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艳 《学术探索》2013,(6):106-109
畲族民歌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畲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民歌活动、家传师授、文本媒介等方式广为传承。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民族语言、师承仪式的断裂和歌场环境的破坏,畲族民歌出现了严重的传承危机。我们应该从传承主体、传承形态、文化生态环境三个方面人手,对传统畲族民歌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并力图创作出新时代下的畲族新民歌作品,使畲族民歌这颗璀璨的明珠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52-256
民族声乐与原生民歌一脉相承,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伴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程,不断地发展并与外来音乐文化不断接轨,随着人们艺术水准地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大众的审美要求,二者都在不断地寻求突破性的发展。一直以来,原生民歌都被认为是民族声乐发展的根,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原生民歌逐渐濒临消亡。本文试图通过民族声乐对原生民歌的传承与挖掘来寻求民族声乐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以期在对原生民歌传承保护的同时发展民族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3.
在早期的纳西社会中,民歌多以无意识的状态记录和传承本民族或族群的文化和历史.唐宋以后,很多民歌被纳西族东巴教所提炼、吸收,上升为精英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随着东巴教的兴盛,纳西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受到东巴教的影响,形成相互吸收、借鉴的双向互动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民歌具有沟通草根记忆与精英记忆的桥梁作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纳西民歌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化,纳西人正在用自己的视角和形式,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4.
张晓武 《阴山学刊》2014,(2):99-102
采用民族音乐学基本方法——田野调查获得的梅力更嘎查乌拉特传统民歌的第一手资料,令人亦喜亦忧,这里的乌拉特传统民歌资源丰富,但总体生态状况令人担忧.今天的文化状况、演唱语境、学校教育状况和外来音乐都不利于蒙古族传统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认识这里蒙古族传统民歌的生态状况,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传承当地乌拉特传统民歌的方法,对区域蒙古族传统音乐乃至全国各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工作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大开发的推进,现代文化将越来越深入和全面地影响民族地区,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开放和交流、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创造了可能;另一方面,随着大开发的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和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威胁,处理不好会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因此,对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传承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一、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现…  相似文献   

6.
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其原因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体民族壮族有着酷爱歌唱的传统习俗.壮族民歌反映了其民族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是其民族特质之一.但是,目前壮族民歌的发展与传承遇到一些困境,因此,在文化全球化及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背景下.如何使处于困境或迷惑中的壮族民歌获得新的生存空间或新的生长点;如何扭转时代因素的劣势而寻求到新的发展机遇,以促进壮族民歌的良性发展;如何在音乐课堂上优化民歌的教学等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文章试从以上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方式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49个民族成分.虽然历经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依然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少数民族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以往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的研究,较多地偏重在对“口耳相传”这一基本特征的把握上.历史上贵州少数民族大多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东西的确需要靠日耳相传来实现.但只要对少数民族传统社会中的文化传承进行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绝非“口耳相传”就能全部概括.它有一整套让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延续下去的运行机制,有各种不同的传承方式,有一些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作用的人和载体.因此,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的研究,需要有一种动态的把握和深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民歌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状况的反映,是民族精神的记忆,是区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民歌语言朴实通俗,曲调简洁流畅,容易上口,便于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本文试图通过对张掖一区五县对张掖民歌的传承、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使大家认识到由于欠发达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沟通受到制约,对本地民歌的开发利用率低,以本地民歌为素材的艺术创作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欠发达地区民歌的挖掘整理工作,重视对原生态民歌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保护民歌资源,弘扬"丝路"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民众对民族音乐文化逐步接受和喜爱,进而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及魅力.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广西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范围较广.高等院校亦作为当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担负着重要的教育传承责任.因此,广西壮族民歌传承应依托当地高校这一阵地,地方高校亦应为广西壮族民歌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贵州民族手工艺具有独特的地城性和民族性,是贵州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探寻适合贵州民族手工艺商业化道路的商业模式,切实实现其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进而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已成为迫切之需.进一步厘清其个性特征,探寻英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建构其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这是破解贵州民族手工艺在现代化实践中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11.
民歌作为劳动人民最直接、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方式之一,其内在的传承机制是它能穿越历史传承至今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当下仍然存活在五河区域的五河民歌的实地考察,及对具有代表性的五河民歌的本体分析,试图找到五河民歌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2.
徽州民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体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徽州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受徽州语言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徽州民歌在歌词、音律等方面都彰显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当今,在“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背景下,从保护、传承和外宣徽州民歌的目的出发,探究徽州民歌的语言样式和文化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歌是指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歌曲。根据韩国《音乐教育课程标准》(2009修订版),韩国现有18种中学音乐教科书收录了中国传统民歌,并将其纳入到了韩国学校音乐教育中。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民歌在韩国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能够了解和探讨韩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与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韩国的推广与传播情况的研究,探讨和推动中韩两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拜树节是隆林仡佬族颇具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的传统习俗.仡佬族群众通过拜树节祭祀活动缅怀祖先,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交流,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原生态民歌的舞台演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舞台表演类型,其艺术可行性和文化社会意义也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舞台演绎是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民歌进行传承、传播和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传播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原生态民歌进行舞台演绎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规体系来进行规范,确立以传承和传播为主的保护原则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的合理利用原则。  相似文献   

16.
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河曲“山曲儿”与左权“开花调”双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歌保护模式的研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议题.民歌保护模式的确立要考察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形成整体性保护,以民歌文化为中心构成了文化、社会、自然三个生态圈,以及文艺主体生态系统、文艺本体生态系统、文艺功能生态系统诸因素组合而成的文艺生态场.民歌保护模式的中心环节是抓住传承机制,传承机制的核心是要保护传承人,对传承人的活态保护与对民歌文本的静态保护是延续民歌生命的双重保证.从山西民歌的生存实际出发,我们设计了在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带的河曲县建立整体民歌生态区,而在太行山农耕与游牧交汇区的左权县实行民歌村与民歌保护从娃娃做起的保护模式,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民歌保护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苗族姊妹节有三种代表性服饰,这些服饰具有展示苗族文化艺术、突显苗族历史印迹、识别苗族女性社会角色的三大文化功能,体现了社会的评判、认同的从众、文化与财产的传承、民族的审美四种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宗祠作为宗族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重要表征和物化的文化精华,其历史演变具有从特殊到普遍的特点。宗祠文化在传统社会承担着个体启蒙、道德教化、失范惩罚、文化传承等社会教化功能,这些功能在宗祠的各种活动中充分体现,如祭祀、倡学、惩治、融入日常生活、拟堂号堂联等。宗族对社会的治理也是以宗祠为中心展开的,其治理逻辑主要体现在培养集体意识和强化民族认同、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功能及实现文化的传承与选择等方面。宗祠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深刻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文明底蕴,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富矿,亟待保护、开发、提炼和传承。  相似文献   

19.
勤劳勇敢的赫哲族,不但是渔猎生产上的能手,也是一个热爱歌唱,具有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舞蹈的一个民族。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赫哲族民歌“嫁今阔”是其民族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嫁令阔”的研究总结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任红军 《学术探索》2013,(12):134-137
传统民歌是我国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珠江上游传统民歌因其独特的地缘性,历经数千年,与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各族儿女和谐共生,并在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文化艺术形态。从人类学特别是音乐人类学的角度考量珠江上游传统民歌的文化内涵,将珠江上游传统民歌研究纳入体系化、长期性、多角度、跨视角的研究中,实现尽量客观的审视这种文化形态的目的,从而为发展珠江上游的文化艺术,提供人文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