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实践论》,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著作。这篇光辉著作,从认识论上深刻地总结了我们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揭露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系统地完整地阐明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实践论》发表四十周年了。四十年来,它象一座光芒万丈的灯塔,照耀着人们认识真理的道路,指引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今天,重新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对于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深入揭批“四人帮”,加强党  相似文献   

2.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早就科学地解决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之是否具有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论》)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多年来宣扬所谓“句句是真理,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四十一年前写的光辉著作《实践论》是深入揭批“四人帮”锐利的思想武器,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论基础。“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搞乱了思想,也败坏了党的优良作风,对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破坏十分严重,对革命事业危害极大。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大路线和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真正坚持《实践论》的观点,真正坚持毛主席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把被林彪、“四人帮”破坏了的党的实事求是的革命传统和作风,大力恢复和发扬起来。  相似文献   

4.
什么意图? 反动影片《反击》中写了一个“走资派”韩凌。原来,电影剧本《反击》的创作人员把韩凌的职务定为校党委副书记。通不过。“四人帮”的一个亲信下令要改。于是,改成教育厅长。还是通不过。于是,改成省委文教书记。还是不行。最后,由“四人帮”的这个亲信直接改为:省委第一书记。“四人帮”的这个亲信所以要给韩凌“提高”职位,是有“根据”的。“根据”就在“四人帮”。  相似文献   

5.
结合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依据症候阅读”重读毛泽东《实践论》,能够发现《实践论》中隐含的深层结构涵义,即《实践论》所论述的实践其本质上是创新实践,只有创新实践才能有力地推动认识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践论》中的深刻思想意蕴需要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实际不断挖掘和提升。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实践和实践创新过程,我们应当深入发掘《实践论》中的深刻内涵,把握实践的创新本质属性,以创新实践不断推动社会向前迈进,谱写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开头就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59页)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所以毛泽东同志把它的论述认识论的著作,干脆叫《实践论》。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大特点,一是阶级性,二是实践性。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时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实践论》)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实践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一再教导我们,一切科学理论、真实知识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他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高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实践论》--以下凡引自《实践论》的引文都不注明原书页数)形式逻辑这门科学,是“关于认识的学说”,它和实践更有密切的关系。然而,近代资产阶级各种哲学流派,利用逻辑学的抽象性质,把逻辑形式说成不是人们长期实践活动的成果,而是一种脱离现实,脱离经验,脱离客观真理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革命日益深入地发展,它要求我们迅速地改造主观世界,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需要。但是,到底怎样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才能跟上革命的形势,跟上毛主席思想的发展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題。我带着这个问題参加了农村社教运动,在运动中和参加运动后又带着这个问題学习了《实践论》,现在才开始有了一点认识和体会。毛主席在《实践论》里讲:“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爭,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涌现出一批反映党和人民与“四人帮”及其帮派体系作斗争的文艺作品。今年《人民文学》四月号刊登的小说《心声》,围绕着确保还是破坏“东方红-9”科学试验而开展的一场激动人心的搏斗,深刻地揭露了“四人帮”的帮派体系的本质特征,真实地反映了党和人民与“四人帮”及其帮派体系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在这场斗争中的英雄形象,因而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呢?“四人帮”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哲学小辞典》) 为了说明这种观点有根有据,他们竟引毛主席这样一个著名的论断作证:“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实践论》)似乎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就是各种真理无不打上“阶级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实践论》里,阐述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其中,由实践到认识,即由物质变精神这个飞跃过程论证得比较详细,认为它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对于由认识到实践,即由精神变物质这个飞跃过程则讨论得不够。马克思曾经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9页)关于如何改变世界,如何使“主观见之于客观”(《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45页,以下引自该书的只注页码)的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极有特色的一部分。需要我们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完整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认识要有一个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毛主席《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要有一个过程。”林彪、“四人帮”出于反革命政治目的的需要,长期以来,抹煞、否认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原理。今天,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率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长征的时候,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原理,对于扫清林彪、“四人帮”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的流毒和影响,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保证新时期总任务的胜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论》、《矛盾论》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和根本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的宇宙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放射着《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哲学光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的主题,就是要解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问题。他在详细地分析认识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明确的结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卷272页)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对《实践论》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它以自己的独特的形式,唯物而又辩证地解决了哲学的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15.
近三十年间从中学毕业而又没有读过高尔基《海燕之歌》(以下简称《海燕》)的人,大概是不多的。是《海燕》(或又加上《母亲》选段如《在法庭上》等)使新中国的一代学生青年最初认识了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艺术的伟大代表者”的高尔基,并由此进而认识近代俄国和俄国革命。即使在“四人帮”横行的年月,《海燕》仍然作为“传统篇目”印在不少地方自编的语文课本中,没有中断。“四人帮”不是有一个“空白论”(胡说什么从巴黎公社到“样板戏”是无产阶级文艺的一个空白)么?江青不是曾经狂叫要“把高尔基倒过来看看”么?江青的一条“咬狗”(借用鲁迅先生语)不是曾经咬住高尔基不放,说什么《海燕》表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么?然而有几个人去理会他们?!而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实践论》这篇哲学著作,写于1937年7月,意在总结第二次国内战争的经验,从理论上清算王明左倾路线。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基础;阶级斗争给予人们的认识以极大的影响,科学实验也属于社会实践。这就第一次明确概括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实践论》阐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而丰富了列宁关于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论述。《实践论》论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  相似文献   

17.
<正> 《实践论》系统地阐述了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它不仅同我国历史上唯心主义的知行观根本对立,也同我国历史上唯物主义的知行观有着原则的区别;但是,“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8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是人类在以往社会中创造出来的全部认识论合乎规律的发展,因而,《实践论》和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论》的副题“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就直接将两者联系起来了。研究清楚这一联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更重要的,还在于由此可以看到进一步发展包括辩证  相似文献   

18.
“文革”期间,有一个日本人写了一篇题为《“毛泽东哲学”的本来面目》的文章。他在文章的“前言”中写道:“拙文的大部分篇幅是用以考究《实践论》和《矛盾论》本来面目的。”这个日本人经过一番“考究”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把现在的《实践论》、《矛盾论》版本同西洛可夫等人编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直接对照一下,我们就会看到不仅“两论”同西洛可夫《教程》的主要论点一致,而且“两论”是把西洛可夫《教程》的简单  相似文献   

19.
(一)《实践论》、《矛盾论》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论》、《矛盾论》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阐明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许多重大问题,论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思想。《实践论》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重要著作。它所发挥的是以实践观点为第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是在同主观主义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它是民主革命时  相似文献   

20.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基石之一。《实践论》鲜明地体现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曾经说过,他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哲学著作《实践论》,比他同时的其它哲学著作更重要。在40年代,当有人提出毛泽东主义体系时,他谦虚地说,没有什么毛泽东主义体系,对于我的思想,我自感还不成熟,唯一有点把握的东西就是我的认识论思想。1964年,毛泽东同周培源谈话时甚至提到,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别的没有。①今天,重读《实践论》,可以看出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论断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