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文章分别运用静态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了2000~2009年武汉市以湖北省为背景区域的三次产业结构.采集数据后,整理数据得到了静态和动态武汉市各产业和整体的分享份额、结构份额和竞争份额.分析后得到了武汉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并具体分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形势与优势,为客观分析武汉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发展优势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结构偏差系数、结构偏离系数、结构变动协同系数作为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的系数,引入以复相关系数为基准的滞后期,选取2004-2012年的数据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进行评价.并采取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衡量系数的权重,建立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的指标体系,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我国各省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进行排序.结果表明:我国第一、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普遍不足,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剩,东部区域和西部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水平不均衡.  相似文献   

3.
一、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 10年来,我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9.56亿元,比1993年增长4.8倍,年平均增长1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7.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5.99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60.1%、5.3倍和5.8倍.三次产业比例结构由1993年的13.1.61.3:25.6调整为4.0:63.0:33.0.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椒江经济增长格局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推动逐步转变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4.
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关系 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它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因此,我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产业结构的变动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首先是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比例越高,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钟君 《统计与决策》2017,(8):101-103
经济增长是减贫的有效途径,但收入分配不公又会抑制经济增长减贫效果,实现益贫式增长的关键是要有突出的益贫产业.文章通过贵、桂、川、渝四个省(区市)2000-2013年农村贫困率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发现贵州第三产业结构比重变化与贫困的变化成负相关关系;广西第一产业结构比重贫困率成负相关;四川、重庆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与贫困率变化都成负相关关系,但第一产业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要大.  相似文献   

6.
不同来源外资的产业投向、出口倾向、技术含量存在着差异,因此,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贸易方式结构转变、就业压力缓解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尽相同.文章以我国外资最主要的两个来源:东南亚国家地区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通过两部分外资的回归结果分析来看,港澳台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人均GDP、第三产业、工资、基础设施建设、外资政策.欧美日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人均GDP,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第三产业、贸易和外资政策.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偏离程度的指标之一.文章通过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历史纵向演进分析和国际横向比较,得出我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水平与国际标准基本吻合,但第三产业相对落后的结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认识西安市产业结构的现状,为相关部门进行产业调整提供依据,在对西安市2007年9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三次产业作了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分析,并从数量角度说明西安市三次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及比例关系.实证分析表明:目前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和支撑力最强;第三产业的地位日益提高;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三次产业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齐爽 《统计与决策》2012,(5):120-123
文章以第三产业为参照,从二阶导数和非对称性等角度对第二产业的经济波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第二产业投资比例大、对政策敏感以及增长方式粗放等原因,其比例的增大会加剧经济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对GDP有着杠杆冲击效应;而通过对第三产业波动的分析发现,由于其投资小、见效快以及就业容纳效应强等原因,第三产业比例的增大对经济波动有着缓和作用。因此要优化我国第二产业的结构,提高工业增长效率,并大力推进我国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努力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和"软扩张"。  相似文献   

10.
于良  张悠 《统计与决策》2013,(6):140-142
文章针对山东省枣庄市面临的城市煤炭资源枯竭的实际问题,通过区位熵法和偏离—份额法(SSM)分别了分析枣庄市的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发现枣庄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失衡,现有主导产业经济产值逐年萎缩,续接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和效益,经济发展后劲乏力等问题.在比较分析枣庄市各产业经济效益和第二产业各行业发展维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寻找接续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第一产业特色发展,加速第二产业转型发展,保证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三次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研究中国或国内各区域的产业结构问题时候,绝大部分学者都通过研究三次产业各自的产值在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的比,在结合国际上通行的一些标准来进行对照分析。通常的结论认为,三次产业的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将不断减少,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先增加后减少,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如果一个经济体处于第三产业占大部分比例,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具有这样经济结构的经济体一般认为经济处于高度发达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一、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分析(一)三次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时序分析1、三次产业的GDP结构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基本上符合高度化的要求,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02年我区三次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1.5%,42.1%,36.4%。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1990年下降了1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最新获得的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利用非竞争投入产出法估算现有产业结构下消费、投资及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对GDF贡献最大的三个部分依次为第二产业的投资、第三产业的消费及第二产业的出口.然而,合理的政策选择却是促进第三产业的投资,因为该部门单位需求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周荣蓉 《统计与决策》2016,(10):136-138
文章基于1995-2013年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计算了安徽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与结构偏离度.接着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建立了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失衡.  相似文献   

15.
湖南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湖南经济总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湖南产业结构在近8年的演进过程中还存在着第一产业比重高、增长慢,第二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等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湖南新兴工业虽具有一定竞争力优势、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但这两大产业规模增长过慢.只有进一步实现工业、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提高湖南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16.
袁静 《统计与决策》2012,(13):130-132
文章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依据我国1978年到2010年的宏观统计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对三次产业的贡献率进行分别测算,得出贡献率顺序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过渡的结论,其典型特征为第一产业贡献率逐步下降,而第三产业逐步上升。并据此对产业结构贡献率的优化升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模拟了三次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内部各产业的生产函数,从而得出各个产业的技术进步率;并且利用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弹性分析了技术进步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技术进步对重庆市第一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对第二产业影响最小;第二产业内部,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和电力燃料等产业影响较大,对制造业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彭志龙 《统计研究》2007,24(1):32-34
摘  要: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提高消费率会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本文根据最新编制的全国投入产出表,具体测算出一个因果关系,即提高1个百分点的消费率可以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6个百分点。此外,本文还得出其他几个重要结论,包括:影响第三产业比重的因素除了消费率外,还有产业分工、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与日本相比.我国在生产消耗和最终消费中对第三产业需求比例明显偏低;但投资中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例高于日本水平;不能简单地把第三产业比重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关联看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上海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积极贯彻“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突出以城市基础设施、第三产业以及工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战略重点,使上海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转移,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高级化的方向演变.本文根据投入产出部门关联理论,利用投入产出序列表,计算出了1987、1992和1997年各产业部门的连锁效应,并找出对国民经济有较大连锁效应的产业部门,为进一步调整上海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三次产业关联分析及发展第三产业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三次产业间的关联程度 ,认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笔者通过投入产出的几种参数分析 ,总结出我国目前第三产业中发展不足而又急需发展的行业 ,并结合当前通货紧缩的实际情况 ,提出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