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艺术的本质是艺术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自古以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卓有建树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关于艺术本质的认识依然存在许多争议。人类的生命精神及其在实践过程中必然遭遇内在冲突,而艺术是人类解决生存困境,满足生命精神完满和谐需要的重要路径。艺术是人类与其自我精神相和谐的情意表达,本质在于满足人类身心和谐的生命需要。  相似文献   

2.
1人文精神是人类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表现,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主客体对象性关系,人们由于改造世界的生存需要而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的同时,其在实践中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又会激发新的需要,而这种对于自我需要的觉醒和内向观察及其结果,意味着人类开始从野蛮走向文明,人文精神也就开始萌芽了。  相似文献   

3.
常宗耀 《学术论坛》2007,30(11):55-59
人类在饱尝传统发展道路的惨重教训之后已经开始了深刻地自我反省.人类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矛盾,其中主要有人类的无止境需要与人的生理条件有限的矛盾;人类无止境的需要与自然资源有限的矛盾;人类生存需要良好环境与制造和使用技术物必然对环境污染的矛盾;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人的道德缓慢进步的矛盾;国家和阶级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实质便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间的严重冲突,并导致人的异化.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意义就在于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配合才能奏效。在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与促进条件中,人自身的主体意识觉醒、价值观念更新、活动方式转型、智能资源开发和人格全面发展是最关键的主体性因素和最重要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5.
风险生存及其历史扬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生存是全球风险社会条件下出现的一种崭新的人类生存方式,它在给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积极影响.风险生存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影响要求我们积极探寻扬弃风险生存历史之路.风险生存的扬弃,既需要实践为其提供现实基础,也需要人的努力为其提供主体条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扬弃风险生存,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人类生存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6.
形体美是一个具有历史发展性质的人类自我创造的产物。形体美的发现与创造,随着人改造世界、改造人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延续和发展。早在原始人类的生活中,在他们的劳动生产中,就已经出现了对自我身体形象的自觉认识。这种自觉认识,一方面是与原始人类的劳动活动相联系的认识发展的特定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人类审美创造活动的必然心理结晶。当人类在原始状态下开始并发展了自己的劳动活动之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便必然会走向对自我本身的特定认识道路,包括对自己身体的种种发现,并由无意识的发现走到有意识的自觉。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人自身的劳动活动,最终把人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与人类生存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食品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一方面要满足人体的需要营养,另一方面要保证它的卫生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饮食状况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食品的营养与卫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我国政府已将它列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所谓社会交往,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联系和接触。社会交在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现象之人的社会交往,产生于人类维持生存的需要,并促成人类自身的稳固结合。正是它,把分散的、孤立的个体联合成为一个整体,而“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属人的力量”,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产生了思维活动的交流和交流的工具——语言,在交流中受到极大的启迪和教育,发挥出了人类特有的诸种本质力量,不断赋予这些本质力量以新的内容,从而开始了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实践。可以说,社会实践必须以人类的社会交往为条件,否则社会实践的作用不可能产生。社会交往活动成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要素,又是每个社会成员具体的活动内容之一。总之,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本是为了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使得人的自我本体性安全基础发生了转变,现代人普遍遭遇着生存焦虑,人们在面对将要发生的、与己密切相关的事情时会产生一种由焦躁、不安、忧虑、抑郁等感受交织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的背后实际上是自我认同危机、风险忧虑、生存意义的迷失、关系焦虑等问题.因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体还需要具备应对不确定性的自我调适能力,以排解生存焦虑而获取发展,这需要个体提高反思性选择能力,信仰的建构和信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价值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应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就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价值原则的主体性、多样性,而二者又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1.
阿恩海姆一直把艺术看做是人类取得定向活动的基本手段,产生于人类理解自身和理解世界的需要,因此他强调通过艺术对人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而这有赖于人对美的感受性。基于对视觉思维的强调,阿恩海姆非常重视艺术教育中的知觉促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艺术教育的方法,认为真正的艺术既不是生活的替代也不是逃避,而是处理人生的最直接、最勇敢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艺术是人类最重要的才能,是人劳动创造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思想感情的精神产品。艺术的本质是指艺术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艺术这种事物的内部规定性,其特征是真实性、形象性及典型性。艺术的价值取决于艺术的独有特质,可概括为:创造性价值、真理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审美性价值。艺术根据对现实中的美的认识,对美的升华和凝聚。艺术家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超越就是艺术的精神。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生产劳动。艺术和美密不可分,艺术美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毅青 《云梦学刊》2004,25(1):60-62
艺术是人类创造世界中形成的一种观察世界、体认世界的重要方式。人类在艺术中所创造、所欣赏的乃是人类最富生命力的、最自由的形象。生命总是与自由不可分割,美乃是生命的敞亮。对艺术的审美形象只可体悟、领会而不能分析、言达,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体验。正是在这领会、体验的审美活动中,有限的现象显现了无限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了对自由的享受和拥有。艺术从生命的意义上给我们以自由的体验,让我们可以沉浸其中“几忘有身”。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与地景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毳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5):170-171
随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表现在艺术上,便是地景艺术的产生。地景艺术打破既有的艺术形式,走出画廊和美术馆,进入人们生活的实际空间。它以大自然为创作舞台,追求纯粹艺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拒绝商业的宰制有其相当深沉的哲学。本文就地景艺术与生态环境的对应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布洛克的"艺术品"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明杰 《河北学刊》2006,26(5):199-201
现代艺术实践使得“艺术品”的概念范围越来越大,冲击着种种传统艺术品概念的界定。面对现代艺术,美国著名分析美学家布洛克站在后分析美学的立场上,从艺术品与人的意图,艺术品的非功利性,艺术品与艺术习俗,开放的艺术品概念等四个方面,重新界定“艺术品”的概念,来为现代艺术寻求美学的辩解。  相似文献   

16.
李骏  吴龙桓 《兰州学刊》2011,(4):207-209
嘉比力克批判"为艺术而艺术"的现代主义艺术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疏离及与社会的割裂,认为在当今社会,艺术家应当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她提倡生态艺术与"女性伦理",指出与社会互动、紧密联系才是新艺术的典范,才能使艺术重生魅力,回归精神的领域。嘉比力克是当之无愧的女性主义艺术学者。  相似文献   

17.
王佳 《学术探索》2012,(4):16-18
阿瑟.丹托的两篇论文《哲学对艺术的剥夺》与《艺术的终结》是丹托早期艺术哲学思想发展的投射。前者通过哲学对艺术的剥夺,给出了艺术的出路在于艺术哲学;后者则是从认知和发展观出发,得出艺术史终结的必然。由此看出,丹托艺术哲学具有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8.
宋铮 《北方论丛》2011,(4):117-121
黑格尔艺术宗教论呈现出艺术宗教、美的形式、理念显形三个衍进形态,它们共同构成了黑格尔艺术论的基石。艺术宗教论作为其逻辑起点和思辨结点,以艺术的概念悬设及辩证法的运用为主要理论支撑,但又受二者制约,并以艺术概念与艺术辩证法的悖论告终。马克思主义艺术论以此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唯物论和辩证法为内核的实践艺术论。  相似文献   

19.
论意状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12,33(5):107-113
艺术原理中关于客体的论述,类似于一个哲学命题。艺术是靠意想来完成的,使原有之物发生质的变化。在意化状态下的客体就是意状。没有经过意化的自然物为自在实物,经过人工的为人造物,而经过意化的为艺术意状。语言、图画是进入意状的途径。所有文学艺术作品呈现给我们的都是意状。  相似文献   

20.
美术考古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可从三个层次把握:从学科内涵而言,美术考古学研究的是古代艺术品;从与美术史和考古学的比较来看,美术考古学的目的旨在了解人类的文化史和观念史;从研究对象的特征上讲,美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宗教色彩比较浓厚,这与研究对象的来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