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平 《世界民族》2004,(5):62-67
现代越族又叫“京族”和“安南族”。操岱依—泰语言的民族称他们为“交人” ,苗族和瑶族称他们为“交趾人”。现代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 ,占越南全国人口的 90 %以上。关于现代越族的起源与形成问题 ,已有许多学者做过论述 ,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说透。例如 ,人们一般都认为 ,现代越族是由古代越人中的一支演变而来的。但是 ,对于古代中国的影响对现代越族形成的作用 ,却还论述得不充分。笔者拟对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国秦、汉时期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南半岛北部地区曾经分布着一些被称为“越”的民族群体。由于这个民族群…  相似文献   

2.
京族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人口为1.88万,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江平镇,其余散布于防城县城、钦州、东兴等地。京族过去称“越族”,1958年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的祖先约在16世纪初由越南涂山等地漂流到广西北部湾的三个小岛的。京族人和以后陆续迁到岛上的汉族、壮族一起开发和建设,使其繁荣起来。由于京族主要分布在这里,这三个小岛又被称为“京族三岛”,现隶属广西防城港市。京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京语,属系未定,与越南语基本相同。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文,也使用汉语粤方言。京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  相似文献   

3.
京族三岛的旧事新闻图·文/本刊记者黎曦通讯员刘友义京族三岛:指尾、巫头、山心三岛。位于北部湾西南部,紧邻越南。是1.2万京族人口的唯一聚居地。京族人主要从事渔业。1995年8月,“京族三岛”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批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近两年来,每年到此旅游...  相似文献   

4.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的民族政策及其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在战争时期及和平建设时期一直得到越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79年,越南政府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特点、文化特点和民族意识三项原则,正式划分了越南的54个民族,并公布了各民族的名称:京族、岱依族、泰族、芒族、华族、...  相似文献   

5.
刘稚 《世界民族》2002,(4):46-49
一、分布与族称越南的泰族有1040549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2.27%(1989年人口普查统计数,下同),仅次于京族和岱依族,是越南第三大民族。越南泰族主要分布在越南的西北部地区,按各省泰族人口的数量排序如下:山萝省376037人,义安省213604人,清化省177836人,莱州省156532人,老街省37485人,安沛省34564人,和平省25923人。此外,在西原地区的林同、多乐等省也  相似文献   

6.
我们京族聚居的(氵万)尾、巫头、山心和潭吉四岛,地处祖国北部湾的西端,与越南一衣带水,鸡犬之声相闻,涉水可渡. 我们的祖先15世纪始为生活所迫,陆续从越南的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迁来,所以历史上与越南有许多亲朋故友的关系,相互通婚也很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四岛上的1500多户京族中,与越南人民有亲缘关系的就有900多户. 历史上,京家人早在抗法战争中,就参加了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同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斗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京族青年、岭南大学生刘振超,从广州回到家乡山心岛,协同农民协会组织领导京族人  相似文献   

7.
族群认同的血缘性重建--以海村京族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49年以来海村京族人族群意识的变化进行了考察。认为,客观文化特征的不断消退,族际交流与族群互动的日益频繁,族群认同上功利性取向的不断增加以及“法定”的民族属性对京族认同的冲击,使海村京族人的族群认同面临表述上的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海村京族人不得不重新利用血缘关系的不可替代性来重新构建其族群认同,并以此为基础复兴京族传统文化,强化族群成员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8.
京族是广西的少数民族,主要住居在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镇,其中最集中的是该镇巫头、山沁、万尾三个半岛.据考察,京族的祖先系16世纪由越南北部山区迁移而至,曾称越族,1958年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人口在其四百余年的历史过程中,伴随其人口活动特有的自然环境、尤其是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演进和相互作用,逐步形成了本族特有的人口特点.揭示和研究这些特点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京族人口的现  相似文献   

9.
平时,听一些人把我国的朝鲜族简称为“鲜族”,不仅口头上用,而且在户口簿、粮证、机关行文和报纸上也往往出现这个字眼,这是错误的。“鲜族”并不是朝鲜族的简称。解放前,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者把朝鲜族说成是日本人“鲜系”;解放后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历史上与肃慎族有着渊源联系和文化传承关系的一系列民族的族称与族源神话作了系统考察,从而理顺了“肃慎”族称所具有的“既为箭人亦为东人”、“东阳”、“阳鸟”三层含义之间的原初与引申、借代的关系,梳理了“挹娄”、“满洲”对“肃慎”多重含义各有侧重的承继渊源,揭示了“布库里雍顺”神话中所蕴含的神圣的生殖与太阳神使者崇拜内容,探索了肃慎系诸族之族源神话由以太阳神为主宰向以幽冥神为主宰循环演进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越南的岱族     
岱族是属岱—泰语族的一个少数民族。它在越南各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现约有80万人。岱族是一个十分淳朴的民族。岱是所有岱族人聚居地区普遍使用的自称,仅少数地方有其他的名称,如偏族(居住于平辽、广宁等省的岱族的自称)、岸族(居住于高平省岱族的自称)、土佬族、都依族(居住于  相似文献   

12.
京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群体,我国的京族主要聚居在北部湾西南沿岸地区,世代以捕鱼为生。近现代以来,京族的语言使用经历了从母语“京族话”、粤语“白话”到普通话的拓展。伴随着语言使用习惯的改变,京族自我认同的内涵不断丰富,逐渐从“落后的少数民族”成长为“有文化的中国人”。京族的语言使用及其自我认同的演进,既是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也体现了当地人在现代国家语境下重新建构自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有机会来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作客,你便会在蒙古族牧民居住的蒙古包或房屋门前,看见两根高高栽立着的旗杆,蒙古人称之为“玛尼宏”或“桑更苏日”。这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特有的标志。 玛尼宏通常是指顶端装有三叉铁矛的两根旗杆,以及拉扯在两杆之间的细羊毛绳上悬挂着的蓝、黄、绿、白、红五彩小旗,每面小旗  相似文献   

14.
达斡尔族是我们伟大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达斡尔” (Daur)是达斡尔族人的自称。“达”为“从前”或“原来”之意,“斡尔”为“住处”之意,“达斡尔”含意为“原来住处的人”。达斡尔族人民有语言无文字,过去由于音译不同,在一些汉文的记载中,曾有达古尔、达呼尔、达瑚尔、达胡尔、达呼尔、打虎儿、打虎里、打虎力、达虎里、达瑚里、达呼里、达乌里、达古里、达乌尔等二十多种写法。“达斡尔”这一族称最早见于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妇女“经商术”一瞥/黄琳娜 近几年纳西族一些干部和群众一谈到市场经济,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唉!我们纳西人不会做生意!”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作为一个汉族,从小在丽江长大,又做了纳西人的妻子,平日来往最多的是纳西族妇女。大量事实证明,就纳西族妇女而...  相似文献   

16.
"哈节"是我国京族重要的祭祀海神的节日,与我国东兴京族隔海相望的越南万柱也有类似的节日.本文通过对越南万柱"哈节"的实地考察,分析其祭神仪式的举行过程和文化内涵,在归纳两地哈节的不同之时,重斯讨论越南万柱"哈节"的名称及内涵.  相似文献   

17.
越南山区居住着一个善于捕捉和驯养野象的居民群体——莫侬族。莫侬族是我国中部高原生活历史最长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多乐省拉格、莫达格、达格农、达格民、格荣白格、埃阿苏布各县,还有一部分居住在小江省北部和林同省西南地区。莫侬族约有4.5万余人。莫侬语属孟-高棉语族南巴那语支。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以来,由于居住分散,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受到限制,莫侬族被分割  相似文献   

18.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代的少数民族,史称“百越”,指明其中还包括有很多族团。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中国民族史》指出在春秋有于越,战国有杨越,汉有瓯越、闽越、南越、骆越,三国时尚有山越。其分布地区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越南或至安徽、湖南诸省。他把“百越”和华夏、东夷、荆吴并列为汉族四大来源。  相似文献   

19.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往往以山川河流之名而称姓氏。本文主要就达斡尔族“哈拉”、“莫昆”组织的由来及其职能作一简述。一、哈拉和莫昆的由来“哈拉”即达斡尔人的姓。据说是来自他们原籍的地名。如:精奇里姓人因其祖先曾住在精奇里河边,因而姓...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论述居住在泰国东北地区南部的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及文化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在曼谷王朝尚未改变政体的五世王时期,该地区被称之为“山林高棉之都”,即现在的素林府、四色菊府和乌汶府(旧称德萨乌隆城)的一部分。在上述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有:奎族(kui)、高棉和老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