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选取京、冀两地农村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被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发现农村老年人对目前养老状况的满意度不高.农村老年人迫切需要社区养老设施与服务的供给,但农村社区养老已陷入发展困境.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发现社区养老设施、社区养老服务的利用率受被调查对象所在地区、月人均支出、对社区生活的评价等因素影响较大.本文得出农村社区养老发展需要政府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提高老年人收入、提升农村社区养老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等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就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内容与属性,政府、市场、社会与家庭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责任定位以及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两者间关系进行探讨。指出:从养老资金来源、养老地点与养老服务供给三个基本维度可以将养老划分为若干种基本的类型;政府在保障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各有其优缺点与适用范围,不存在孰轻孰重问题,无需每个社区单独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武汉和深圳两个城市727位流动老人的调查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社会支持对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老人主要的社会支持主体是政府、社区和家庭;社会融合包括社会适应、心理融合和行为融合三个因子.实证结果表明,除家庭的经济支持外,社会支持的其他维度对流动老人的社会融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总体社会融合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情感支持,其次是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支持和医疗服务支持,再次是政府提供的老年福利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基于此,本文从政府、社区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政府应增加流动老人的福利,并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方便流动老人就医和报销;社区支持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家庭成员须加大情感支持力度,关心流动老人的情感需求,并支持其继续学习,帮助流动老人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处于部分城市政府的政策试点和制度探索时期.本文选择了宁波海曙区、南京鼓楼区和苏州沧浪区三个典型案例,从竞争程度、主体间关系、制度化程度、购买的数量、规模与质量等方面,探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特点、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向.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客观公正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对完善社区养老体系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粗糙集的研究方法,分别从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安全保障、精神慰藉以及社会参与五个维度对显著影响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进行了约简,进而确定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权重,并对吉林市22个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质量评价平均水平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年龄越高的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价越低;社区养老建设试点小区的评分显著高于非试点小区。由此可见,我国社区养老试点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亟须进一步推行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与设计——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社区养老服务是破解养老难题的钥匙之一。在考察与分析中国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居家入户服务、老年人日间照顾中心等七个方面对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进行规划与设计,并从扩大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职能、使其承担部分家庭已无法完成的养老功能,做好老年社区福利事业规划,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社区服务网络,实施生活照料等维度对加强社区养老服务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主要包括经济需求、健康医疗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等方面,但是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老年人,影响需求的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对长春市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类型对老年人经济方面的需求有显著影响,性别和居住类型对老年人医疗健康方面的需求有显著影响,在影响老年人休闲娱乐的诸多因素中,代际关系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及家庭结构逐渐弱化等多重背景下,中国养老服务供求失衡的现象更加明显,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作为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已经得到了推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偏差,缓解养老服务供求均衡的效果不明显.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对养老服务供求失衡问题进行全面剖析,测算了养老服务现行供求水平;其次实证分析了影响养老服务供求失衡的制度原因;最后从缓解养老服务供求失衡的角度提出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陈为智 《西北人口》2016,(3):100-10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典型的自上而下政府主导型养老模式。结合青岛、上海等地的养老实践,在政府承担有限福利责任背景下,围绕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需求、运作机制四个关键要素,反思当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问题,表现为:基层制度安排缺位、绩效导向、服务主体不明,服务权责不清、服务内容与服务需求不契合等关键问题,社区居家养老福利政策中心化、服务主体三位一体,需求导向、制度植入,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趋向等,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的着重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四二一"家庭的不断增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分析了在老龄化背景下,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的弱化和机构养老存在的现实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社区居家养老概念出发,比较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重点对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向"心贴心老年服务中心"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探索,最后提出了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进入本世纪以来,伴随着越南女性的大量涌入,中越边境跨国婚姻日益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对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从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的现状、跨国婚姻建立的基础、存在的问题、越南女性配偶的主动身份建构等方面,分别介绍近期的研究成果。随后对相关研究进行评述,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扩展效率工资理论以更好地解释自然失业率,本文建立一个同时考虑到绝对工资、相对工资、失业率和监督成本等影响因素的、具有均衡解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以工人对失业、工资和监督的重视程度等几个特征值为依托,显示了自然失业率的决定机制及实践含义。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非农产业就业的三种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非农产业是拉动就业的主要部分,非农产业拉动就业可以划分为三种效应:增长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种非农就业效应的分析,得出发展经济是促进就业的主要手段和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就业的结论,并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试论人口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口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指出:维护生态平衡,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努力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17.
18.
人口流动使完整家庭分离为结构不完整的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导致家庭结构的变化,其程度需要定量分析。本文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人口流动对家庭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我国家庭结构类型中核心家庭仍然占主体地位,近半数家庭是核心家庭;三代直系家庭和一对夫妇家庭所占比重比较接近,各占约五分之一;单人户和隔代家庭比重有所上升。人口流出即家庭成员的外出使得家庭结构类型向更小更简单的家庭结构类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人口红利的视角对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从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专业设置、就业理念等不同层面揭示出产生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影响因素,提出社会层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国家层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学校层面进行专业调整、学生方面则要进行观念调整等多种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可有效解决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而且还可因制度变革获得内涵式人口红利,实现社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康建英 《西北人口》2009,30(3):41-44
通过人口普查资料重新构建了年龄别人力资本存量。利用28个省份1983—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年龄别人力资本对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人力资本对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存在着阈值效应.只有高存量的年龄别人力资本才会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