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和谐政治生态突破了传统社会仅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去理解政治的理论局限,而把政治—社会—自然三者视为三位一体的大系统,把社会更把自然纳入政治视野,运用生态学的多元思维,调整人与人、政治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政治价值观的一种转变。理性而客观地分析政治生态系统的本质内蕴和系统结构,并努力寻求积极的、良性运行的和谐政治生态系统和政治宽容调节机制的建构,对和谐社会的践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霍布斯是近代国家政治哲学理论的奠基人.“自然状态”是霍布斯政治理论的基础.霍布斯的国家政治哲学在人性、自然法的基础上,论证“自然状态”下,国家的政治存在和国家间关系的处理原则.霍布斯国家政治哲学中的“自然状态”理论使得霍布斯主张自然理性法则应当被视为国家政治的基础.霍布斯的自然法观点和国际“自然状态”观对国际法和国际秩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猛 《学术月刊》2013,(1):63-70
自19世纪起,现代政治思想开始将政治看作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这与亚里士多德将人视为政治的动物的古典政治哲学思想大相径庭。在政治历史化的过程中,现代自然法学说的"自然状态"概念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霍布斯理解的"自然状态",是人性在没有政治社会时所处的状态,是一种人无法生活在其中的自相矛盾的处境。普芬多夫在修正霍布斯的概念,提出前文明的自然状态时,开始将人类从前文明的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过渡理解为一种演进的过程。卢梭对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提出批评,将"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分解为原始状态与社会状态两种处境,并将人从自然手中逐渐败坏的社会进程作为分析政治社会的基本路径。这一思想,最终在康德那里,转变为世界公民视野中的普遍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4.
"自然"是古典政治哲学的核心主题。很多学者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借由理性发现的一个自然方案,与习俗性的事物无关,且知识作为一般性的真理,无涉经验性的事物;柏拉图的正义城邦也只是一个纯然的理想城邦。然而,从理想国的四个维度:自然、理性、知识、正义上来看,习俗始终循着柏拉图的脚步。由此整理出的习俗观点及其四个维度上的表现说明了柏拉图并不是全然的否定习俗。"理想"一词不是柏拉图的术语。虽然古典政治哲学依"自然"而论,但以柏拉图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对于政治现实的关怀绝不会因为对自然本性的理想追求而减弱。  相似文献   

5.
17世纪欧洲文化性格的转型在政治领域表现为从神学政治到世俗政治的转变。完成这种转变的是霍布斯,他采用马基雅弗利的方法,以基督教的神学政治观摧毁了古代的自然理论,又以古代的自然理性摧毁了基督教的超验色彩。通过对基督教神学的政治化,以个人的政治权利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政治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伊壁鸠鲁哲学是在城邦的废墟上建立的.伊壁鸠鲁采取区分自然本性和人为习俗的思维范式,认为政治共同体是习俗性的,是外在的必然性,而"偏离政治"、避开痛苦则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个人自由的表现.伊壁鸠鲁哲学曾长期被排除于政治哲学的谱系之外,本文力图呈现它的政治意蕴,阐明它是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研究理路和价值观念的颠倒.  相似文献   

7.
道家由天道自然、人性自由的视角出发,思索天人关系,得出自由源于自然、有为成于无为。由道家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过渡到政治层面,必然导致"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由"无为"的主张可以衍生出相对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经济上就是经济自由。道家的经济自由的经济观对中西方早期经济的发展尤其对我国汉、唐初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经验是:经济活动要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经济自由发展要尊重自然、顺应民意,从而实现经济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以“自然”、“无为”为核心观念而展开的思想体系根本上属于政治哲学。形而上之“道”下贯、落实于社会政治领域而为政治之最高原则,而道之“自然”亦最终指向被统治者民。由于“自然”乃自本、自根、自主、自成、自由之义,深蕴主体性思想的义理,故民“自然”的观点其实确立起人民乃政治主体即民主之政治原则。“无为”则指向统治者君,为其从政、执政之道德准则。君“无为”乃民“自然”的逻辑必然要求。“无为”之治本质上乃民意政治,其中蕴涵着权力制约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儒家通过"天地道义"来揭示人的道德权利,再以道德权利为基础推导出人的政治权利,通过"贤能政治"实现自然权利、道德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有机统一,所以中国传统实行"德政民主、贤能政治"的社会治理模式.近现代西方的政治理论源于自然权利思想,根据自然状态下的人性"恶"和自然权利平等,由此形成西方法制与民主的国家治理模式,由于权利的核心是"利",西方以"利"立国,而传统中国则以义治天下.  相似文献   

10.
洛克将自由的理念或者政治精神贯穿在其政治理论中,但在其中我们不难看到自由和政治权威——两个善妒的敌体。在霍布斯的政治世界中,人们通过契约的形式把全部的自然权利让渡给统治者,个人不再拥有自然权利,这样政治权力特别是主权是至高无上、不可分割的,在这样的政权的统治下,个人是没有自由可言的。然而,洛克却用各种政治的巧设和建构努力调和自由和政治权威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1.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是施特劳斯早期的重要著作。权利、自我保存与法律是施特劳斯解读霍布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施特劳斯将霍布斯的权利解读为主观的主张权,将霍布斯自然欲望与自然理性这两条人性公理还原为虚荣和自我保存,并认定霍布斯的法律根本上是主观的并且是基于意志的。这些解读在今天看来都是错误的,并且错的十分离谱。施特劳斯对霍布斯的解读不是基于文本,而是意图从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中确认一个宏观理论,即古代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分野的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12.
刘京希  王宗义 《东岳论丛》2002,23(3):100-102
洛克的政治思想 ,潜含着浓郁的生态政治意味。按洛克的公民社会思想 ,“自然状态”虽有美好的一面 ,但又有恶的、反生态的一面 ,因而人们需要组成公民社会 ,并实行权力分立 ,分割国家权力 ,对国家权力进行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制约 ,以继承“自然状态”中美好的一面 ,否定其反生态的一面 ,使政治国家统一到人民性的生态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13.
实现效率与公正的统一是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间的内在紧张以及由此派生出的政治人与经济人、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伦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矛盾 ,使政府规制下的自然垄断企业陷入困境。放松政府规制 ,形成可竞争性的外部环境是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一条可行性出路。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政治与保守政治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是保守的政治模式。这一模式来源于早期儒家对于伦理政治的设计。这一模式的基点有三 :推崇传统 ,以传统作为伦理政治的原型 ;道法自然 ,以宗法血缘的自然秩序建构伦理政治秩序 ;以精英和大众分割形成的维护稳定的二元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5.
王弼的自然说是魏晋玄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自然说不仅有关于自然本质和关于自然道德律的探讨,而且有关于治乱除暴、建立理想社会的分析,涉及到自然哲学、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是王弼自然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它终结了以感应说为核心的汉代自然审美意识,开启了以我为主、主客体相互交融的魏晋自然审美意识。以自然事物为审美对象的时代思潮在魏晋日渐形成,在所有对自然之美的发现中,对人自身之美的发现和课美(审美)成了一种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6.
政治社会的起源和走向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代契约论思想家在自然状态与国家的两分中阐释政治社会。关于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是赤裸裸的战争状态,洛克认为是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卢梭则认为是和谐完美的状态。他们都主张人类应该走出自然状态,建立国家,步入政治社会。霍布斯政治社会理论的核心价值是政治秩序。洛克认为,国家是人民自由契约的产物,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社会契约之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不可侵犯。卢梭的政治社会理论极富开创性,也颇具争议性,卢梭坚持主权在民,同时又赋予主权者以绝对权力。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权利理论一直以来都是法学和政治哲学领域的核心范畴,国内外很多法学和政治哲学工作者都对其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都是在法学或者政治哲学的单一领域内进行的。施特劳斯在这方面有过大量的政治哲学方面的研究和论著。把握其内在的自然法思想,通过一种法学与政治哲学互动的方式,可对自然权利观念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逻辑考察。  相似文献   

18.
程平 《理论界》2012,(10):18-21
政治自由是近代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在政治自由问题上,卢梭以平等前提下的自由主义为价值取向,将合理假设的"自然状态"作为逻辑起点,将"自然的自由"、"社会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作为实现政治自由的必经阶段,将公意指导下的"人民主权"作为最终目标,从而构建出政治自由观的独特逻辑,同时也包含着政治自由被滥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钟兴永 《云梦学刊》2005,26(6):50-52
洞庭湖堤垸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其发展有着自然的、经济的、人文的、政治的原因。洞庭湖堤垸对抵御洪涝灾害,安置移民,发展堤垸经济,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同时亦经受着自然的报复。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的政治学论述集中体现在其《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一书中,他对人类生活所依凭的世俗社会的基本形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托马斯的政治理念的核心体现于其关于自然法、神法等的论说,以及自由意志和政治道德等论题上的。而这些也反映出了托马斯对人的社会政治的特性的深切体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