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秋白是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秀战士,他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贡献已被公认,但是有关《多余的话》的评价问题并没有完结,大家的意见还不统一,有的材料也需要挖掘和核实,因此,本文拟继续作几点探讨.《多余的话》娓娓两万言,语言徘徊,感情悱恻,但表明的只有两点:第一,承认自己应负的历史责任,依然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第二,否定自己的政治能力,认为自己这样的文人由于知识和体魄上的原因,不能从事政治,希望今后退出政治舞台.解释这两者的矛盾,分析它们适时在瞿秋白思想中的地位,应该是我们评价《多余的话》的出发点.《多余的话》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多余的人"作为一条明晰的主轴,贯穿瞿秋白一生的创作。瞿秋白的遗书《多余的话》,在瞿氏文章中有发展与演变。瞿秋白性格内具二律悖反特质的精神现象,为后来他所做的《多余的话》提供可相互佐证的基础。瞿秋白文章内存在多层次的自我符码与戏码。过往的瞿秋白研究虽亦谈论俄国文学对他的影响,但常偏重从中国文学文本、文化与政治角度出发来探讨,而忽略他对19世纪俄罗斯文艺遗产、苏联以及共产国际的认知与认同,以致无法呈现跨文化文本的发展与痕迹。本论文藉由爬梳评论,并综合分析中、俄、英、日四方之过往文献,追源溯本。  相似文献   

3.
先烈瞿秋白在英勇就义前,写了一篇将近两万字的《多余的话》①。“文化大革命”中极左路线把它打成“叛徒的自白书”,制造了瞿秋白的大冤案。新时期到来后,党中央为瞿秋白平了反,说瞿秋白同志被捕后,“拒绝劝降”,“坚持了党的立场,保持了革命的节操,显示了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英勇气概。”《多余的话》,“一没有出卖党和同志;二没有攻击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三没有吹捧国民党;四没有向敌人求饶乞求不死的任何内容”,“它决不是叛变投降的自白书。”②假如瞿秋白地下有知,当可含笑于九泉。在给瞿秋白及其《多余的话》作了平…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在其狱中遗作《多余的话》中专门写了一节《脆弱的二元人物》对气质人格,意识情感作“自我分折”。 “二元”指的是:1.无产阶级意识——“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和人生观”;2.非无产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是在俄罗斯文化思想影响下完成的,蕴涵着多余人心态和忏悔意识等异质文化特征。但是,瞿秋白的政治身份和当时的政治氛围导致人们对《多余的话》的误读。只有深刻揭示出这种异质文化特征与单一政治视角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才能真正理解《多余的话》及其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瞿秋白《多余的话》与它的另一篇重要论文《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相对照来阅读,将能更好地阐释《多余的话》。这篇文章无情地解剖自己,承认自己是莱谟斯;有讲真话的精神;还充满了理性、韧性、反虚伪的战斗精神;更重要的是具有“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的品格,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瞿秋白当时在共产党内与敌人狱中严酷处境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多余的话》怎样以自己为靶子,评过摆错。认为瞿秋白是通过自我谴责的特殊曲折形式和开篇点题、首尾呼应、主线与辅线交错并行等最浅近常见的一般表现手法,来达到揭露当时党内重大隐患——王明路线——的明确目的的。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同志1935年5月在长汀狱中,面临生活的尽期,在黑暗的氛围中,“心上有不能自已的冲动和需要”,想“彻底暴露内心的真相”,从17日开始至22日写下了“最后的最坦白的话”。同时,他感到此时此地说这些话已经晚了,明知道所写的,“未必能够到读者手里,也未必有出版价值”,所以题为《多余的话》。《多余的话》是秋白给党和战友的遗言与诀别  相似文献   

9.
鲁迅终其一生都表现出对主体人格的极力彰显与坚守,他以“立人”为奋斗目标。瞿秋白在临终前写的《多余的话》中解剖自我,极力追寻属于自己的生命主体性。巴金在经历文革劫难后,终于重新获得自己失落了的主体人格。如此说来,从鲁迅到瞿秋白再到巴金,20世纪的知识精英们走过了一条主体人格的彰显、追寻与重获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10.
在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下,瞿秋白的散文具有了深刻的忏悔意识,在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和散文<多余的话>中他做了深刻的阶级自我、个性自我、政治自我的忏悔.忏悔意识使瞿秋白的散文显现真诚严肃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