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孤立主义、民主和平论、新干涉主义、新保守主义、小布什主义以及正在形成的奥巴马主义构成了冷战后美国外交思想主线。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民主和平论、新干涉主义以及"巧实力"与多边合作思想,对于理解克林顿政府、奥巴马政府的美国对外政策意义深远;而新保守主义是对小布什政府具有最大影响的外交指导思想。通过梳理苏东剧变后20年来美国对外思想的脉络,可以看出,虽然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不断调整,但维护美国单极霸权的出发点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2.
王冲 《太平洋学报》2010,18(3):51-59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为了打开美国外交的新局面,修正了小布什政府的新保守主义外交路线,推出了具有自由国际主义特色的巧实力外交战略。本文评析了美国"阿富巴战略",指出它正是依循巧实力理念而制定的,旨在实现美国反恐重心的转移和彻底铲除各种暴力极端势力。阿富汗大选是对这一新战略的考验,也折射出新战略所面临的困境。受制于诸多因素,新战略的走向和阿富汗战争的前景都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中国最重要的外交伙伴-美国的外交行为。笔者认为,秦亚青用霸权系统理论对二战后美国在国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做了很好的分析。按照这个分析,美国在此期间最主要的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目标是维持霸权地位和国际霸权系统,美苏关系最核心的内容是争夺霸权的权力争斗。笔者认为,对于象美国那样追逐和维护霸权的国家,除了从权力的角度来解释其行为外,其他因素,比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也会影响其对外政策。笔者并不支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中国最重要的外交伙伴──美国的外交行为。笔者认为,秦亚青用霸权系统理论对二战后美国在国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做了很好的分析。按照这个分析,美国在此期间最主要的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目标是维持霸权地位和国际霸权系统,美苏关系最核心的内容是争夺霸权的权力争斗。笔者认为,对于象美国那样追逐和维护霸权的国家,除了从权力的角度来解释其行为外,其他因素,比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也会影响其对外政策。笔者并不支持用单一的理想主义模式来解释美国的外交行为,但是也并不认为因此就可以排斥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本世纪以来,美国在追求和维护霸权的过程中,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对美国的对外政策起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不看到这一点,不容易全面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5.
试论霸权支点结构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欣 《太平洋学报》2010,18(6):25-31
中国的崛起不仅是关乎国家权势的问题,也是关乎国家外交战略的问题。如何在现有的霸权体系中拓展外交资源,营造有利国际环境,是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霸权支点结构"是霸权实行对整个体系控制的重要凭借。通过对此结构的分析,作者认为,尽管我国永不称霸,但从支点结构出发,可以增强中国外交的广度与深度,有效减缓美国霸权的敌对态势。  相似文献   

6.
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的基本形态有三个:文化交流、制度输出、价值观传播。文化交流属于表层的、最常见的文化外交形态;嫁接美式政治经济制度属于美国文化外交的中层形态;传播美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属于核心层的文化外交形态。这三种形态紧密联系,共同搭建起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的有机体,成为实现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工具。事实上,美国也的确把文化外交当作谋求"文化霸权"地位的有效手段;而以"文化霸权"为目标的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构成了威胁。美国对华文化外交政策在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试论美国的文化外交:软权力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学者最早意识到 ,文化是国际政治中的一种软权力———文化力。从这一角度看 ,美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向别的国家所展开的文化输出、文化渗透、文化侵略、以及“文化殖民”等文化外交行为 ,从实质上讲 ,是软权力 (文化力 )的运用和实施。由此 ,文化外交已经成为美国实现其全球霸权利益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爱国主义"与反恐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爱国主义”与宗教信仰密切结合在一起 ,强调忠于美国的政治价值观 ,相信美国是承担着上帝赋予使命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自从建国起 ,美国就一直根据外部某个“邪恶堕落”的对手界定自己的“使命” ,凝聚国内的“爱国主义”。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使美国的“爱国主义”一度失去了明确的目标 ,多元文化主义抬头 ,美国国家认同面临挑战 ,“爱国主义”的基础随之发生动摇。“9·1 1”事件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 ,使命感、“例外论”和非白即黑的宗教善恶观为美国反恐战争中的单边主义外交提供了国内动力。  相似文献   

9.
姬国伟 《社科纵横》2006,21(6):118-120
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欧洲来说,“三环外交”政策具有其现实合理性。英国基于对欧洲事务的传统地位和战后的相对强势,是有能力主导西欧与美国合作的惟一欧洲国家;客观上让英国有机会在某种程度上维系了大国地位,有利于巩固国家的战略安全;促进了美苏争霸背景下欧洲新均势的形成;使英国得以平稳地回归欧洲。实际上,整体呈收缩趋势的“三环外交”政策是在英国保守主义传统的作用下表现出了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最基本的战略要素之一,战略思维反映着一个国家带有根本性的安全与利益需求,构成了国家安全观念演变的内在逻辑线索,并以潜在的、复杂的方式决定着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行为。冷战结束后,特别是“9·11”事件以来,美国在力量不断膨胀以及外部威胁突然刺激的情况下,逐渐选取了单极世界霸权的大战略。事实上,美国单极霸权的战略选择深深植根于美国战略思维的特性。通过对美国战略思维缺陷的分析,我们看到,美国单极霸权的战略选择不仅不会更好地护持美国的霸权,反而将会加速美国霸权的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