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其跨文化交流中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接触现状,分析探讨文化自信与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接触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自信,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接触对文化自信有着显著影响。具体来说,跨文化敏感度中的移情度、交际参与、尊重差异与文化自信存在较强的正相关;跨文化接触中的交流项目方式与大学生文化自信不存在显著相关,课程学习和书籍影视的两种方式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有显著正相关,且明显高于微信交流方式。对此,可从开展丰富多彩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强化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培养和加强线上线下跨文化类课程建设方面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跨文化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描述文化现象、参与文化体验、解释文化观念、反思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成为有意识的文化学习者、积极的体验者、理性的分析比较者,培养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以Patrick R·Moran教授的文化定义和文化教学实践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两个教学案例,论证一套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切实可行的科学、系统的文化差异教学模式,从而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实现文化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目前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在对深层的跨文化意识普遍薄弱。指出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中的深层文化,这里从价值念、思维方式、文化定势和非语言行为等深层的文化层面,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农业“走出去”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而文化差异对于农业“走出去”品种和技术的选择、劳资关系的处理、土地问题的处理、风险的应对以及国际舆论压力的化解都有所影响。为此,中国农业企业需要进行跨文化管理,首先应正确识别文化差异,其次招揽跨文化管理人才、进行跨文化培训与人才本土化,再次通过跨文化沟通与文化融合形成新的团队文化,最后将企业其他战略与跨文化管理进行协同。政府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农业“走出去”跨文化管理保驾护航,主要体现为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风险评估机构与保险制度、培育行业协会以及进行文化合作。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判断准则,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通过组织课前活动、进行文化背景介绍、端正学生对待文化的态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演进,中澳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澳人民在跨文化交流中有哪些心理体验,文化心理差异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如何创造更加适宜的异文化环境,如何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和谐,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从中澳跨文化交流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入手,对比分析中澳两国人的文化心理差异,并对中国文化进行一定的审视与反思,使中澳双方在多种文化价值观的碰撞中体认彼此的文化,重新定位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为不断增加的跨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教学是异质文化之间的互动。在多元文化框架下,跨文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实施跨文化教学的策略为:对比式跨文化教学、融合式跨文化教学和兼并式跨文化教学。在跨文化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开发本土文化英语教材等。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经济一体化中,跨国公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跨国公司在制定经营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和推行企业文化时不得不对文化差异因素予以充分重视.跨文化管理需要进行文化融合,保证公司战略在全球的实现并兼顾当地文化.在公司内部进行通过跨文化原因的识别、跨文化人力资源培训和整合企业文化进行跨文化规范;在公司对外公关中充分尊重当地文化达到跨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9.
中西企业文化的差异性表现在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决策方式、治理结构、效果标准、基本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同时,中西企业文化又有相互融合和借鉴的必然性、可能性和必要性。处于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理应重视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及其相互借鉴,通过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推进自己的文化创新和企业发展。一要研究西方文化,找准中西文化的结合点;二要重视跨文化沟通,建立现代的人力资源体系;三要进行企业文化创新,使之与思想工作优良传统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来疆中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该群体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社会环境、个体因素、语言障碍、原有的文化和心理四个方面是造成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采取差别管理与趋同管理,利用留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加强对留学生跨文化支持等方式,将有助于来疆中亚留学生顺利实现跨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