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以中国国际化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国际化企业的国际化感知风险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从国际化感知风险概念出发,通过引入企业资源能力(调节变量)和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中介变量),剖析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化感知风险与国际化绩效关系整合研究框架。通过对463家中国国际化企业的数据研究发现,国际化感知风险与国际化绩效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国际化感知风险不仅直接作用于国际化绩效,而且还经由企业的市场进入模式间接作用于国际化绩效,即市场进入模式的中介作用显著;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的作用受国际化经验的调节,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的回归系数是国际化经验的二次函数。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通过开展不同模式的国际研发活动以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从投资角度,任何一种模式的国际研发都是风险承担活动,且每种模式的风险水平不同。然而,现有研究对企业承担其背后风险的解释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采用企业行为理论,利用2008—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374个观测值构成的截面数据,探讨正、负绩效反馈对研发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以及东道国环境不确定性的竞争性调节效应——威胁机制还是机会机制?研究发现,正绩效反馈越大,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跨国技术合作、新建海外子公司研发部门等低风险模式;而当进入技术环境不确定性高的东道国时,正绩效反馈、负绩效反馈幅度越大越有可能选择跨国技术并购、新建海外研发机构等高风险模式。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研发国际化模式选择的解释机制和企业行为理论的适用范围,为管理者制定企业决策、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激励和指导政策提供了科学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国际化是否有助于企业提高绩效?本文回顾了已有文献中关于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各种不同观点——两者正相关、负相关、倒U形关系、U形关系、水平S形关系、N形关系、甚至不相关,其各自的理论与实证依据,以及中国的相关研究。本文提出两者关系差异结果来源于三方面:1.模型形式的确定:即主关系模型为线性(正相关或负相关)、二次方(倒U形或U形)还是三次方(水平S形或N形);2.指标体系的构建:即解释变量"国际化"和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的指标选取与合理测量,其中国际化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国际化深度指标、国际化广度指标、国际化复合指标三种,企业绩效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会计指标、市场指标、综合指标三类;3.调节变量的纳入:国际化—企业绩效的关系除受国际化阶段和测度方式影响外,还受宏观层面的投资区域、投资产业、投资母国、东道国制度,及企业层面的进入模式、国际化节奏、产品多元化、无形资产投资等调节因素影响,选取合适的调节变量进入主关系模型,也将是本问题研究的重要突破点。本文据此建立了一个揭示"国际化—企业绩效"关联机制的融合性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奠定工作基础和提供参考启示。  相似文献   

4.
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关键风险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识别是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时进行风险管理采取的首要步骤,也是进一步实施风险防范与规避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为研究背景,在对国际风险分类与识别进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对企业在采取不同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加以识别,并对关键风险进行聚焦探析.  相似文献   

5.
企业国际化中人力资源实践如何影响绩效,既是一个国际企业管理问题,更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中心问题;因为任何一种国际化战略的成功都离不开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而成功的跨国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选择也主要取决于它能否更好地支撑其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本文以100家在华跨国企业为研究样本,在战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SIHRM)的框架下,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为主要研究问题,构建层级回归模型,通过实证检验考察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不仅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整合程度有关,而且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国际化程度之间存在积极的联系.该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战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以提升组织绩效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所有制性质、制度环境与企业跨区域市场进入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经济中企业所有制性质与外部制度环境差异对企业战略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资源依赖理论和制度理论,探讨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房地产企业在跨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上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区域制度环境对这种差异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民营房地产企业发生跨区域经营的概率显著高于国有房地产企业;国有房地产企业倾向于选择对目标市场经营活动较高控制程度的跨区域市场进入模式,而民营房地产企业则倾向于选择对目标市场经营活动较低控制程度的跨区域市场进入模式;当房地产企业进入制度相对完善的区域时,尽管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仍然更倾向于选择低控制市场进入模式,但是两类所有制企业的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差异显著缩小。  相似文献   

7.
风险感知是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时进行风险管理采取的首要步骤,也是进一步实施风险防范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回顾Miller、Keith D.Brouthers等学者国际风险理论的基础上,依据Johanson国际化渐进理论尝试构建企业国际化进入程度与一体化风险感知的整合模型,并通过描述性案例研究对模型进行模式匹配分析。本文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际化进程为研究主线,将其国际化进程分为艰难探索、横向拓展和纵横延伸3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关键风险及其防范进行观察,通过基于风险感知与防范的案例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并得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风险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传统理论认为,新兴市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前,与本国市场中的外国跨国公司进行合作的内向国际化有利于企业的跨国经营。但是,研究者逐步认识到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尽管与外国跨国公司的合作有助于获得国际经验和知识,但企业也会在合作过程中感知到劣势,并因此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鉴于此,通过加入时间和空间维度,本文对现有外来者劣势理论进行了拓展,提出了新兴市场的中小民营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前的内向国际化过程中存在"前发外来者劣势"(pre-entry perceived foreignness,PEPF),探讨了内向国际化经验对PEPF及PEPF对进入模式的影响关系,并检验了PEPF在内向国际化经验和进入模式间的中介作用。通过对144家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与外国跨国公司的合作时间会导致企业前发外来者劣势感知的升高;合作时间越长,企业越倾向选择出口、设立代表处等低控制型进入模式;前发外来者劣势完全中介了合作时间与进入模式的关系。本文因此提出了内向国际化中被忽略的劣势感知问题,并为内向和外向国际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观点。本文结果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认识前发外来者劣势及其发生机制,对企业及早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不必要的、消极的劣势感知,提高外向国际化水平具有管理启示;而且,对政府制定提高中国企业内向国际化合作水平的扶持政策以及强化国际自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2006-2010年期间上市的所有民营公司为样本,探讨民营企业在母国的政治关联对其国际化成长的促进作用与机制,并通过细分国际化的维度,考察了在母国具有政治关联与不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在国际化战略层面提升企业价值的具体路径差异。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企业国际化对企业价值总体上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国际化深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国际化广度对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第二,民营企业在母国的政治关联对其国际化程度总体上不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进一步发现,民营企业的母国政治关联对国际化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却显著地负向影响国际化广度;第三,母国的制度环境对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与国际化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对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与国际化深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对于政治关联与国际化广度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第四,总体上,相对于不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而言,在母国已构建了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所实施的国际化战略更有可能带来公司绩效的提升。我们进一步发现,政治关联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深度对企业短期经营状况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但长期而言,政治关联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深度对公司的市场价值却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而在母国无政治关联型民营企业的业绩受到国际化广度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国际化深度对企业绩效却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验证了民营企业在母国的政治关联对其国际化路径或模式选择具有显著的调节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益民  方宏 《管理科学》2018,31(2):83-95
 传统的国际化理论模型长期用一种刻板、静态的思想对国际化活动进行思考,事实上,企业的国际化成长过程存在着复杂的、多元的国际化行为组合和行为序列模式。即使在国际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化过程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组织绩效。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体现出的“加速”和“跳跃”特征令世界瞩目,但少有研究关注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背后的管理者决策逻辑。而且,目前相关研究大多基于管理者理性人假设,忽略了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对国际化过程特征的影响。        基于高阶梯队和行为金融等理论,探讨高管过度自信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和节奏等国际化动态过程特征的影响,并考察在内部股权结构和外部国际化压力的双重情景下该影响机制的变化情况。以具有国际化行为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手工整理获取2007年至2013年301家上市公司国际化过程面板数据,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管过度自信与国际化速度和国际化节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高管过度自信心理会促使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的速度增加,不规律性增强;②内部国有股权比例增加显著增强高管过度自信对国际化速度和国际化节奏的正向影响;③企业外部产业国际化竞争压力显著遏制中国企业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国际化速度和国际化节奏的正向影响。        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和管理情景下,讨论高管过度自信心理对企业国际化过程特征产生的影响,验证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扩张背后存在的高管非理性因素,为行为金融理论和国际化过程研究等相关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推进做出了贡献。另外,探讨内部股权和外部产业竞争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治理和产业竞争的相关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于高管团队管理和企业国际化决策管理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向毅斌 《经营管理者》2013,(13):139-13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与国内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需要正确选择国际化经营的市场进入方式。本文将从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市场化进入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研究,对如何正确选择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市场进入方式进行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范建亭  刘勇 《管理科学》2018,21(6):110-126
"国际化战略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其中尚缺乏对不同发达程度国家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的经验证据.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为样本,在统一的研究框架下检验了国际化与绩效之间关系的中外企业差异.研究发现,在整体关系上,发达国家企业的国际化提升了企业绩效,而中国企业则相反;在曲线关系上,发达国家企业的国际化与绩效之间呈现出N形关系,而中国企业的曲线关系假设并不成立;资产密集度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国际化与绩效之间关系具有正调节作用,而对中国企业则相反.针对这些差异,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研究结果有益于理清国际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也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国际化战略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其中尚缺乏对不同发达程度国家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的经验证据.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为样本,在统一的研究框架下检验了国际化与绩效之间关系的中外企业差异.研究发现,在整体关系上,发达国家企业的国际化提升了企业绩效,而中国企业则相反;在曲线关系上,发达国家企业的国际化与绩效之间呈现出N形关系,而中国企业的曲线关系假设并不成立;资产密集度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国际化与绩效之间关系具有正调节作用,而对中国企业则相反.针对这些差异,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研究结果有益于理清国际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也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因素相关理论对温州企业两种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有利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温州企业国际化经营阶段转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制度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进行对话,从合法性视角构建中国情境下制度环境、风险感知与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之间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117份有效问卷,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制度环境、风险感知对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的"形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是影响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强制制度对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规范制度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在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过程中关系风险感知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而绩效风险感知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背景下不同类型企业组织创新气氛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组织创新气氛是影响组织创新绩效的重要组织因素。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对我国背景下不同企业类型中的组织创新气氛差异进行了分析探索。研究者依据企业所有制结构、所属产业、企业发展阶段等类型不同,对企业中的组织创新气氛感知评价差异进行假设验证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对中国背景下企业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扩张、获取海外资源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制度嵌入以及相应的制度压力。基于全球合法性构建的战略考虑,企业会选择母国社会责任脱耦(即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做”)与社会责任报告(“说”)不一致)回应母国和东道国制度逻辑冲突。文章基于制度逻辑视角,利用2011—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研究样本数据,分析了国际化程度对于母国社会责任脱耦的影响,检验了行业竞争压力和制度差距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1)随着国际化程度加强,企业在母国市场的反应性社会责任脱耦减弱,而战略性社会责任脱耦加强;(2)行业竞争压力削弱了国际化程度和母国反应性社会责任脱耦的负向关系,而对国际化程度和母国战略性社会责任脱耦的正向关系具有强化作用;(3)制度逆差对于国际化程度和母国反应性社会责任脱耦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如何通过社会责任战略回应国际化的复杂制度压力和合法性要求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IT企业技术获取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获取模式是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组分,对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我国的IT企业为研究对象,将技术的获取模式按照企业研发力量的参与程度划分为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和外部购买,调查分析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选择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发现:除了内部研发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显著正相关外,其他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则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产业特点以及生命周期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零售国际化是国际知名零售品牌的常规发展战略,但目前中国零售企业不仅难以走出国门,甚至难以实现全国性跨区域经营.本文以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为理论框架,以中国近年来罕有的快速实现了零售国际化扩张的名创优品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国零售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影响因素和管理策略等问题.案例研究表明,名创优品在信息化加载的虚拟零售企业模型指导下,通过加盟模式创新、供应链整合能力输出和品牌输出,实现了外部门店快速扩张,在内部通过双元性创新能力完善其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不断提升供应链和品牌价值,保证了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以及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一工作弥补了当前零售国际化研究中聚焦西方企业而缺乏中国案例的不足,也间接构建了一种零售国际化战略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企业国际化理论和双元性理论,选择2家渐进国际化企业和2家天生国际化企业,探讨企业在产品-市场决策情境下实现双元平衡的模式及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国际化企业通过结构和间断2种路径实现双元平衡:2类企业都存在基于不同阶段的间断双元模式,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开始国际化的时候选择的活动内容不同;2类企业都通过基于产品-市场职能的结构双元来实现双元平衡。研究展示了探索与开发、国际化知识在企业国际进程中的平衡模式及过程,深化了双元理论在国际化商务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