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10年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的变化.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之1990—2000年有大幅度下降,但不同民族间差异明显,由此导致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化较大,与2000年比较,人口在1000万以上规模的少数民族由2个增加到4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由20个下降为19个;人口增长率不仅在民族间差异大,而且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间和不同地区间都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各民族的老年人口增长率都很高.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在省级行政区间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3.36%提高到2010年的32.84%,但目前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总体水平还很低,且各民族、各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历次人口普查民族人口资料,研究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在人口总量方面,2010—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335.08万人,增长了11.92%,是同期全国大陆人口增幅(5.77%)的2.07倍,这个比值仅低于大量更改民族身份的1982—1990年。主要原因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少数民族登记人口低于真实值。2020年人口普查采用了身份证登记措施,加上国家开展精准脱贫工程的原因,使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得了比较准确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另外,当前逐步增长的各民族族际通婚率使得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出现了较高的增长。在人口分布方面,东部地区少数民族快速增长,2020年已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第二多的地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发生了显著改变。2010年全国有5个县级行政区划没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2020年达到全部县级行政区划均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2020年55个少数民族中有49个民族县级行政区划数量比2010年有了显著提高,6个民族有所减少。研究构造了人口分布相对均匀度指标,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省级人口...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为祥 《南方人口》2008,23(1):42-50
本文基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数据,并结合历次人口普查资料,综合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趋势。一方面,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民族人口的分布格局有着非凡的稳定性,即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部内陆地区、居住相对集中、大多生活在农村。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民族政策的变化,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民族人口的再分布渐趋活跃。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向东部沿海地区扩散的态势,人口分布趋于分散,城市化进程加速。  相似文献   

4.
人口的性别、年龄数,可以说是人口研究中的最基础资料。本文根据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公布的民族人口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推算了1982年中国各民族的性别、年龄人口,并以推算的结果为例,分析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这里聚居着汉、回、苗、彝、壮、侗、瑶、水、仫佬毛难、仡佬京等十二个主要民族.1982年人口普查时,全区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3936万人,占广西总人口的38.3%,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20.7%.因此,研究这里主要民族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掌握她们生育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人口政策,发展经济和文教卫生事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西十二个主要民族15—49岁育龄妇女1981年的生育状况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1990-2000年甘肃主要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以第4、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库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着重对甘肃省主要民族1990~2000年人口重心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中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边远地区,近10年,少数民族地区与沿海开放省区在经济文化教育上的差距显然呈扩大趋势,与此同步,1982年到1990年两次普查间隔的8年中,少数民族人口却增加了2400万,占1982年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1/3以上,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见,这不能不引起严重关切,为了探讨其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本文对1982年到1990年中国56个民族的出生增长,以更改民族成分为主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间的人口转移形成的少数民族人口非出生增加作了定量研究,推算分析了非出生人口的数量,民族分布,年龄构成和主要涉及的省区,以…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民族人口死亡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以前,我们对各民族的人口死亡力状况知之甚少,虽然许多民族学者、人口学者、健康问题专家对此问题有过一些调查研究,例如哈尔滨医科大学董情教授对吉林的朝鲜族人口死亡的调查等,在民族人口死亡研究上是一些好的范例。但是,他们的研究属于局部地区个别民族的死亡力研究。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以华西医科大学钱建明教授为首的研究人员,曾对全国375个少数民族聚居县的人口死亡资料作了分析,使我们对少数民族人口死亡状况有了基本轮廓,但该项研究中提到的各民族人口指标,确切地说,还不能完全反映该民族的状况。这是因为该项研究中的民族人口,只是聚居区的人口,没有包括散居在各地的该民族人口;另外,在聚居区中还包括了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在内。总之,由于资料的原因,我们还缺乏对民族人口死亡的全面了解。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一次把人口死亡的民族成份列入了它的调查内容,为我们把握各民族人口的死亡力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绝大部分是民族地区。把握西部少数民族人口的现状和趋势 ,正确认识人口控制与民族繁荣的关系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促进少数民族发展 ,对西部开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民族人口研究的新篇章──评《中国民族人口的演进》少数民族人口的研究,在过去一段时期内虽然也在进行,但还留下了一些空白。例如对于中国各民族人口的死亡,我们知之甚少;关于各民族人口的再生产状况,也是若明若暗,不甚清楚。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之后,在一批致力于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这一群体在接受"城市化"和"现代化"洗礼的过程中,相对于一般的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加入了民族意识、民族宗教习俗、民族价值文化等因素,从而使其城市适应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本研究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出发,以兰州市流动穆斯林社会调查为基础,对影响流动穆斯林城市适应的障碍性因素(民族因素、自身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制度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阐述了流动穆斯林城市适应的关键障碍因素:地理距离、经济条件及心理文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与以往的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关键障碍因素不同,制度因素已不再是阻碍流动穆斯林城市适应最主要的因素,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杨风  陶斯文 《西北人口》2010,31(3):68-72
本文以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为例,分析了四川民族地区人口流动的成因、意义与困境;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发展存在互动关系.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是缓解人口流动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长德 《西北人口》2008,29(4):49-54,58
本文根据凉山州历年人口资料和最近几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讨论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文章发现,总体上,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少数民族人口还存在着人口增长较快,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负担重等问题,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当前凉山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战略关键期”,人口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文章提出,要通过稳定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发展,实现民族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流动人口在出现由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西部落后地区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规模迁移流动的同时.也有局部的逆向流动。这种逆向流动的规模尽管不如前者显著.但却涉及到更复杂的民族关系.而各民族的居住格局又是影响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以西部云南省迪庆州为例分析发现.总体上流动人口中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整体居住分离程度还是比较低,反映了民族之间的居住融合比较理想,但分民族来看.汉族与藏族、回族的居住分离程度较高.远远大于白族、纳西族和傈僳族。有效地进行居住迁移调整不仅可以减少各民族流动人口内部的矛盾.而且也能促进各民族流动人口之间、各民族流动人口与原住居民之间的融合,从而推动民族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二胎政策问题,本文收集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建立实时动态人口预测模型,通过差分方程的建模和分析,有效预测人口年龄变化趋势,验证了人口新政策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法,通过关联分析和构建模型分析人口的性别比数据,从而进行人口相关的预测和决策。根据威布尔分布理论预测我国未来几十年的生育率,并进一步预测青年、少年、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最后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单独二胎”以及延迟退休年龄、城镇化发展等方案的实施,讨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后,未来深圳市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养老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陈文清 《西北人口》2008,29(2):44-49,54
文章以西部民族地区城市人口为立足点,全面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城市人口从业单位性质、年度变化和地区分布状况: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度、不同性质单位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阐述了西部民族地区城市人口在从业及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贫困原因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同时也是贫困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本文首先从地域、人口增长以及国家扶贫战绩几方面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贫困在地域上的重合性,进而从区域发展、社会公平和政策效果以及贫困人口的人文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认为虽然造成区域性少数民族贫困状况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区域发展的滞后,但在摆脱贫困的难易方面,政府提供的脱贫服务和民族人口的人文制约因素则起着更为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Y Ren 《人口研究》1985,(2):8-14
A general review of papers and discussions at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held December 10-14, 1984 is presented. Discussions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included China's population change 1949-1982, impacts of economic change on Tianjin's population, the population factor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making, Japanese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cent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Hungary, population and economy, comprehensive long-term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Russia, fertility rate change factors in China, Shanghai's population change, and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i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Fertility rate changes were discussed, including multinational borderline value assumptions, recent trends in life span fertility rate in China, fertility rate in Jiangsu Province, fertility rate change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sterilization in Yangjiaping, Thailand.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discussions included the economic impact of world population change, the 1984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Conference, changes in economically productive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strategy, employed/unemployed populat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economic composition of China's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discussions covered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acific region, surplus r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urbanization analysis, trends and urba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roblems, and Laioning Provinc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ssues in migrati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population included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 Northwest, internal migration to Beijing, Chinese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major region, and current population changes of Chinese Tibetans. Under social problems of population, discussions included women's status,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change, Shanghai's aging trend, analysis of the aged population,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quality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retirement system in Chinese villages.  相似文献   

19.
Q Zhou  Y Xiong 《人口研究》1982,(3):33-37
China is a Socialist country which is composed of numerous ethnic groups. In addition to the Han people, there are 55 minorities in various parts of China. Since liberation (1949), the lives of the minorities have improved greatly. There has also been reasonable advancement in their local economic situation,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stablishments, and health care, and the population growth among ethnic minorities has also increased rapidly. At the present time, the rate of population growth among the minorities is extremely high, and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minority population is young. The custom of early marriage and having children at a young age is still popular. The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stablishments and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are still too low to satisfy current needs of the local people.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population growth among the minorities may reach among climax, and the problem of overpopulation may become more serious. This new trend is not encouraging for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ity peopl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minority population, variou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local situations, and work in family planning and birth control is also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minor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