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宋朝时的南方人不大吃面.有一个重要原因:觉得面食有毒。早在五代时期.淮河以南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达摩老祖来华传道,见到有人吃面,就上前把人家的饭碗打翻在地,喝道:“安得此杀人之物?”意思是面有剧毒.吃了会死人的.  相似文献   

2.
一起去看     
刘心武 《东西南北》2009,(11):54-54
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到了看台,儿子只顾吃冰棍,吃了冰棍又扭着身子要喝汽水,父亲生气了:“你再这么磨人,下回不带你来了!”父亲教给他如何看球,他知道了什么叫角球,什么叫点球。  相似文献   

3.
开怀一笑     
喝人参汤有个阔少爷。出门看见一个挑着担子的穷人倒地,便问行人道:“这个人为什么躺倒了?”回答道:“这人没饭吃,肚子饿了,倒在地上歇一口气。”少爷说:“奇怪!既不曾吃饭,那为啥不喝一碗人参汤出门?喝了也能饱得了大半天!”穿错靴子  相似文献   

4.
什么地方的人最能吃?答曰:上海人。飞鸽走兔.上海人说吃;淡羹稀粥,上海人说吃;琼浆玉液,上海人还说吃;就连吞云吐雾,上海人也说是吃。对水里、陆上、空中之物,上海人皆能“遍吃”之,上海人J瓦纳百川的灶神,由此也见一班。北方人眼里,吃、喝、吸绝对没渭分明,什么该“吃”,何时说“喝”,哪儿用“吸”,绝不允“吃”一统天下。上海人不管那么多,凡通过嘴进去都是“吃”。至于上海话的“吃批评”、“吃红灯”,足以令北方人瞠目结舌,有回莫群。上海话的“吃”神通广大,其实是对古人“吃”的保留。古汉语里,“吃”确能身兼…  相似文献   

5.
《东西南北》2012,(10):14-14
有人请咱吃饭,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吗?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可最近,一项调查显示,73.4%的人都感叹自己患上了“饭局焦虑症”。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机关干部。平时比较多地接触了两种女性:宾馆酒家如花似玉的女招待和农贸市场上吆三喝四的女(菜)贩子。接触前者,大都是工作中的应酬;接触后者,则属于生活中的劳作。接触多了,便产生了一种企图,那就是分析和理解她们,并对她们的生存价值作一番世俗和理性的综合分析。女招待与女贩子的工作.在社会上都带有“窗口”的性质。女招待大都觎丽光彩;而女贩子中不能说没有眉目清秀者,但总体上要比女招待粗糙得多。女招待与女贩子,就生存的方式而言,都是“节诞吃几巴—一自吃自”。女招待吃的是青春饭,一旦人老珠黄就得下岗。…  相似文献   

7.
食客对待食物是有态度的。吃烤肉喝散啤大可散漫,着拖鞋、汗衫反觉相称;而品鱼翅却需要衣冠楚楚,怀着些许郑重其事的意味。以鱼翅为主营的店家大多金碧辉煌,华丽隆重,而装盛鱼翅的器皿也多是描金镂花,瓷色细腻,连品汤用的也是沉甸甸的长柄的仿金匙,似是不以这般不足以衬出鱼翅的尊贵。于是,众星捧月中的鱼翅便像极了一个排场很大的人,总让人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对待,丝毫轻慢不得。  相似文献   

8.
《半岛新生活》2004,(17):5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烹饪技术的精湛,人们越来越讲究“食不厌精”。然而食物一旦过于“精”,就失去了“个性”,无论是坚果还是竹笋,都被烧得柔软可口,不需费力就可吃下去,蛋糕惟恐不软.蔬菜水果能“喝”更好。现代人已从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时20—30分钟,下降为目前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时10—15分钟。人们对咀嚼已经“不屑一顾”——“少嚼几次又不影响健康,怎么省时怎么来呗I”。其实,大家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咀嚼也能创造健康。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13,(6):42-43
“如果我们是在吃东西,吃完了,示意服务员来收拾,刀叉就并拢。如果只是中间休息,喝个水或者上个卫生间,刀叉就分开。”  相似文献   

10.
日前从报上读到一篇题为《公仆莫要学老板派头》(下简称《公》文)的杂文,然细读之,觉得文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公》文对“老板派头”作了如下描述:吃大菜、喝洋酒,靓女伴舞,小秘侍从,住豪华宾馆,坐进口轿车,用大哥大,挥金如土,对雇员项指气使,对谁不顺眼就“炒谁的鱿鱼”,活脱一个“黑社会老大”。其实,真正的老板并非如此“五毒俱全”,“恶贯满盈”。比如当今世界首富、美国微软公司老板比尔·盖茨喜爱穿简朴的运动便装,日本富翁堤义明中午吃盒饭,船王包玉刚的女儿居然穿补丁裤子,大实业家李嘉诚富可敌国,从不乱花一…  相似文献   

11.
戚雪 《东西南北》2009,(11):43-43
春节聚会来了一个朋友的朋友。当有人谈起投资,他一开口就说:“你落伍了,要再多进修。”众人面面相觑。有人讲起澳大利亚红酒好喝。他马上说:“这是品位问题。我喝红酒已经很多年了,澳大利亚红酒,根本不登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12.
赚钱的层次     
人活着是离不开钱的,从下三赖到上大人,从市井百姓到骚人墨客,没有钱他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戴什么?候耀华在《编辑部的故事》里为剧中人余德利设计的那句台词,“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几乎成了“名人名言”,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连“喻于义”而“耻于利”的“君子”们,似乎也从昏睡中醒来,一拢堆便津津乐道起“扒分儿”,“练摊儿”,“下海”来。我写这篇《赚钱的层次》,也难免要算一  相似文献   

13.
每当我因为口味不合而拒绝进食什么“营养物质”的时候,我那当了一辈子语文老师的妈就会如此这般地对我念经“啊呀呀,有什么好吃不好吃的?食物从来都是有营养才吃.没营养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多吃,有营养的东西都不会好吃,你就闭着眼忍着吃下去,总比药好吧!”  相似文献   

14.
“瞎子摸象”是嘲笑那些看问题主观片面的人。如果我们取去嘲笑的意思,放进尊重的意思,但我们将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我们的红楼梦研究中便历来存在着这种“瞎子摸象”的主观片面倾向。一些论者常常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地摘取书中的个别材料甚至是只言片语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取其一点,不及其余。引用有利于自己论点的材料(那怕是个别材料或只言片语),而拒引不利于自己论点的材料(那怕是连篇累牍),是一些红楼梦研究者比较普遍的现象。请看:第十六回,宝玉转赠给黛玉的“圣上赏赐”给北静王的香串,黛玉掷而不取,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元春被封为贵妃时,宝玉无动于衷.“视有如无,亳不曾介意”。元妃省亲时曾说过当初何以“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这三条材料历来被一些红楼梦研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丈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作品,它具有许多无法重复的独特品格。要读懂《红楼梦》,必须认清宝玉其人的来历,宝玉身上,蕴藏了一部红楼的全部奥秘。“衔玉而诞”这一细节,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掘,人们常常只把这一细节视为作者的一种浪漫手法,忽视了它可能具有的重大内涵。其实.“街工而诞”这一细节是作者为了标示宝玉其人的身世之秘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具有网结全部情节的枢纽作用。可以说,搞不清这一细节的确切含义,我们就不能按照作者的思路去读作品,一部红楼也就如同天书,红楼之谜…  相似文献   

16.
宝钗和黛玉命名,合起来再用谐音法便为“钗代宝玉”,意谓二人以及作品中的裙钗们均可被用来作为指代宝玉的符号。黛玉生日二月十二日直接扣曹宣花朝生日,宝钗生日则扣四子生日及四子的帝王身份,将二人生日合起扣四子的真实生日,这样宝玉其人的身世便从生日角度基本交代清楚了。四子在《玉谋》中的四月七日生日,在《顺治实录》中的十月七日生日,以及二者2中的七月七日生日(作品以此暗示宝玉为四子),三个日子2和为二十一,月份相加减为一月(十减七再被四减或七加四再减十等均可),故宝饮一月二十一日生日交代了宝玉原型为顺治四子…  相似文献   

17.
易中天 《东西南北》2009,(10):11-11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写贾母因贾赦要强娶鸳鸯而“气得浑身打颤”,一肚子火发在正巧在旁的王夫人身上。王夫人与此事并无关联,贾母无端怪她,话说得又重,又是当着众人的面,她在众人之中又是地位最高的,自然很没有面子。及至探春提醒:“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贾母这才发现,错怪了王夫人。不但伤了王夫人的面子,对于“一贯英明”的自己而言,也是没有面子的。于是便先对薛姨妈(王夫人之妹)说:“可是我老糊涂了”,算是认错;又说:“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实则进一步认错;又批评宝玉(王夫人之子)说:“我错怪了你娘,你怎么也不提(醒)我,看着你娘受委屈了”,这就已带赔礼性质;  相似文献   

18.
既然,还吃合喝风如此猖狂,社会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怎么去预防、阻止和杜绝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司法解释和刑事立法,以刑罚手段严惩那些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的田吃合喝的党员干部。也只有严惩他们,才能告诫其他党员干部,使他们不敢以嘴试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合吃还喝之风。因为既然没有人敢对吃没喝,则下级单位,阿泱奉承,欲谋私利者亦无从设宴、研究烟酒了。至于运用刑罚手段,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第一,运用司法解释,把台吃合喝,情节恶劣,后果严重者,类推受贿罪予以处罚。第二,设立新罪名,以浪费…  相似文献   

19.
《东西南北》2012,(19):66-67
毛泽东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3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 鲁迅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  相似文献   

20.
赵睿 《东西南北》2011,(22):40-41
慈善足球,快乐生活。和高峰约好了一起喝下午茶,碰上北京四环、五环交通拥挤,他从位于昌平的家里开车到达昆仑饭店,直接变成了吃晚饭。以为会一起声讨令人深恶痛绝的堵车现象,不料,本来是个爆脾气的高峰却说:“知足吧,没改成吃夜宵就不错了。”小小的不快变成哈哈的大笑,一句话透出了找到感情归宿的高峰当下很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