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岔乡农民无冬闲句容县统计局秦宝龙句容县三岔乡农民冬闲不闲,三千余名农民跨出家门闯市场.收入直线上升。这个乡的胜利村,多数农民有传统的联甲鱼手艺。冬至前,他们纷纷奔赴苏锡常、宁镇扬以及上海、安徽等地戳甲鱼。由于甲鱼卖价高,一个人一季的收人就可上万元。...  相似文献   

2.
陆康强 《上海统计》2000,(12):38-40
浦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浦东居民的生活状况自然是令人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完成的“’99浦东社会发展千户调查”中,有不少有关浦东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内容,下面让我们从其中几个方面的调查结果一起来看看今日浦东人.一、家庭收入调查显示,1999年度被调查居民的户均月收入为1689.79元,其中,户主为在业人员的家庭的户均月收入为2032.31元,户主为下岗人员的家庭的户均月收入为1164.42元,户主为离退休人员的家庭的户均月收入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显著提高,但不同收入阶层无论收入还是消费质量仍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城镇次低收入层(俗称"夹心层")居民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城镇"夹心层"居民是指收入介于低保层与平均收入线之间,家庭成员构成多为城镇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低收入群体。2011年城镇"夹心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59元,即月均1263元,  相似文献   

4.
农民土地性收入与社会保障支付能力之间的灰色关联的分析可以通过三步骤来分析:首先分析土地收入与家庭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家庭总收入与农民社会保障支付能力的关系,最后根据农民愿意支付的社会保障金额,建立农户收入与社会保障的灰色关联模型.结果表明:土地性收入在所有类型的收入当中与农户总收入的关联度最好,其次是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在社会保障品价格确定的情况下,提高农民来自土地的收益和工资性收益,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另外,转移性收入也与农民总收入有着较好关联,增加政府对农民的补贴是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农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是研究农民家庭生产、生活状况的社会经济调查,是各级党政领导研究农村经济问题、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1979年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和重建这次调查工作以来,经过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及消费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特别是由于失业、下岗、疾病等诸多因素,一部分城镇居民成为贫困群体。在促进和谐、关注民生的进程中,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生活状况值得重点关注。根据中卫市20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0%的低收入居民家庭人口多,就业人口少,收入水平低,生活状况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7.
2012年嘉兴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调查显示,嘉兴市区困难职工家庭有患病者的户数超过八成,家庭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收入水平总体偏低等.针对家庭成员的就业率不高、受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等问题,建议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制度等途径,改善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8.
改革、发展与城乡居民医疗健康的不平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学中,收入是衡量人们生活状况的核心指标,因为收入是我们实现许多目标的手段,缺少收入将使人们陷入严重的困境.但收入的作用也并非无所不能,正如森(2003)指出:"收入和财富既不能使任何人逃避疾病、年老和死亡这些不幸,也不能使任何人因无知、没文化和没有被启蒙而受到惩罚".正因为如此,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将预期寿命、收入、识字率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发展与否的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之和与农民工资性收入关系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的纯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本文在VAR模型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农民工资性收入与我国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之和同步发展变化情况。并阐述了它们相互变动对自身和对方影响程度的传导机制。以此为依据。提出农民工资性收入与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之和应折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逐年降低与农民的负担重有很大的关系。负担与收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负担重了,收入就少;负担轻了,收入就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减负就意味着增收。所以,帮助农民增收就必须先减负,减负是农民增收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农民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人格类型、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随机抽取吉林省各市、州470名农民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的平均水平;大多数农民倾向于内倾性格,情绪稳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农民工迁移演进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民非农业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工迁移正相关,农民非农业收入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农民工迁移发生的激励作用更大.通过chow's断点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1994年是农民工迁移演进的节点;以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非农业收入为因变量的农民工迁移演进函数在两个时期发生了变化;农民工迁移演进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制度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农村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科技等费用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显著.从长期来看,农村机械总动力每增长1%,将促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0.23%;农业科技费用支出每增长1%,将促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0.18%.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我区城镇居民收入在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的增长 ,不仅绝对额每年以 4 0 0— 50 0元的大额指标增加 ,而且在全国的位次从曾经全国各省区的倒数第一逐步上升到目前全国各省区的第 2 2位 ,使城镇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但由于基数偏低 ,绝对额增加的幅度并不十分占优势 ,相对而言我区城镇居民收入事实上与全国及其各省区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我区城镇居民收入的现状随着我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诸多相关增资政策的出台、落实 ,我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呈现刚性上升 ,并且增速保持略快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  相似文献   

15.
住户生活状况调查(以下简称"住户调查")是为政府了解民生、研究制定城乡统筹政策及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调查方法关乎数据的可靠程度,并对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在住户调查城乡一体化即将启动之际,新的《全国住户生活状况调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征求意见稿就此作了诸多改进,但有的问题未被触及或改进不够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是高质量开展工作所必需。一、存在的问题1、总体内居民家庭间的转移性收支的处理欠妥。《方案》将居民家庭间的赡养和经常性捐赠所得计入"转移性收入",而这类收入既可能来自总体(一个城市或县、一个省、国内)内,也可能来自总体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于农业的收入出现了负增长,但由于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长,使得农民人均纯收入不降反增,尽管增速不尽人意。1999-2000年,农业纯收入下降了131.6元,而同期,农民工资性收入则增加了187.7元。从工资性收入的来源渠道看,农民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从非企业组织得到和其他来源得到的收入都在增长,但增加较为明显的是农民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2000年,农民外出打工得到的收入人均达到240.3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0.7%。2001年上半年,农民外出打工得到的收入人均为111元,同比增长9.4%…  相似文献   

17.
四川农村流动人口的经济社会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作为全国人口大省.近年来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围绕农民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以湖南省的四个县386农民调查问卷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农民相对收入、年龄、性别、医疗可及性对中老年农民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是显著的.而绝对收入及婚姻状况与自评健康无显著关联,从而提出加大健康教育投入,关注弱势群体,加快实现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均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州老年人口收入现状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老年人口经济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其经济地位,对建立与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1998年7~8月间广州市老龄委和老年学会联合进行的广州城乡2000名(城镇1400名,农村6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资料,对广州市老年人口的收入现状及差异进行分析。 一、老年人口的收入来源及特征 根据实际情况,本次调查将城镇老年人口的收入来源分为九项,农村老年人口的收入来源为八项,调查结果见表1: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城乡老年人口的收入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城镇老年人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重庆农村居民收入构成状况的分析发现:劳务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是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究其原因在于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发展严重脱节,重庆市在劳务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从而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持久稳定增长.为此,文章提出了建立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结合的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