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栻以岳麓书院、城南书院、石鼓书院为基础,奠定了湖湘学派的初步规模,也使他自己逐渐成为集湖湘学派之大成的代表性人物。朱张会讲在湖南乃至全国书院和学术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书院与理学的一次完美结合,也可以说是书院与学术一体化机制形成的标志,更是湖湘学派终成盛大之势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试论湖湘文化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湖湘文化独具湖南地域特色 ,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近代以来 ,大批湖湘人才不断地涌现出来 ,使湖湘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当今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文化疾速碰撞、交汇、融合的历史背景下 ,湖湘文化又必然作出回应 ,完成自身的现代转型 ,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邓洪波 《船山学刊》1996,(2):242-243
1995午11月30日至12月1日,湖湘文化与书院学术研讨会在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会议由湖南省书院研究会、湖湘文化交流协会、(?)山学社联合主办。省内外从事书院和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87人到会,正在岳麓书院从事湖南近代书院改革合作研究的美国访问学者纽约市立大学教授ChanltonM,Lewis(中文名字卢其(?))先生也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8篇,并听取了43位代表的发言。讨论的主题有四个:湖湘文化的源起、内涵、特征及其影响,书院的文化特质与现代意义,湖南书院与人才群体兴起的关系及其对湖湘文化所作的贡献,湖湘学派在湖湘文化中的作用,兹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湖湘文化是在湖南地区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城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的湖湘文化,总是随着中华文化史的变迁、发展而不断地演变、重构.一方面,湖湘文化面临一场由伦理-政治型的传统湖湘文化转型为工商型的现代湖湘文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湖湘文化传统资源在现代文化转型与新世纪人类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被丢弃,而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5.
教育转型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时期我国教育经历的是转型性改革和发展。理论界关于教育转型有“文化转型”、“历史形态转型”、“知识转型”三种瑜瑕互见的理论观点。我国内地应被转型的“传统教育”不是“近代型学校”,而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学校教育;由它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社会的教育,这是当代中国教育转型的实质。教育转型的根本旨趣落实到实践环节中,首要的是育人目标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6.
略论湖湘文化对湖南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湖南教育源远流长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演进和嬗变的过程中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湖南教育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 ,二者相互影响 ,彼此促进。湖湘文化的传承是湖南教育发展的文化底蕴 ,反过来 ,湖南教育的发展又是湖湘文化传承的优质载体。本文拟从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的关系入手 ,阐析湖湘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揭示湖湘文化的传承是怎样为湖南教育的发展提供文化土壤的 ,并进而探讨在当今社会我们又将怎样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湖湘文化传统来为湖南教育的发展服务。一湖湘文化作为湖南这块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有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7.
刘茂松 《船山学刊》2000,(4):121-125
在大生产条件下,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文化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湖南是农业大省,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积淀深厚,对当前湖南经济由传统形态向现代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因此,科学地对待湖湘文化,扬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健康人格的文化圈,这对于湖南现代经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一、“李约瑟之谜”与“湖南后进之谜”解说 凡是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14世纪前,中国曾是一个经济和技术都非常发达的国家。同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和其他古代文明一样,中华文明起源于农业。早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8.
偏居一隅的湘乡东山精舍之为世人熟知,多是因为该校诞生了毛泽东、陈赓、谭政、箫三、易礼容等等国际知名校友。然而关于它的创举经历、与湖南传统书院的异同、在湖南维新运动中的历史地位等等问题,即使专门治湖南史者也往往不知其底里源流。笔者爬梳钩沉,实地访求,将近代湖南教育史上湮没不彰的具有独特历史地位的湘乡东山精舍还其本来面目,从中也可隐见之后该校人才繁兴的历史渊源。湘乡东山精舍由于办学较早,规模较小,所以现在各类教育书中多不述及,更未将之作为新教育的一个典型而专门提出。然而,它在甲午战后由传统书院向现代…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湖南人才荟萃,如群星璀灿,形成了一个影响近百年乃至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人才群体。这一现象的出现,固然是近代湖南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使然,但与湖湘文化的关系甚大。本文即从湖湘文化的一个角度——湖湘学风来探讨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形成的原因及其群体结构的人才素质,并就在这种学风背景中成长的湖南人才对湖南乃至中国的近代与当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诸种影响作一探讨,从中求得当代湖南人才培养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湖湘学风与湖南人才群体形成的机制作为文化史意义上的学风,是指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区的学术传统和学术风格。同时,它  相似文献   

10.
近代湖湘文化的开山祖王船山学说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正是近、现代企业家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价值核心,这种精神品质也是湖湘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而传统经世致用的思想路线,在湖南这块特殊的思想土壤中,所培育出来的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敢为天下先"等首创精神,凝聚成湖湘文化的鲜明特点.从清朝到现代的一些湘籍企业家身上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神品质,这对湖南企业家的成长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7.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的独立思想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围绕这部手稿展开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一般的研究通常只关注政治经济学转向的逻辑,而没有抓住马克思批判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之所以关注黑格尔的法哲学,除了受《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也与人的解放问题相关。后者构成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的关切。基于整体的思路,黑格尔将伦理国家作为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方案;马克思却通过内在的批判发现黑格尔的论证无法完成市民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因此,马克思不再将政治国家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在方法论上放弃了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方法,逐渐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