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民社会是与国家社会相对立的以市场经济、独立人格和经济领域为基础的社会形式或生活样式。公民社会有多重维度,即事实性维度、精神性维度、制度性维度、价值性维度。目前在中国,公民社会虽非是一种语言修辞框架,学理探讨也不无必要和价值,但建构中国公民社会尚有待时日,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2.
主体意识与理性精神:中国政治发展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政治文化建设有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廉洁和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培育以参与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主体意识,开发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培育以妥协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理性精神,增强中国政治发展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有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廉洁和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培育以参与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主体意识,开发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培育以妥协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理性精神,增强中国政治发展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4.
论公民意识培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爱国 《学术论坛》2005,2(12):60-63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调。文章从人的现代化视角阐释公民意识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培育公民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路径:认为公民意识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社会构建是公民意识培育的现实阶梯,二者是一个双向推进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公民意识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公民社会也随之兴起.公民社会的兴起.有助于中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丰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应当以公民社会为其社会基础,需要塑造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公民.中国现阶段公民意识开始觉醒,但总体上还有待成长和完善.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程,需要从建构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发展学校公民教育,拓展公民教育的形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公民意识是法治社会的保障.但在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影响我国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因素,必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公民教育和制度建设,实现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等途径,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7.
贵族精神是西方政治法律传统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现代公民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经历了古典时代的公民政治、中世纪的等级社会和转折时期的文明化之后,西方传统中的贵族精神已经内化为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传统之一.在现代政治条件下,作为贵族精神文化传统合理内核的公共精神、参与意识、道德担当等有助于公民社会的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的成长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步确立,中国特色市民社会应运而生。其表现在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兴起与热潮,第三部门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社会成员公民素质的提高、社会公民性的提升,社会新阶层的出现与被认定等几方面。就当前状况来看,理论研究中的分歧多,发展不平衡,第三部门发育不良以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较为混乱,造成了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成长困境。推动中国特色市民社会健康发展,使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贡献积极力量,成为当下社会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9.
李萍 《广东社会科学》2022,(2):59-66+287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可知,公民道德建设具有二重性,既有普遍的全人类性,又有特殊的地方性,而且前者重于后者。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成熟的公民道德建设形成了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个不同模式。中国式公民道德建设一方面有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将推动落实公民的国家主人地位,动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团结”这一从当代中国政治逻辑推导出来的核心理念将成为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精神,我们将中国式公民道德建设称为发展主义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公民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湘莲 《中州学刊》2007,(4):132-134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使当今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文化与价值观的转变,这种新文化是以公民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和宽容意识为核心的新的公民文化,这对当代的民族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民族精神要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并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要体现主体意识,肯定权利意识,同时也要强调责任和义务;要培养理性和宽容的民族精神,建立现代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中,公民意识的衍生发展、内在实质、追求价值、表现形态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滋养该国公民的精神、形塑其行为习惯、传承其群体认同、维护其共同体稳定中所发挥的实践功能也极不相同。中国的公民意识形成有本土特殊的演进逻辑、动力机制和实现路径,内在地体现着中国公民意识的社会主义本质,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西方公民意识”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高度成熟、影响广泛的体系,而得以在中国展现与引介.但公民意识的“异土”外显式浅表研究造成了中国本土研究的偏离.中国公民意识问题的求解需要回应本土吁求,进行一种“由外至内”和“由内至外”双向维度的本土化钩沉.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与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认同是共同体的社会成员在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的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政治满足感。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正经历着解构与变迁,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创新和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这种新型政治文化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自主性公民意识、强化竞争性生存理念、树立法治性治理精神、确立公正性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市场经济与伦理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提出和谐社会,西方回归公民社会,都在追求理想社会,而这种追求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的。伦理道德是与市场经济关系最密切的社会意识领域。在西方,对市场经济的批判性道德评价,促进了使其回归公民社会的趋势。在中国,道德对市场经济在顺应中规范,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公民意识应包括国家意识、主体意识、群体意识、法律意识、公德意识等主要内容。大学生公民意识在个体之间表现出了明显差异性,在个体身上又表现出了矛盾性和不均衡发展的特点。影响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起反作用的主要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以及西方腐朽文化等。对大学生公民意识进行理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适合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慈善伦理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它包括实现道德分配,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价值;弘扬人文精神,拒绝道德冷漠中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中的价值。为了推进对慈善伦理的研究,必须对研究的课题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慈善伦理的理论建构可以分为慈善伦理基本问题研究、慈善伦理与文化传统研究、慈善伦理与现代公民教育研究三大板块,以及"慈善伦理的本质与社会作用、慈善行为的伦理评价、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施助者与受助者的伦理关系;慈善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慈善伦理与西方文化、慈善伦理与宗教精神;慈善伦理与志愿者活动、慈善伦理与雷锋精神、慈善伦理与现代社会公民意识"十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责任有:引导社会心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植公民社会,培育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在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三重超越:理论上,西方现代性以理性哲学为主导,但它最终走向工具理性并受制于资本逻辑,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了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实践上,西方现代性的政治实践所推崇的民主是一种形式民主,其经济实践所坚持的自由市场经济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文化实践倡导的普世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渗透,而中国式现代化以政治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践维度上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价值上,西方现代性所追求的普世价值最终带来的是世界和平秩序的破坏,而中国式现代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在价值维度上超越了西方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公民意识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意识主要指社会成员对待公民社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它是公民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成都市城乡公民意识和行为的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公民意识的内涵、结构和特点,构建了公民意识钻石图,即公民意识四维度可视图--公民权利义务认知度、公共事务关心度、公民社会价值观认同度和公民参与行为意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性别、居住地、教育程度等变量在四个维度上的公民意识差异及其显著性,以及这些变量对公民意识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公民资格理论的复兴使其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话语,中国学者囿于学科的划分和学术关怀重点的不同,至今并没有形成较系统的基于中国特色的公民资格观.所以尝试从制度供给层面、公民参与推动、公共精神培育方面尝试构建中国特色的公民资格,对扩大公民参与、发展壮大中国公民社会及创新中国政治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