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吴伟业《圆圆曲》的主题,争议向来较多,大致有讽刺说、同情不幸说、歌颂爱情说、兴亡感慨说等诸种。通过对吴伟业生平思想、《圆圆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内容真实性等各方面的探讨,认为《圆圆曲》的主题仍然是表现对吴三桂的讽刺与批判以及对其降清价值的否定,而非同情或歌颂吴三桂。  相似文献   

2.
<吴三桂演义>的作者一向不明.直到一年以前,才有专家学者考察出其作者是黄世仲.本文对专家学者的考察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吴三桂演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略事论述,指出这部小说是晚清最后一部杰出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3.
康熙平定三落之乱,为以后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的解决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物质上提供了充分的准备,随之出现的康乾盛世一直为后人所称道,所以我们就三藩之乱的首脑吴三挂起兵反清作一个述评,或许对拓宽清史研究领域有抛砖引玉之作用。投靠清廷残酷镇压抗清力量清初诗人吴梅村写的(园园曲)中“痛哭六军仅绸素,冲冠一怒为红颜”O的词句是鞭挞明;日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人们对吴三桂的憎恨。从顺治元年吴三桂引清军人关并投降了清廷,吴三桂便成为了清军征服广大中原地区的走卒和镇压农民起义军以及南明政权的刽…  相似文献   

4.
历史名人陈圆圆的归宿,到底在何方?300年来有各种说法.陈圆圆与吴三桂因为政见不同,曾经在云南出家为尼.吴三桂起兵后,还俗随军到湖南.吴三桂死后,护送其灵柩回到昆明.不久,再回到湖南沅州府.此后隐居岑巩县所属搭茅洞的猴子岭地区;再次出家于天安寺为尼,死后尸体埋葬在马家寨;在隐居期间,她带领吴三桂第二子吴应麒及其子,有预谋地采取各种隐蔽措施和手段.现今在当地留有诸多人证和物证.  相似文献   

5.
顺康之际,吴三桂适时地剿抚云贵土司势力,其作用无论在当时对稳定西南局势,巩固统一大业;还是对后来雍正、乾隆年间的改土归流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遗憾的是,史学界对此少有评述。笔者虽学识浅陋,然补史阙义不容辞,故作此文以就教于方家。一在清朝代明朝而一统天下的进程中,西南诸少数民族地区真正归属清中央王朝,是在永历政权覆灭前后。其间,主要有如下战役:一、平定马乃土司。顺治十五年(1658年)经略洪承畴、平西大将军吴三桂等统军进抵贵  相似文献   

6.
《否定的辩证法》是阿多诺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他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是同一性,同一性通过扬弃非同一性而达到新的同一,因而其“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肯定;同一性构成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同一性哲学在当代构成了资本统治世界的哲学基础.在阿多诺看来,事物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这种否定的力量在于非同一性;由于非同一性对同一性的否定是彻底的,因而辩证运动法则不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而是“否定,否定,再否定”.由此,他对一切形而上学采取了批判态度.由于阿多诺彻底地否定了同一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他也是一位最极端的哲学家.辩证地分析阿多诺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辩证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伟敏 《兰州学刊》2007,(9):172-174
发生于乾隆二十二年的彭家屏私藏明末野史案以及由此引发的段昌绪私藏吴三桂伪檄案对乾隆帝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触动,促使乾隆帝思考如何消除汉人心中潜藏的反清民族意识,维护清朝统治的合法性。最终在实践中,乾隆帝探索出了禁书这样一种手段,以彻底地、一劳永逸地消灭汉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8.
《晋阳学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载宋谋场同志的《吴梅村〈圆圆曲〉疏解》,很多疏解都是正确的。但他认为《圆圆曲》“全诗的基调,还是以讴歌艳羡为主”,“不能把《圆圆曲》看作纯粹是谴责吴三桂的作品”。并在疏解中极力回避对吴三桂的讽刺内容,我则不敢苟同。仔细玩味全诗,参阅有关资料,我认为虽然不能说《圆圆  相似文献   

9.
<正> 从1674年到1679年,即甲寅到戊午.是王夫之一生中非常奇特的五年.在这期间,吴三桂起兵反清,盘距湖南.王夫之一反每逢兵乱即避兵深山的常规,频繁泛舟,往来于长沙、衡阳、萍乡、湘阴等重镇要地.他在干什么?他的这些活动与吴三桂起兵的关系如何?这不仅是一个历史研究中的问题,也是一个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人们都以王夫之的儿子王敔所写的《湘西草堂记》中“因避滇氛,泛宅数载”为根据,认为他这一段时间是为了躲避吴三桂的战乱而到处  相似文献   

10.
<正>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它该如何称谓,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对于这一规律,毛泽东是如何理解的呢?综观毛泽东的否定之否定观,毛泽东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大体有三种表述。这三种表述,体现了毛泽东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独特思考和理解。表述之一:波浪式前进  相似文献   

11.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这一规律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并具有对事物的辩证发展和内在联系带有综合性、总括性的特征.它揭示了事物自我运动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即对肯定的否定和对否定的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一般地说,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便呈现出一个周期.事物的肯定阶段为事物发展的一个周期的起点,,第二次否定(否定之否定)是前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后一个周期的起点.那么怎样确定周期的起点和终点呢?这是哲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和确定它的起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12.
否定之否定是一条怎样的规律,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争论的焦点主要围绕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作用、形式等问题而展开,就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意见。一、究竟什么是否定之否定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仅仅归结为是一个通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由低级向高级前进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辩证法·否定的否定》这一章中,论证了否定之否定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普遍规律。但是,有的同志由于不能正确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的特殊性,导致了怀疑甚至否定这一规律的普遍性的结论。因此,阐明正确地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的特殊性,是理解这一规律的意义和必要性的关键,同时也是本文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林兴珠是清初抗俄斗争中,名震中士,使敌丧胆的福建藤牌兵的统率者.其抗俄事迹散见于《清圣祖实录》和《广阳杂记》等书中.林兴珠,福建漳泉人,正史无传,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遗将,吴三桂余部.吴三桂叛清后,他在湖南任吴军的水师将军.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三月,林兴珠降清,同年五月清朝授他为建义将军,封侯爵.林兴珠降清后,积极为清朝平剿吴三桂出谋献策,深受康熙皇帝器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康熙帝在北京景山召见林兴珠.时值沙皇俄国大规模侵略我东北和西北地区,我国军民奋起抗俄斗争的关键时刻.前线急需优秀的指挥将领和训练有  相似文献   

15.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异常型的非经典逻辑.通过对其进行统揽分析和精细解读,可以清晰地看到:弗协调逻辑是从真矛盾观的哲学观念出发,通过修改否定词的含义从而区分出来了两类否定--经典否定和弗协调否定;进而又通过对两类否定的界定,弱化了"一般意义"上的矛盾律,限制了"一般意义"上的司各脱规则,从而最终达到了容纳"真矛盾"的逻辑目标.但实际上,弗协调逻辑并没有对经典否定意义上的矛盾律产生弱化影响,并且也没有限制经典否定意义上的司各脱规则,更没有容纳经典否定意义上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6.
在迄今为止的塞缪尔.贝克特戏剧研究史上,关于其戏剧艺术的否定美学特征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贝克特作品单纯描写晦暗,是消极的艺术;另一种则认为贝克特的否定是一种积极的、艺术的对抗,是否定之否定。鉴于贝克特戏剧作品的复杂性与歧义性,否定之于贝克特与其说是一种美学自觉,不如说是其抵达诗化艺术效果的美学手段。否定主义特质使剧作家超越了有限的生存现实,获得精神与艺术上的智性升华,因此,否定是贝克特对现实与艺术认识论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已作了一些有价值的探讨。杨适同志的《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一文,从本体论和哲学史等方面论证了黑格尔和马克思提出否定之否定这一规律的辩证思考的根据(见《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陈依元同志的《读<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后的思考》一文,简明扼要地补充说明了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论根据(见《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对于杨、陈二同志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现象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现象学论纲雷戈一、历史现象学与现象学历史现象学是对现象学对历史的否定的否定。换言之,历史现象学否定了现象学对历史的否定。所以,历史现象学不是现象学的一个特殊分支,而是元史学─—意义学”的一种具体应用。历史现象学并不单纯是将现象学引进历史领域(因为...  相似文献   

19.
事物否定发展的具体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仪元 《社会科学家》2006,3(3):165-168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方向,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但是在许多理解,甚至教科书中都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机械性,把否定理解为全盘的否定或抛弃,把他物否定和外力否定也视为事物否定发展的形式;二是缺乏对事物否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无法说明事物是怎样通过否定这个环节实现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的。本文通过对肯定、否定及其关系的辨析,说明否定是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而不是外力作用、或他物否定的结果;并通过否定推动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分析说明了这种自我运动、自我否定的现实道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实践辩证理性”范式中的否定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质是“实践辩证理性”,基于这一思维方式来研究哲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讨也应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并非在经验意义上、在任意维度上确立起来的,而是在“实践辩证理性”的思维方式中,获得哲学辩证论的学理分工与定位的。作者认为,否定之否定原理与“实践辩证理性”的整体观密切相关,正是宏观的哲学视野使得哲学辩证论有必要从事物发展相对完整的全过程中去理解和把握其总体趋势与基本道路。文章在明确了否定之否定原理的研究对象之后,还对否定之否定的动力、内容、形式与特点等理论问题作出了一以贯之的阐释。文章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基本阶段与“自然阶段”、基本形态与非基本形态等作出了明确的划界,从而,在否定之否定问题上,把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在“实践辩证理性”的哲学范式中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