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姜芃 《江苏社会科学》2004,1(1):169-171
在布罗代尔的两本书《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有许多关于文明的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对地中海和欧洲国家的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上。它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分析文明问题具有启发意义。一、文明与历史在布罗代尔看来,“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种必要的归类”,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秩序。他说:“文明在成千上万种乍眼看来互不相关、而实际上也是五花八门的文化财富之间———从思维和智慧到日常生活用品和用具,全都包括在内———建立起联系或者说秩序。”犤1犦布罗代尔对文明的…  相似文献   

2.
张旭鹏 《北方论丛》2020,(1):114-121
历史时间是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旨在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种时间向度的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历史意识的变化。费尔南·布罗代尔的“三时段”理论首先将时间问题引到历史研究中。莱因哈特·科塞勒克借助“经验空间”和“期待视域”两个概念,考察了过去与现在的分离,以及过去与未来的关系。弗朗索瓦·阿尔托格发展了科塞勒克的历史时间理论,用历史性体制的演变去展示时间经验的变化,剖析了当下主义的特点与弊端。当前,人们既要超越当下主义,也要避免重新回到过去。人们应做的是,重建以未来为导向的历史意识,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种时间向度之间达成平衡。  相似文献   

3.
布罗代尔在其大著《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中 ,就历史研究的层次提出了短时段与长时段的概念。事实上 ,他在该书中也确实成功地运用了这种以时段划分为视角或切入点的方法 ,可以说 ,他把已经凝固的历史事实与生活 ,在短时段这个空间里作了细致而生动的复活 ;如果仅仅止步于此的话 ,历史研究就不免琐碎而杂乱 ,就像布罗代尔用大量史料构画出的十七世纪西班牙的码头集市一样 ,我们简直就能听到牛羊的叫声和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海员醉醺醺的演讲 ,甚至还可以闻到成堆的新鲜金枪鱼发出的腥味。这是一种生动的琐碎 (文中的琐碎…  相似文献   

4.
德·索托提出通过建立正规所有权制度来破解资本主义钟罩之谜。但对布罗代尔的误读,对历史、文化、特定的经济情境等具体语境的漠视致使他的论断过于武断与片面。布罗代尔难题仍然未被破解开。  相似文献   

5.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介绍和研究法国年鉴学派的理论与方法的大量论著,均涉及到了年鉴学派第二代宗师布罗代尔的治史理论与方法.其中一些论著的评介,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进入90年代以来,布罗代尔的著作已渐次译成中文出版.在研读其主要著作并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对总体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布罗代尔史学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法国史学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对地中海15-17世纪的研究举世闻名。《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是他研究15~17世纪地中海历史的一个副产品。这部书稿在布氏生前自己已遗忘,他去世后由人发现才得以面世。2005年中文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是一种经验历史哲学,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深受法国年鉴学派尤其是布罗代尔"整体史"与"长时段"理论的影响。黄仁宇学术思想受其影响主要来自纽约、哈佛与剑桥;其中,哈佛学派给了黄仁宇反面的激励,而剑桥学派则让他受益匪浅;另外,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也与这一时期年鉴新史学的转型有关。具体而言,这种影响可归为两点:一是宏观视野和整体思维融入大历史之中,二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费尔南·布罗代尔被冠以"史学大师"、"史家第一人"等美誉,他的史学思想与方法影响巨大,他的总体史观与长时段观念不仅成为年鉴学派的支柱性理论,还超越了学科本身,除此之外,"经济世界"理论在空间维度上革新了、扩大了总体史研究的范围。本文通过分析他的三篇代表著作,来达到解读他的史学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的传统 ,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新兴学科。由于中国拥有长期延续的文献记载 ,涉及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很广 ,包括多样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 ,在中国发展历史地理学有举世无双的优势。在气候和环境变迁长时段观察等方面 ,中国历史地理学可望对人类的未来作出独特的贡献。已在进行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项目 ,将使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本文还对历史地理研究如何为现实服务 ,如何提高研究水平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曾庆伟 《晋阳学刊》2008,2(3):71-74
布罗代尔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含义一无所知。他用“资本主义”一词来确指不同于“物质生活”和“市场经济”并在它们之上的领域。他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的三层分立解释模式。但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有其恢弘的论述。他从社会形态演进和内部要素矛盾冲突、对立统一的路径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解构之路,形成了其独特的“资本主义”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的是从20世纪30年代产生的所谓年鉴学派到8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新文化史”之间的历史思维与历史编撰中的一致性问题。直到20世纪早期,史学界一直假定历史研究很快会产生出统一的人类历史。但并非像阿克顿与伯里这些历史学家想象的那样,一致性很难实现。年鉴学派的史学家费弗尔和布罗代尔提出了“总体历史”的观念,力图全面描述具体的历史真实,如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但适得其反的是,这种撰写“总体”历史的努力却产生了非一致性。“新文化史”的推崇者放弃了总体历史的计划,并提出历史学家应当统一在这样那样的史学研究的“范式”之中。这些历史学家中最为纯熟的人(比如亨特,LynnHunt)承认范式的选择从根本上讲是随意性的。本文置疑将范式一致性加于史学之上是否值得。历史学家应当力图发展批判的视点,并遵循认识论的高标准。这些均比有一种统一的历史编撰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的是从20世纪30年代产生的所谓年鉴学派到8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新文化史”之间的历史思维与历史编撰中的一致性问题。直到20世纪早期,史学界一直假定历史研究很快会产生出统一的人类历史。但并非像阿克顿与伯里这些历史学家想象的那样,一致性很难实现。年鉴学派的史学家费弗尔和布罗代尔提出了“总体历史”的观念,力图全面描述具体的历史真实,如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但适得其反的是,这种撰写“总体”历史的努力却产生了非一致性。“新文化史”的推崇者放弃了总体历史的计划,并提出历史学家应当统一在这样那样的史学研究的“范式”之中。这些历史学家中最为纯熟的人(比如亨特,LynnHunt)承认范式的选择从根本上讲是随意性的。本文置疑将范式一致性加于史学之上是否值得。历史学家应当力图发展批判的视点,并遵循认识论的高标准。这些均比有一种统一的历史编撰重要。  相似文献   

13.
韦森 《东岳论丛》2006,27(4):5-21,52
本文从“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相互作用和关联的研究视角探讨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本文首先提出,劳动分工和市场扩展的相互促进,构成了任何社会经济成长的“斯密动力”。接着,沿着哈耶克的“自发—扩展秩序理论”的分析理路,文章讨论了斯密动力形成的社会条件,并进而从财产的法律制度在资产形成和市场运行中作用机制的分析视角,探讨了经济增长的斯密动力机制形成的制度环境问题。如果从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自发生成和不断扩展的视角研究经济增长的斯密动力,就会发现,“布罗代尔钟罩”原来是那些阻碍“斯密动力”形成和发挥的社会安排和社会机制。因此,打破阻碍和约束“斯密动力”形成和发挥的种种“布罗代尔钟罩”,应该是人类社会制度变迁的主要指向和动因。  相似文献   

14.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建构了哈维空间分析的基本框架,从“历史唯物主义”向“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转变渗透了哈维对地理学传统的知识论反思和对传统历史叙述的话语批判.“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之所以可能,在于历史的观念、本质、规律、动力与空间的生产密切相关.“历史辩证法”是一种“过程辩证法”,在其中,“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体现为一种社会过程的理论表征,是社会过程的历时性结构化的产物,它代表着一种社会关联模式,“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现实展开必须结合特定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戴维·哈维是当今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旗手.他的学术历程体现了英国工人阶级出身的学者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特点.他以晚期马克思的著作为依托,将地理学的空间维度整合到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创立了“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新马克思主义传统及其核心范畴“时空压缩”,以创新性的理论来解释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文化表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法国史学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对地中海15-17世纪的研究举世闻名.(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是他研究15-17世纪地中海历史的一个副产品.  相似文献   

17.
只有拥有丰富、延续、系统文献的时间和空间的国家,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区域文化文学的研究。注重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旨在从文学地理学上弥补时间的断裂和空间的缺失。做到“时间先后”与“空间离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陈新 《江海学刊》2013,(1):155-160,239
时间作为一种形式,是历史学不可回避却又不易感觉到的要素。关于时间的分析,历来被哲学家所重视。20世纪以来,有关时间观念的历史学应用也逐渐增加,尤其自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出现之后,科泽勒克以史家身份对时间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理论思考。最近10年来,西方史学理论家对于时间的考虑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值得我们关注。国际权威的史学理论刊物《历史与理论》编辑的第1辑虚拟刊"关于时间的新形而上学"为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核心材料,透视科泽勒克、鲁尼亚、罗斯等人对于时间问题的思考,可以认为,这些思考强化了我们对于历史时间的关注,也促使有关历史时间的意义之网能够渐次展开,但它还不足以构成一种关于时间的新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9.
李钧鹏  张鹏 《社会科学》2024,(4):124-137
作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的领军人物,安德鲁·阿伯特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但是,由于其系统性理论著作迟迟未能面世,阿伯特作为杰出社会理论家的身份未能得到应有的承认。对因果性、时间性与过程本体论的阐发构成了阿伯特的社会学理论的主轴。在因果性方面,面对标准实证主义的“变量分析”,阿伯特提倡叙事以呈现出行动者实际的因果性活动,但他后来也意识到叙事不可避免地具有目的论色彩,因而走向抒情社会学。在时间性方面,阿伯特关注多元时间性之间的相互缠绕,这不同于布罗代尔的层级性多元时间。最后,在过程本体论方面,受怀特海启发,阿伯特强调事物的永久流变性,从而拓展了社会理论的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42-150
疾病与人类历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疾病史研究也因为疾病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力而逐渐备受关注。疾病地理史学作为历史学、疾病学和地理学的跨学科研究,尝试从地理空间角度对疾病史进行阐释。而不同地方因其地域差异产生所谓地方病,在与这种病菌抗争过程中,宿主逐渐对其产生免疫抗体,从而形成疾病的静态形式。而疾病一旦传入异地,带给没有免疫力的宿主时,就会演变成传染病。疾病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静态形式和动态流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历史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疾病史研究在人类历史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