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放刑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刑罚制度;从某种历史角度来看,流放刑的发展可以说是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的演变.而海南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流放之地,文章通过对我国古代流放刑的发展演变以及历史沿革的阐述,突出了流放者对海南开发、发展的深刻影响.对海南文化意识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桂林地处岭南而远离中原,自南北朝以来,直到唐代之际,一直作为朝廷贬官的放逐之地或朝廷争斗失败者、失意者的谪贬、流放之所。在这个历史时期之中,无数“落南”的贬官或落败、失意者们,虽然遭受了他们宦海浮沉中的挫折,饱尝了无尽的辛酸苦楚,有的甚至在桂林这块土地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桂林秀美的山光水色给他们以心灵的安慰、人生的慰藉或希望的寄托,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鼓起奋斗的勇气。其中比较著名的贬官,如南北朝时代的颜延之;唐代的宋之问、褚遂良、张九龄等,他们原来都是  相似文献   

3.
夏金玲 《南方论刊》2013,(11):104-105,82
宋时,雷州仍是蛮荒之地,大量获罪的官员被贬至雷州或更远的海南而途经雷州,这些贬官的到来与雷州文化特色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探析宋代十贤的被贬原因,对于研究雷州的贬官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唐代的左降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炳金 《晋阳学刊》2007,(2):98-101
左降官是在唐玄宗以后大量出现的一种贬官形式,左降官特指因罪而被贬至边远地区任员外官的官吏。在唐代,左降官是一种特殊的贬官形式,左降官不仅集贬官的三种形式即降职、贬为闲职和至边远地区任职于一身,而且左降官在唐代还具有流放的性质。在唐代皇帝的诏令中,常常将左降官与流人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5.
海南,作为中国“海防之要区,南方之屏障”,其地位之重要早为国人所知。为了发挥海南应有的作用,早在清王朝张之洞、岑春煊督粤时便有了海南建省之动议。随着海南地位的日趋重要,民国时期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更从各方面论证了海南设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由于各种原因,孙先生的计划在当时没能实现,然而,研究他的海南建省设想,对于今天海南的开发、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廷珪"辨     
东坡《书海南墨》一文曰:“此墨吾在海南亲作,其墨与廷珪不相下。海南多松,松多故煤富,煤富故有择也。”这是坡翁流放海南期间写下的他在海南亲自制墨的短文。除“廷珪”外,全文意思很清楚,可谓明白  相似文献   

7.
风云一时的明代蒙古可汗也先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有关历史论著中.他的事迹或者作为蒙古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叙述,或者在论及明朝政治腐败而招致外患和称颂于谦保卫北京之功时被提到.那么也先曾经成功地统一了蒙古而后却遽然失败、他与明朝的通贡贸易在突然演变为一场大战之后又立即恢复了和平,其原因究竟如何?怎样来评价他的骤然沉浮的一  相似文献   

8.
屈原生于南阳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在《九章·抽思》中有云:“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好女夸佳丽兮,片半独处此异域”。论者以为,屈原乃系流放至此。亦有以为非流放而来者,但不详所以。本文试从屈原与汉北之关系的角度作点探讨,以求窥见屈原到底为何去汉北之地。一、屈原得姓之地———南屈作为楚...  相似文献   

9.
元代对海南岛的开发与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十一月,“琼、儋、崖、万四州以其地版图入贡①”,海南岛正式纳入元王朝的版图之中,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六月,元海南海北道元帅罗福、海南分府元帅陈乾富相继归附,“海南诸郡县皆降于大明”。其间,元王朝对海南岛进行了长达90年的统治,关于这90年的统治,明朝人的评价是不高的,称其“九十三年(实应为90年)之治,无足观者。”基本上给予了全盘否定。这种带有对前朝偏见的评价显然  相似文献   

10.
在唐宋的历史地理中,岭南包括现今的广东、广西、海南的广大地区和越南的一部分,这时候中原人士对于岭南的认知是偏僻边远、蛮荒贫穷的落后区域,而在政治上,岭南也是罪臣逐客的迁谪流放之地。在诗歌地理中,受荒服之地观念的影响,唐诗地理中的岭南等同于失意人生与生命的沉沦,瘴雨蛮烟是其经典的意象。宋代诗人继承了唐诗对岭南地理的普遍认知,并使瘴雨蛮烟意象蔚为大观,但在儒释道思想融合的影响下,江南意象的比对运用及岭南日常生活的大量描绘,使诗歌中的岭南呈现出一片自适闲逸。岭南遂由瘴乡蛮地有了“大舜隐真之地,达人循迹之乡”的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