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城市是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也是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载体。它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强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小城镇是城市的雏形,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则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正愈来愈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因此,笔者对桐庐县城市化建设问题作了点粗浅的调查分析,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许明娟 《浙江统计》2013,(12):11-13
摘要:本文根据完善后的浙江省新型城市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2年全省及11市的新型城市化进程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需注意城市之间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之间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内部注重建设和管理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际通用的监测城市化进程的指标主要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表示.该指标只笼统地反映了人的要素在城市的聚集状况,无法综合反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城市的聚集和幅射发展各阶段的状况,也无法反映城市经济圈内中心城区与圈层区域的要素聚集和扩散程度.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城市化进程的综合监测指标体系,对城市化演进阶段以及城市经济圈内圈层结构演进程度做出判定,为政府规划和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产业结构演进的城市化响应强度指标,研究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产业结构演进城市化响应强度的空间差异及变动趋势,并使用空间Durbin模型方法,对产业结构演进城市化响应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显著地提高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城市化响应强度,产业集聚与政府干预仅间接提高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经济增长速度则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空间分异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日益显著,并对居民的集群效应不断提高.近年来,古城西安通过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城市居住圈层正经历着分化与重构,故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西安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设水平和区位地租是西安市居住空间分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的家庭式迁移城市是真正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途径,而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农民工的新生力量正在逐渐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中坚力量,其家庭式迁移城市的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恰恰是政府制定政策以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有序转移的最根本依据.以西安地区为例,通过对西安城六区进行间卷调查,利用1 040个农民工样本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式迁移城市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发现职业收入、外出务工时间、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家庭迁移城市有重要影响,年龄、婚姻状况、户籍制度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2014年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为样本,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模式均有显著差异.工业化对空气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影响模式为正向线性;城市化对空气质量具有间接影响,其中,人口比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为负向线性,人口密度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人口密度影响拐点的置信区间为(363,1232)人/平方千米,2014年,有64个城市在此区间内,需要决策者重点关注.本文的创新在于首次将SEM引入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研究领域,在实证分析中揭示出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不同路径与模式;并提出,城市化率的提高和第二产业比重的降低均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从改善空气质量的角度,应将集中型城市化作为我国城市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城市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国际标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城市化主要是工业化推动的结果,而我国工业化仅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短期影响因素、且相关程度较低、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发展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对部分地区小城镇的普查资料,回顾和总结我省小城镇建设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对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发展成就的描述,阐述了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意义。最后就我省九十年代小城镇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小城镇发展的创新机制,以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提出了若干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基于杭州桐庐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通过对其城市化建设有利条件以及农村人口转移难、小城镇功能较弱等难题的分析,提出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城市;融入"长三角",接轨大都市;处理好建设新农村与城市化的关系;以产业集聚推进城市化建设等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在其各种各样的定义中,较为主要的提法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社会、人口、空间及经济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城市化水平即指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对它的测度一般采用城市地区人口占地区人口的比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12.
政府推动型城市化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撤县设区”改革的政策实验,使用一种纯数据推动的合成控制评估思路,分析了政府推动型城市化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在大多数地区发挥了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和援助作用,但是短期内未能带来人口的实质性城市化;②在影响渠道上,这一城市化进程增强了县域财政的收支能力,同时强化了辖区政府在公共服务事务上的支出,进而发挥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在政府推动型高速城市化背景下,需要警惕假性城市化及延缓县域经济发展的双重隐患,过快或干预过多的城市化模式也可能会损害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白文秀 《四川省情》2003,(11):30-32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种转化的深刻内涵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转化,而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也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由于特定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原因,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世纪头十年,我国将进入以城市经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模与集聚经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3~2008年广东省21个、珠三角9个、非珠三角12个、广深珠3个城市市区的平行数据,计量分析了集聚经济与城市规模、资本、失业率、城市发展程度等的关系。结果显示,不论城市发展程度城市规模对城市集聚经济都有显著正影响;而资本对集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非珠三角城市;失业率与集聚经济有负向关系;城市发展程度对集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珠三角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大力发展知识性服务业都是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5.
陈健 《统计与决策》2015,(2):144-146
基于我国跨省份面板数据,文章通过实证,重点关注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结论表明:控制相关因素,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存在,尤其对工业化后期阶段地区。比较而言,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化发展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地区更明显;但市场化与一体化程度加强则是促进分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扩张,进而生产性服务业表现为对城市化发展促进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发展市政债券加速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焰  贺煜 《江苏统计》2001,(4):8-10
“十五”规划在第七点中提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 ,作为我国经济持久发展的动力。然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鉴于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现状与主要制约因素 ,本文认为应首先加速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 ,增强城市增长极作用 ,最终达到提高城市城市化水平的目的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发行市政债券的方式来募集资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区域内城市面临着复杂的利益冲突。文章以成渝经济区15个城市和6个城区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群利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市场化、政府垄断以及城市化因素在成渝经济区统筹城乡一体化下对城市群利益均衡的作用机理,并用经济学图形在城市和城乡两个维度上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各省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借助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各省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与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并进一步挖掘耦合协调背后的滞后因子.研究发现:①时序特征方面,受金融危机、经济下行等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支出水平是影响社会保障的主要因素;②空间格局方面,经济发展市际变动明显,大致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格局特征.社会保障首位特征明显,总体空间格局保持相对稳定.③市际耦合方面,上海属于优质协调类型;江苏、浙江属于中级协调类型;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贵州省属于初级协调类型,而云南属于轻度失调类型;④滞后因子方面,长江经济带大部分省市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型,而江苏、浙江、湖北和湖南则属于社会保障滞后型.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和产业发展进程中均呈现集聚经济特征,城市化发展中的要素集聚对集聚形态下的产业层次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基于2005—2012年西北地区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产业升级的推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带来的要素集聚对产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同时城市化集聚对相邻城市的产业升级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利用空间阈值权重矩阵进一步分析后发现,600km以内时城市化发展对产业升级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但溢出效应随空间距离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超出600km之后转为负向空间溢出,同时城市化发展中其他结构性因素对产业升级存在空间效应,空间效应方向和趋势由于各结构因素的特征而有所差异。基于上述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柯善咨  韩峰 《统计研究》2013,30(3):64-71
本文根据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空间分布构建城市供求潜力指标,估计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供求潜力,分析和评价我国城市经济规模。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发展潜力差距明显,潜力较大的城市在空间上连片分布;城市供求潜力以重点城市和主要城市群为依托按点—线—面依次推进;我国城市系统空间分布与城市供求潜力显著关联。分析还表明,许多特大和大城市可能已经出现集聚不经济,而大批中小规模的地级城市则有尚未利用的发展潜力。本研究提供了新的统计测度,研究结果可为各地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优先发展城市、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