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肩负着践行我国向西开放战略的历史使命,引领中国西部内陆地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并形成西北经济增长极的新任务。宁夏作为中国内陆向西开放的新门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与穆斯林世界友好交流合作的新窗口,中阿合作的“内陆特区、国际新区”,在机遇、使命与任务面前,就是要努力打造成为中阿合作交流中心,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能源合作的桥梁纽带,国家能源安全“储备地”,国家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认证研发设计展示地、交易与集散地,我国西部“生态文明、民族和谐、社会富裕”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鲜明的回族文化,使宁夏具备了面向世界独具特色的旅游优势。“中阿经贸论坛”的承办,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等为宁夏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本文全面分析了宁夏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旅游目的地的条件和制约因素,重点提出了宁夏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旅游目的地的着力点选择。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宁夏的两大优势之一,引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山区农业生产水平虽低,但潜力很大;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土地适宜性广;农业科技力量相对雄厚,依靠科技发展农业具有广阔前景。40年来,宁夏粮食总产增加4倍,粮食单产增加2倍,主要得力于农业技术的发展。据测算,“六五”期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中,科技进步的因素约占35%,宁夏约占33%,比起西方经济发达国家(60~80%)还有很大差距。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一般只占20~40%,宁夏情况也大致如此。说明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生产潜力很大。另外,科技投入是高增值的投入。“六五”期间,全国平均每年直接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只占农业所增产值的2%,宁夏为1.8%(1984~1986年)。据宁夏农林科学院科研处对部分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测算,宁夏农业科研投资收益率为1∶96.39,推广费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兰州工业在“六五”期间的发展。利用这些普查的数据资料对兰州工业在“七五”期间的发展进行预测,以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有利于促进兰州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六五”计划期间,全市工业战线37万多名职工全力贯彻三中全会作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抓改革,促发展,实现了生产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5.
宁夏深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动中阿务实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超越民族、文化、地域的限制,在古丝绸之路上共同描绘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的和谐图景。今天,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阿双方共同语言在增多,共同利益在增加,共同需求在增强。“一带一路”的建设契合了中阿合作的现实需要,为中阿关系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宁夏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南下直抵西安,西经河西走廊通达西域及欧洲。宁夏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中阿合作中,拥有人文、政策、区位、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特殊地位,能够很好地发挥中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中阿合作全面务实发展。  相似文献   

6.
1983年4月,在成都召开了全国社会学“六五”规划会议。会上确定社会学学科列入“六五”计划期间国家项目的课题有三个。“江苏省小城镇研究”是其中之一。作为“六五”计划的项目,研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告一段落。但从小城镇研究本身来说,只是开了个头,不少省、市对小城镇研究方兴未艾,正在广阔的领域里开拓、发展和提高。这个由费孝通教授提议并由他任学术指导的课题,三年多来,不仅取得丰富  相似文献   

7.
一、安顺地区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十年来,安顺地区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是:风调雨顺可增产,一般年景可保产,一遇灾害必减产,大灾大减,小灾小减,一直不能高产稳产。究其原因,就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差,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能力低,而关键在于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不够。据统计资料记载,全区“六五”期间农业投资只有1372万元,比“五五”期间下降了54.9%。“七五”期间又在“六五”期间下降的基础上,仅头三年又下降了16%。因此,极大地制约了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生产工具、科学种田等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广东省社科会学院于3月5日组织召开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宏观控制与市场体系”理论及对策研讨会,来自各有关部门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围绕改革中如何进行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等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的有关代表首先对我省“六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形势作了详细而客观的介绍,既充分肯定了“六五”时期我省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取的得成绩,亦总结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消极因素.针对近年来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会代表从理论上作了剖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宁夏社会科学》2010,(3):F0002-F0002
2010年3月10日上午,正值全国两会在京召开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一宁夏大厦隆重举行。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副院长武寅、秘书长黄浩涛,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王正伟、政府常务副主席齐同生、主席助理田明等出席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无神论史》是中国社会科学“六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之一,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牙含章同志为这部书写了长篇导言。本刊因限于篇幅,只选用了其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导言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1.
我省“七五”计划确定,到199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5万吨,比“六五”期间平均年产量增长23%;水产品出口创汇达一亿美元,比“六五”期末的1985年创汇收入增加四倍多。我省是全国重点渔业省之一,海水产品产量和商品量居全国首位。能否完成“七五”期间水产计划对我省经济乃至全国渔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了确保“七五”期间水产计划的顺利实现,笔者认为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政治关系良好,文化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开展双边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要利用回族与阿拉伯民族文化上同源性的优势,以举办"中阿经贸论坛"为契机,全面提升与阿拉伯国家全面合作的关系,这不但是中国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也是长期战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丁克家 《宁夏社会科学》2013,(4):F0002-F0002
2013年5月4~5日,由阿联酋扎耶德大学主办的“伊斯兰经济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阿联酋扎耶德迪拜校区成功举行。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大会围绕“阿拉伯经济与中国”“中阿合作的前景”“中国穆斯林的商贸与商业伦理”“中国穆斯林企业、生产与消费”“伊斯兰民间基金与中国清真寺经济”这五个专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大会演讲。  相似文献   

14.
巴列维时期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经历了磨合确立、繁荣发展和盛极而竭三个阶段;共同应对苏联威胁和激进阿拉伯国家挑战的地缘政治因素为两国战略合作打下了基础,军事和经济及安全合作推动了两国关系全面发展,以美特殊关系和伊美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伊以关系;与此同时,伊朗国内宗教保守势力和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也制约了伊以关系向外交上公开承认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宁夏“三西”资金的投向与管理许芬.“三西”资金是用于补助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地区用于加快农业建设,开展综合治理的专项资金。从1983年至1992年,10年时间国家投放宁夏西海固地区“三西”专项资金达3亿多元,对宁夏南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起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六五”期间以治理脏、乱、差为主的起步阶段,“七五”期间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的创建阶段,“八五”期间基本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一体化运行的协调发展阶段,“九五”期间步入了“面向未来,适应发展,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整体提升阶段,从而使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呈现出了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纳赛尔与阿拉伯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赛尔是近代埃及的伟人,也是近代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明星。纳赛尔及纳赛尔主义吸引着史界、政界的关注。彭树智撰文《纳赛尔与阿拉伯世界》,以“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慧星”、“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性记录”和“阿拉伯世界的精神遗产”三节,系统而精到地对其历史影响、历史业绩及历史精神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纳赛尔的伟大,也指出了这伟大中的悲剧所在。总之,彭文指出:“纳赛尔的政治业绩和精神遗产昭示我们,东方的发展中的民族,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漫长的,这中间充满着悲剧,要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但民族复兴的理想必然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个最深层动力的推动下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8.
自2004年中国与海合会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并启动自贸区谈判以来,中阿关系蓬勃发展,中国迎来了阿拉伯国家"向东看"的目光。虽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阿经贸往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阿拉伯各国增加了更多的贸易、投资机会,开辟了广阔的合作前景。鉴于此,中阿双方应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加紧构建及完善自贸区,不断深化全方面合作。  相似文献   

19.
十多年来,我省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当前的问题:一是苦乐不均,部分困难户急待解决;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住房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居住条件改善,但供求矛盾仍突出 在“六五”、“七五”期间,国家和集体用于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投资分别是55.4亿元、  相似文献   

20.
“七五”时期,新疆国民经济在治理整顿中稳步发展,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逐步实现了总量平衡,通货膨胀得到了遏制。但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决。本文拟对新疆“七五”货币流通状况做一简要回顾和分析,并对如何改善货币流通状况,稳定民族地区经济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一、对新疆“七五”期间货币流通状况的评价 1、货币超经济增长贯穿于“七五”全过程,呈现阶段性通货膨胀。“七五”期间,新疆累计发行货币是“六五”时期的1.22倍,市场货币流通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