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模糊语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语言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崭新的领域。语言的模糊性是随着模糊理论的建立而被提出来的。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在多值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模糊集合”的概念,认为模糊类别是其界限不是泾渭分明地确定好了的类别;在自然语言中,句子里的大部分词是模糊集合的名称。他的这一理论不仅使人们在辩证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相互关系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还在理论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使模糊语言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模糊语言的存因、地位、类别、特点、修辞作用,及其与“确定”(精确、明确)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促进模糊语言的广泛运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模糊逻辑是一个新的逻辑分支。本文试图对模糊逻辑的一部分——模糊概念作一具体的分析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论述:从哲学认识论、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模糊概念”作了界定;运用模糊数学集合论方法对模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了具体的描述研究;对模糊概念的论域和系统作了区分,并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模糊概念在种类上不同于一般概念的特殊性作了具体描述。  相似文献   

3.
20 世纪60 年代之后,涌现出了尝试以非经典逻辑为基础逻辑来拯救集合论的热潮. 在这一时期,诞生了模态集合论、弗协调集合论、直觉主义集合论等一些基于哲学逻辑的集合理论. 模态逻辑是在经典逻辑的基础上增加模态算子形成的一种二阶逻辑,因此,它是一种比经典逻辑强的逻辑.模态集合论相对于公理化集合论是一种加强了基础逻辑的公理化集合论. 与ZF公理化集合论用公理限制集合的方法不同,弗协调集合论也是一种改变了集合论的基础逻辑,选择了可以容纳或处理矛盾的弗协调逻辑,这样即使集合论中出现矛盾也不会使整个理论陷入不足道的困境. 由于在直觉主义逻辑中排中律不成立,所以直觉主义逻辑是一种比经典逻辑弱的逻辑. 直觉主义集合论相对于ZF公理化集合论是一种减弱了基础逻辑的公理化集合论.  相似文献   

4.
用范畴与模糊语义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汉语新词,是为新词语的研究探索一些可行的新方法和观察角度———这种新的方法旨在通过考察范畴与模糊语义之间的关系,从认知本体?认知模式及社会文化三方面分析了都市新词语某些典型的模糊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在思维或议论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涵义的情况,即一词多义的问题。虽然某个多义词有哪些具体的涵义,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属于逻辑学的研究范围;但是,一个多义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或者说,一个语词是表达集合概念?还是表达非集合概念?却是逻辑学所感兴趣的,并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模糊集合论”诞生后很快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原因在于它涉及到人类思维的特性。“模糊化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活性特征”的问题的提出,使“模糊集合论”成了当前信息革命和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研究的核心。对“模糊集合论”的研究,不仅给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带来了重大变化,也给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带来了突破性进展。模糊思维、模糊控制、模糊语言等问题的提出,为我们解决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这儿,我们着重从文学语言的模糊性来谈谈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伍铁平教授的学术成就是,伍教授最先把模糊理论引入我国,建立了模糊语言学这一新的学科;又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方面,率先提出了全新而独特的见解,打破了由一种观点独霸学术界的现象;本文还介绍了伍教授在语言类型学、比较词源学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模糊语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模糊语言的研究和运用自一九六五年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应用数学系、自动控制论专家查德,发表了《模糊集合》一文后,开始在数学领域里建立起一个分支,即模糊数学。他列举了星鱼、霉菌鱼等。认为它们是处在一种界限模糊不太分明的地位,他认为总鳍鱼的发现,使鱼类和两栖类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这是他作为模糊数学的基本论据。同时,他还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大部分是模糊集的名称,而不是非模糊集的名称。”随之,在语言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不少语言学家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哥根的《论模糊机器人的设计》、威尔勒的《自动机与语言学中的模糊概念》等,都论述了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和未来程序语言的模糊性质的问题。接着,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派克更充分肯定了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此后,模糊语言学就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我国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在历史文献上没有记载,可否追溯到两千年前孔丘在这方面的一些言论。他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主张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用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经雷马克为代表的美国学者提出以来,为比较文学引进了新的研究视角,创辟了新的领域和境界,但在很多方面也一直受到学界的争议。首先,跨学科研究使比较文学学科本身形成了无限的扩展性,从而让学科界限变得模糊甚至不再存在;其次,跨学科研究也容易使比较文学研究形成对"文学性"的丢弃,对"可比性"的忽视,使文学文本沦为其他学科的研究资料;最为严重的是,它漠视了比较文学学科所要求的研究对象必须具备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或跨文明等"跨越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的、可实现安全的公钥密码体制,在采用原有的公钥、私钥的基础上,增加数量庞大、开销极低的公开参数集合;在每加密一批数据时选择一组新的不重复公开参数。提出了判断4次同余方程解结构及其求解的线性时间快速算法,以实现公开参数集合的操作。该安全方案可以主动抵御选择明文攻击与各种选择密文攻击,包括IND-CCA2,并且可以达到类似一次一密的安全效果。对于大批量数据的加密解密,计算和存储开销集中于第一个数据,自第二个之后只需要简单的异或操作;可应用于如RFID标签的低端产品或如无线网络等计算、存储、带宽等资源受到极大限制的设备中。  相似文献   

11.
弗协调逻辑的产生,引发了我们对如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弗协调逻辑有无产生的必要?弗协调逻辑与经典逻辑的关系如何?弗协调逻辑对矛盾律普遍性的置疑是否意味着逻辑规律是可修正的?  相似文献   

12.
《安娜·卡列宁娜》中安娜的悲剧是一个伦理选择的悲剧。安娜的悲剧产生于19世纪俄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这种伦理环境使她一方面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产生了朦胧的自我意识,敢于追求新生活。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打破了俄国上流社会的伦理禁忌,使她陷入两难的伦理选择之中。安娜勇敢追求爱情的行为使自己、弗龙斯基、卡列宁的伦理身份发生了变化,引起伦理混乱,最终酿成悲剧。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中心,客观上形成发展经济的市场。从集合论的观点看,城市是一个市场集合。一般来说,集合是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或是按照某一法则进行研究的对象的全体。构成集合的事物或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城市市场集合的元素是相对独立的某个市场,如商品的生产市场、交换市场、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市场元素不断增多,诸如信息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等。它们的总和构成城市场的总集。研究城市市场问题应在分析城市市场元素的基础上,综合研究整体城市市场集合。本文试图对城市市场力进行探讨性的研究,以便对城市市场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集合"已成为现代数学的核心概念,它是人类认识事物、现象等的一种模式.迄今科学家们提出了三种重要的集合概念Cantor集合、Fuzzy集合、Extension集合,在每一种集合上建立一种数学,集合之拓广推动了数学的长足发展.建立在Extension集合之上的可拓数学既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某种创新,也是科学方法论的创新,开辟了运用数学语言、数字符号描述事物可变性的途径和方法.对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可变性的哲学意蕴,以辩证的思维观、科学的哲理与方法研究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模糊数学是由美国电子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教授查德创立的。1965年他发表的著名论文——模糊集合,第一次引人注目地提出了模糊性问题,并给出了模糊概念的定量表示法,从此诞生了一门新的数学分支——模糊数学。它是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中的数量关系与规律的数学。这里所说的模糊性主要是指客观事物所固有的性状和类属的不分明性。模糊数学的诞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区间直觉正态模糊环境下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新的信息集成算法,并构建了一种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首先,定义了区间直觉正态模糊数的概念,探讨了其运算法则和性质;其次,提出了区间直觉正态模糊信息集成算子,包括区间直觉正态模糊加权平均(IVINFWA)算子和区间直觉正态模糊加权几何(IVINFWG)算子,并探究了它们的优良性质以及这两种算子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基于提出的这两类算子,建立了一种新的区间直觉正态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实例,对决策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7.
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以此为基础,研究怎样用关联理论解释外交模糊言语。以实例为证,发现"模糊"与"明示"并不对立,在很多交际场合,特别是一些外交场合,"模糊"言语比"明确"言语更具有关联性,因为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所使用的语言形式,而是交际参与者们认为重要的语言信息。因此模糊言语能够提供新的相关信息甚至比"明确"的语言更多的信息,使受话者通过最小处理努力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8.
粒集及其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已有的有关粒计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粒集的概念,并利用统一集的形式对粒集进行了描述,即是(U,D,B,J),其中U是论域,D是描述域,B是由D到U的映射,J是约束。由此出发,分析统一集与粒集的异同,给出与粒集相关的一些概念,描述了用粒集形式来表达其他各种各样的集合,诸如经典集合、模糊集合、可拓集合、V ague集合、粗糙集合等。粒集理论为粒计算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粒计算确立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呼吁追寻和挽救传统乡村民俗文化的同时,发现都市中的传统民俗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给民俗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日本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首先在都市民俗文化存在的空间——都市及都市与乡村的关系、都市民俗文化的历时变化——都市化与近代化、都市民俗文化本身的范围等三方面实现了理论研究上的突破。我国在此虽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显然还存在概念模糊、理论零散等问题,从日本的研究成果中我们或许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词语在法律英语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给法律英语模糊词语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时可针对不同的模糊现象采用相应的翻译技巧,使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读者对模糊词语的反应保持一致,从而出色地完成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