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管子》富民思想在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环节都提出了许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张,以农、工、商诸业并举、贫富有度、俭侈兼顾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方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民众利益要求的。由于《管子》富民思想是在管仲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极强的务实性,对中国传统社会有着深远影响。在当前我们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也能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的“度制”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在《春秋繁露》和《汉书·董仲舒传》等著作之中。董仲舒的“度制”包括二层特定含义:一是指制定规章制度时,规定的限度,制裁的力度要恰当,既不能不及,也不能过枉;二是指按照“度”制定制度。具体指制定贫富的“调均”制度。即贫富的悬殊要有度。既不能过富,也不能过贫。他主张通过“调均”措施,使贫富有差、有度,以达到汉王朝长治久安的目的。董仲舒的“度制”(调均)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因此,本文拟对董仲舒“度制”(调均)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思…  相似文献   

3.
《管子》与《齐民要术》都包含丰富的生态农业思想.二书都主张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生产,也都主张对农业自然资源要做到“取之有度”,“以时禁发”.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二书的生态农业思想也各具特色.《管子》强调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而《齐民要术》则强调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管子》强调维护已有的生态系统,《齐民要术》则强调利用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促进农业的发展;《管子》把扩大土地开垦面积看作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齐民要术》则主张走依靠先进技术来提高单产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管子》内容博大精深,后人视其中的思想为秘笈。管子学派所主张的“以人为本”思想在《管子》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佐证了其在实现齐国、富强的政治目标中的作用。挖掘《管子》中的人本思想,追溯其修政惠民、关注民生、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国家的振兴与富强等方面的价值,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管子》率先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并作了理论上的阐述。通过对公正意义的深入揭示,《管子》明确了法治的内在意义和目标;其法治主张并非和人治相对立,在关注权力制约的同时更为关注人们的合作行为;通过辨明法律和礼义相生相成、刚柔兼济的关系,《管子》反映出其自身对法治的完整认识。《管子》法治思想与儒家法思想、秦晋法家思想共同构成当代法治中国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6.
吴秀荣 《理论界》2008,(10):15-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而在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需要从制度根源上着手。政府理应成为社会分配公平的调节器,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上追求效率,化解贫富矛盾,缩小收入差距,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妥善处理好分配领域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收入分配领域中政府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取缔非法收入。  相似文献   

7.
《管子》是先秦经济思想材料较丰富的古籍。胡寄窗先生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中,对《管子》经济思想的评述,占全书六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提出许多独特见解,这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是一个可喜的收获。关于《管子》经济思想的阶经背景,胡先生认为,从《管子》作者们“主要以商品货币关系为论述的核心一点看来,代表的是新兴商人阶级的观点”,“《管子》的作者们一般代表商人阶级的利益而在某些问题上反映了新兴土地所有者的要求……。《管子》主张广泛而  相似文献   

8.
<正> 尚贤者,推尚贤才也,亦即唯才是用。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大合唱中,这是一个高亢的音符。《管子》一书是后人关于春秋时期齐国治国实践的总结或理论性探讨。本文拟就其中的尚贤思想作以简要论述。一、《管子》谓“贤”之标准既尚贤,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贤。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用贤的目的不同,其“贤”的标准也不同。《管子》出于致国以霸的目的,认为:“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常,义立之谓贤。”(《管子·宙合》。下引《管子》只注篇名)这个“义”,亦即《牧民》篇所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中之“义”,是《管子》治国思想的四项政治纲领之一。关  相似文献   

9.
汤曾 《江淮论坛》2005,(5):119-122
《管子》的分配伦理思想非常丰富,其分配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对自然资源、社会公共资源和社会劳动产品的分配,其相应的分配伦理思想是“均地分力”、“德当其位”和“藏富于民”。《管子》的分配伦理思想有纵、横两个向度,前者以“制礼明分”的分配伦理思想为指导原则,以调节宗法等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和等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后者以“富而能夺,贫而能与”的分配伦理思想为指导原则,以解决相同阶级和等级中个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玲 《兰州学刊》2006,(4):33-35
《管子》和《韩非子》君臣观念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均主张君臣要明别、有分。其不同表现在《管子》同时主张君臣之间应该讲诚信,认为和谐是君臣关系的最高境界,所以它在要求臣忠君的同时,主张君要以仁义待臣。而《韩非子》则认为君臣之间利益相反,没有感情可言,彼此仅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关系。这些不同的产生原因首先在于《管子》和《韩非子》中不同的“道”论,其次在于受齐文化和晋文化中固有君臣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管子"以人为本"思想范式的建构及其治国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时期,管子为了实现齐国富强图霸的政治目标,主张"以人为本",这是一种时代进步的反映.管子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提高了人民的社会地位,减轻百姓负担,修政惠民,关注民生,大大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国家的振兴与富强.他的"人本"治国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公文化与奥运精神分别代表了中西两大民族及其文化的精深之处,关公文化与奥运精神两者之间有同亦有异。本文试图将关公文化和奥运精神共同置于中国文化的具体语境中进行考察和探索,以期找出世界性与民族性相契合的新的文明亮点。  相似文献   

13.
管仲,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因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而获“春秋第一相”的美誉。《管子》是一本记载了管仲言行事迹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多个方面。其中一些思想折射出当代尊重客观规律、优化国土资源开发、节约资源、防灾减灾的生态理念,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依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为激发和调动"经济人"趋利求富的欲望和动机,使国家和人民尽快脱贫致富,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其思想的着眼点在于效率;邓小平将"共同富裕"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并作为最终的价值旨归,其思想的重心无疑是公平."先富"和效率只是手段和策略;"共富"和公平才是目的和归宿.在中国目前"先富"与"共富"远非完全和谐、甚至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七大的这些提法是对邓小平"先富"与"后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体现了在新时期实现"效率和公平"和谐统一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5.
朝鲜朝燕行使者眼中的关羽是一个忠义、勇武的形象,这既是他们通过实际观察中国关庙的楹联、题额与塑像、庙制而得出的结果,更是朝鲜民族社会总体想象的集中体现.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关羽形象在中国出现了"异化"了的现象,这主要不是指人们狂热地崇拜关羽,而是指人们对关羽的崇拜出现了泛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与时俯仰"经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商品经济,提出了"与时俯仰,获其赢利"的经济观;主张"随时而逐利",赞扬士农工商的致富,并根据他们致富的情况,将其区分为"本富"、"末富"和"奸富",这是司马迁的首创;他还将西汉的经济政策分为五等,最好的政策是"善者因之",将国家干预政策视之为"最下者",这在经济思想史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本《竹书纪年》有"启征西河"和"胤甲居西河"之记载。启征西河即文献所载启诛武观。"五观"即"五子"亦即"武观",并非启之五子或季子,而是参与反叛夏朝的异姓诸侯。启征西河应是夏代初年夷、夏激烈民族斗争历史背景下,夏族与传说中的虞舜的后裔的国族观国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根据有关文献和考古学资料判断,胤甲所居西河极有可能即在古观国,今河南濮阳清丰一带。夏代西河得名盖缘于该地位于古《汉志》河以西。  相似文献   

18.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塑造了关羽、杨六郎、岳飞、秦叔宝等一批儒将形象。这些儒将受到了上至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爱戴和崇拜 ,产生了极其深广的影响。为何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此巨大 ?本文由表及里地剖析了儒将思想性格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揭示了其所包蕴的丰富的文化心理因素 ,以及由此体现的我们民族文化精神性格的某些侧面 ,并发掘了儒将悲剧命运所具有的文化反思功能和审美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华裔作家为抵御身处海外所遭受的欺辱、寻找身份的认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寄托,根据需要,对关公形象进行了选择性接受与改造。这是关公形象在美国变异的开端。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并对华人及华人文化存在偏见,再加上华裔作家对关公形象有意无意的误读,造成了美国人对关公形象的歪曲,最终在影片《我是布鲁斯》中臆造出一个妖魔化的关公形象。这是关公形象在美国的再度变异。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异常突出,贫富差距扩大化趋势日益严峻,它已成为关系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收入分配改革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财税法治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性要素,但财税法治调控仍存有非体系化和非规范化的困境与难题。收入分配改革的手段应从主要依靠财税政策向主要依靠财税法律转变,逐步构建健全的财税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