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同时又是积极支援和配合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国际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抵抗运动方面来看,是中国人民第一个举起了武装反侵略斗争的义旗。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一,是亚洲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结束最晚,中间从未停止过的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于打击日本侵略势力,延缓战争的进一步扩大;对于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支持苏联的抗德战争,支持英美的对日作战,以及对于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方面,都起了不容贬低和抹煞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抗日战争阻止了日本对苏联的入侵万红1937年7月7日,惊天动地的芦沟桥事变一声炮响,宣告了日本全而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开始。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法西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在近代侵略战争史上是罕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法西斯发动了侵略波兰的战争。一贯推行绥靖政策的英、法,于九月三日相继对德宣战。英法对德宣战后,双方并未真正交火,直到一九四○年五月,法西斯德国大举进犯法国,战争才正式展开。人们称一九三九年九月至一九四○年五月为“奇怪的战争”或“静坐战争”时期。那么,英法对德宣战,有无其合理性?为什么会出现“奇怪的战争”这一局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帝国主义集团中最反动、最富有侵略性的法西斯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军国主义日本发动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它几乎把人类数千年文明毁于一旦,世界人民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战争浩劫。据不完全统计,参战国的物资总损失高达4亿万美元,世界各国人口伤亡多达5千万人以上。列宁写道:要弄清战争的原因,必须“研究战前的政策,引起和导致战争的政策。”①本文拟从历史研究的客观角度出发,剖析一下1941年夏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的原因。1939年9月,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由于英法对德的绥靖政策,希特勒军队以闪电般的速度灭亡…  相似文献   

5.
论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国内外的普遍看法是:在法西斯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各国安全时,苏联把争取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反对法西斯,反对战争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只是到1939年8月因国际形势严峻,才违心地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事实是,苏联也在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同德日改善关系,并与意大利维持友好关系。苏联自始至终奉行的是双轨的而不是单轨的外交政策,只是在执行过程中按照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本国安全及利益之需要,决定某一方为重点而已。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中,高瞻远(?),(尸一)示了国际形势的发(尸一),特别提醒人们:“目前西方有些人对苏联采取绥(?)主义的政策,妄图牺牲别人,保全自己,这只能助长侵略者的野心,加速战争的到来。”同时指出,当前各国人民共同的战略任务,就是“巩固和扩大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反对超级大国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争取推迟世界战争的外发”。正当苏联加紧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推行侵略和战争政策,世界大战的危险日益严重地威胁着各国人民的时刻,华主席提出这个论断,是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对  相似文献   

7.
李储文: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敌后武装是抗战的主力。日本在1936年就与德国签定反共协定,建立同盟关系,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这一年应当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为什么要把二战的起点定在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这明显是“欧洲中心论”的思想作怪。 陆诒:西方都把1939年作为二战开端,实际上从1931年9·18事变,中国就已经开始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在东北的局部抗战是全面抗战的序曲,因此,反法西斯战争至少应从1931年算起。苏联在主战场上歼灭了法西斯主力,而我们更应当看到,反法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总战略中的重要步骤。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变本加厉地推行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政策,终于导致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总战略中的重要步骤。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变本加厉地推行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政策,终于导致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0.
1938年9月30日,在德国纳粹党的老巢慕尼黑,英法勾结德意,背着苏联,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宰割弱小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简称捷克)的《慕尼黑协定》。这个协定是英法在欧洲继出卖西班牙和奥地利之后的又一次大出卖,是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达到高峰的具体产物。英法的目的是企图牺牲捷克国家的利益来满足德国法西斯新的侵略欲望,以便把法西斯的侵略矛头引向当时的社会主义苏联,使德苏交战,自己渔利,从而确保自己的霸权地位。正如毛主席指出的,英法的“计划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它们自己‘坐山观虎斗’,让苏德打得精疲力竭之后,它们出来收拾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一、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史上应当给予确当的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家公认,这次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性质上有所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它们“宣布侵占他国领土为自己的国策,并公开声明它们要取得世界霸权,要在全世界推行法西斯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就带有反法西斯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性质。 三十年代,世界上主要的法西斯国家有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它们自称是轴心国。它们之中,以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为主。反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有中国、苏联,非侵略的美、英、法、荷等国和其他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小国家。这些国家,基于历史条件、社会条件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年了。这次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蔓延欧、亚、非三大洲,约占世界4/5的人口卷入其中,人类文明经历了一次大浩劫。希特勒是发动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但是,他能走到这一步,也是国际环境为他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当时的大国外交政策的失误对希特勒的行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德国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失败后,苏联又和德国接近起来。同西方国家一样,苏联也没能逃脱希特勒德国践踏的厄运,而且是这场战争中牺牲最大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于各自特殊的情况,苏联同德国在拉巴洛条约的基础上保持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法西斯政权在德国建立以后,德苏关系逐渐疏远,苏联认为德国正日益成为世界人民最危险的敌人,世界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据此,苏联提出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1933年12月12日,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争取集体安全的决议,并向民主国家提出倡议。遗憾的是,苏联的倡议没有得到回音。 针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法等国虽不乏有识之士,要求政府联合苏联共同对抗德国,1938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推行了绥靖政策。这是一种失败的政策。英国认为德国的扩张是有限度的,是可以满足的,其结果是刺激了德国侵略的欲望。英国认为和平是可以维持的,否认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安抚德国,最后却仓促地卷入了战争。英国多方面压制法国,破坏了法国的同盟体系,削弱了法国的力量。在与苏联谈判过程中,英国缺乏对谈判的准备和与苏联联合的诚意,对苏联的作战能力持怀疑态度。同时,英国担心苏联趁机扩张,导致谈判失败。探讨"二战"爆发的原因,吸取绥靖政策的教训,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本侵略中国开始的。“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首先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的战火。”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对华侵略,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捐弃前嫌,主动调整政策,几经周折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再度  相似文献   

15.
在对待二战的态度上 ,德国和日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二战后的德国 ,能够从历史的本来面目出发 ,以明智和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那场罪恶的侵略战争 ,认真反省德国在战争中的责任 ,向受害国家和民众诚恳道歉 ,希望能得到饶恕 ,并把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编入教科书 ,教育广大青少年和后人。在政治上 ,德国政府对国内法西斯思潮保持警惕和高压政策 ,并用法律手段对法西斯势力、新纳粹分子的活动严厉打击。在经济上 ,德国陆续向苏联、法国等战争受害国支付战争赔偿 ,数额高达 6 0 0多亿美元。在道义上 ,二战后的德国历届政府都从不回避二战应承担的…  相似文献   

16.
柏林占領制度的由来一九四五年苏联的英勇的紅軍在欧洲各国人民的配合下消灭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势力,五月二日在柏林的国会大厦上升起了胜利的紅旗。苏联不但在战爭中是消灭法西斯势力的主力,并且在处理德国問題上一貫坚持了正义的原則。它采取了符合一切爱好自由与和平的人民也符合德国人民的利益的主張。一九四三年的德黑兰宣言和一九四五年的克里米亚宣言便是根据苏联的主張的精刘通过的。克里米亚宣言强調,盟国“不屈不撓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軍国主义和納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够再扰乱世界和平”。一九四五年八月二日的波茨坦协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即:苏联的参战大大加强了二战的反法西斯的、解放的战争性质,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军事和政治形势,开辟了大战的新时期;苏联是打败法西斯德国的最主要力量,并在打败军国主义日本的战争中也起了重要作用;苏联是反法西斯联盟的缔造者和中坚之一,保证了联盟战略的完全成功,苏联帮助许多国家的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甚至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总之,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到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以及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是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时,国际上存在着敌、友、我三种不同的力量:一种力量,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同盟者德、意法西斯国家,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大规模的武装侵略,是妄图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长期侵略政策的继续。第二种力量,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第三种力量,是英美帝国主义国家。它们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度,既不同于德、意,也不同于苏联。而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即:苏联的参战大大加强了二战的反法西斯的、解放的战争性质,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军事和政治形势,开辟了大战的新时期;苏联是打败法西斯德国的最主要力量,并在打败军国主义日本的战争中也起了重要作用;苏联是反法西斯联盟的缔造者和中坚之一,保证了联盟战略的完全成功;苏联帮助许多国家的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甚至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总之,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到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以及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20.
从一九三一年发生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九三九年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形势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情况,从国际关系方面看,有三种政治力量:一是以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力量;二是以英、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三是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集团,有三种矛盾:一是两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二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即以英、美、法为一方和以德、意、日为一方的矛盾;三是全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力量和法西斯侵略集团的矛盾。这三种矛盾互相影响,其主要矛盾是反法西斯侵略力量和法西斯侵略集团的矛盾。围绕着这三种矛盾的处理,便产生了不同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