火”“煮我们的食物”,对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的文艺批评、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及批评标准不尽相同的文艺批评观点及论调.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茅盾是五四以来现代新文艺批评,尤其是现代小说批评的开创者:建国后,他担负了新中国繁忙的文化行政领导工作,仍然撰写了大量的文艺批评文章,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荐和评介优秀的作家作品,提携和奖掖文学新人.茅盾建国以后关于当代文艺的评论,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体现出理论知识渊博、创作经验丰富的特色,具有思想深刻,艺术见解精辟、富于独创性的特点,表现了高尚、纯正的文品和人品.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今天的人们去读茅盾的当代文艺评论,难免不感到它有某种思想、理论上的局限,和特定历史时代、思潮的影响,但它们无疑仍然是当代文艺批评史上很有思想艺术光彩的论著,是茅盾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理论财富,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对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方诗学与东方批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文艺学的对话杜书瀛毛峰杜书瀛(以下简称杜):9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在西方诗学和西方批评的大量引进下,极大地拓展了学术视野,深化了学术思路,实现了中国当代诗学和文艺批评与国际文化思潮和文艺思潮某种程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