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最近看了一篇题为《谁该做慈善》的文章,文中作者为救助自己的学生而去四处募捐之后生发感受:希望大家自觉自愿地为陌生人腾出手来做慈善,建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平民慈善社会。  相似文献   

2.
郭亚楠 《社会工作》2011,(24):61-64
"郭美美"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慈善的质疑和热议,将中国慈善推向了风口浪尖。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中国慈善面临公众慈善意识薄弱,慈善组织数量少、筹款能力弱、公信力较低,慈善立法滞后三大问题。未来中国慈善发展应提高全民慈善意识,积极构建慈善网络和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中华民族的慈善思想和慈善行为历史悠久,但发展到今天却面临慈善组织缺乏社会影响、慈善组织公信度缺失、慈善资金筹集渠道不畅、制度不健全且没有法制化、理论基础的缺乏等问题。新时期,社会工作者对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扮演着怎样积极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4.
郭亚楠 《社会工作》2011,(12):61-64
"郭美美"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慈善的质疑和热议,将中国慈善推向了风口浪尖。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中国慈善面临公众慈善意识薄弱,慈善组织数量少、筹款能力弱、公信力较低,慈善立法滞后三大问题。未来中国慈善发展应提高全民慈善意识,积极构建慈善网络和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窦玉沛 《社会福利》2008,(12):11-13
慈善事业发展前景光明 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一年,我国慈善事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多难兴邦,受今年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特大自然灾害的洗礼和激发,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普遍提高,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逐步提高,社会慈善文化氛围大为改善;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财富,人民群众生活普通提高,奠定了较为丰富的慈善资源;慈善组织数量发展迅速,慈善组织的活动浸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慈善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战略选择。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社会尚未形成浓厚的慈善意识、慈善组织建设不够规范、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不强、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社会监督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其相应的对策应是弘扬慈善文化、促进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加强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激励机制以及健全政策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7.
杨守金  于丽 《学术交流》2012,(7):114-117
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组织机构发展到今天,其资金筹集与运行方式正在面临一个重大的调整,即适应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对慈善公益捐助资金实行科学化管理。科学管理的任务就是对慈善公益事业机构运作实施法治化管理,依法发展慈善公益事业;要求慈善公益机构工作程序公开化;需要整合慈善公益机构,成立行业联盟,使之形成行业协会;建立慈善公益机构自律机制,包括提升慈善公益机构人员素质,提高办事效率,理清职责,建立并明确委托代理关系;监管部门必须履行职责,监管到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慈善事业社区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梁 《学术交流》2007,(3):121-124
大力推进慈善事业社区化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慈善事业社区化,是指将慈善事业与我国社区发展相结合,并以社区为基础,把捐助者、社会中介组织与受益人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慈善网络,以实现慈善事业的最优化发展。鉴于社区建设与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共同的契合点,社区应在提供福利服务方面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鼓励社区主办慈善事业并参与募集、整合、分配各种慈善资源,提供慈善服务;依托社区政府部门、营利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最优化合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发展需求,提升慈善事业和社区发展水平。实现慈善事业社区化,必须增强社区慈善意识,营造浓郁的社区慈善氛围;建立健全完善的慈善机制,发展多层面的规范的慈善组织,使慈善事业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同时,提高慈善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使我国的慈善事业逐步成为以专职人员为主导、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推进的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战略选择。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社会尚未形成浓厚的慈善意识、慈善组织建设不够规范、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不强、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社会监督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其相应的对策应是弘扬慈善文化、促进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加强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激励机制以及健全政策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0.
自2005年中华慈善大会召开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慈善意识和慈善文化广泛普及,慈善组织健康发展,慈善领域不断拓展,慈善服务蔚然成风,慈善活动日益活跃,促进慈善事业的优惠政策和法规相继出台,发展慈善事业的社会环境日趋良好。特别是南方冰雪雨冻灾害和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袭来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  相似文献   

11.
慈善,是滚滚历史长河中一个永不褪色的主题。古往今来,慈善引领人们聚集在爱心和信仰的旗帜下,奉献社会、服务他人、关爱民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今天,慈善组织必将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西方社会具有成熟的慈善文化,注重对弱势人群人性价值的终极关怀。社会工作就是从西方慈善救助中发展起来的制度体系,与慈善事业有着重要的渊源。虽然我国当前慈善事业不够发达,慈善文化不够成熟。但是,必定对正在推进的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提供丰富的本土养料。 我国《慈善法》已进入立法程序,社会和公众对于慈善事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那么,作为一项专业的助人制度,社会工作在完善和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方面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实践中需要破解的难题。本文特别邀请了社会工作的专家学者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期达至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赵新彦 《社会工作》2008,(22):29-30
慈善事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社会成员广泛而踊跃的慈善行为,要激发人们的慈善行为就必须首先激发人们的慈善意识。而人们慈善意识的激发是基于主体理性的自觉认知基础上的,为此深层次的慈善理念培育至关重要,特别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健康的财富观、人文关怀理念、社会责任感和“助人就是助己”的特殊功利观。  相似文献   

13.
慈善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战略选择.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社会尚未形成浓厚的慈善意识、慈善组织建设不够规范、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不强、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社会监督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其相应的对策应是弘扬慈善文化、促进社会成员的普遍...  相似文献   

14.
解伟 《社科纵横》2013,(10):144-146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慈善思想资源,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慈善意识,以"慈悲"为核心的佛教慈善意识,从自然本性出发的道家慈善意识以及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慈善意识,成为中国慈善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渊源。推动了慈善意识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慈善事业不断发展,慈善意识和慈善文化得到广泛普及,慈善组织得以健康成长,慈善领域不断拓展,慈善服务蔚然成风,慈善活动日益活跃,慈善事业的社会环境日趋良好,彰显了人情、人性和人间的纯洁与美好。但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产生这样的差距尽管有诸多历史的、经济的、文化的原因,更重要的在于人们的观念,在于人们的价值观和理念方面,在于对发展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信力是维系慈善组织存在和延续的基础,也是决定慈善组织筹款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根源于慈善组织的公益性,社会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透明性是判断慈善组织公益性的标准。在我国,慈善组织的天然公信力依附于国家公权,慈善组织的行政化、私益化、营利化、专制化、秘密化、垄断化倾向明显。其背后既有历史传统原因,也有管理体制原因,还有法制不健全原因。增强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应当从改革慈善管理体制和完善慈善组织内部运作机制两方面入手,并通过健全慈善立法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夏家春  于丽 《学术交流》2012,(9):151-153
缩小城乡差别,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村慈善事业的发展,既有利于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鉴于农民慈善意识缺乏、慈善融资渠道有限的实际,促进农村慈善事业发展,需要培育农民的慈善意识;城市反哺农村,扶持农村慈善事业;通过政府政策倾斜,从源头做起,拓宽农村慈善资金来源渠道;加强慈善组织的社会能力建设,构建高素质的慈善队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慈善事业,推进慈善文化建设是发展慈善的重中之重。志愿精神作为慈善文化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汲取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精髓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赋予当代慈善文化新的内涵,有益建构了现时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6,(11):98-102
公益慈善捐赠是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其踊跃与否决定一个国家慈善事业发展状况。公众牺牲财物支持慈善事业的内动力是慈善捐赠行为能够增加其效用。鼓励民办慈善组织发展促进公平竞争、强化慈善组织公信力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建立寓监管于服务的伙伴关系能够降低公众慈善捐赠交易成本,提高慈善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慈善捐赠者效用,激发社会公众踊跃捐赠,应成为政府完善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监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制度层面影响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原因分析慈善行业组织管理松散。目前,国内慈善组织从成立以来就是一个松散性的行业组织,从横向看有慈善总会、红十字总会、扶贫基金会等官方半官方的行业慈善组织,有企业家、明星慈善基金会;从纵向看每一个行政区域都有相对应的慈善机构,这些慈善机构都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为自己的救助主体开展慈善募捐活动,层级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和指导管理职能,慈善机构之间不能配合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