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同胞数量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女性影响较大,对男性没有统计上的影响。在国家强调教育公平的时期,同胞效应的性别差异较小;在强调效率的时期,性别差异较大。在农村,同胞效应的性别差异要高于城镇。从同胞构成来看,对女性教育获得影响最大的是弟的数量。研究表明,同胞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家庭预算约束和性别偏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盟逐步把社会性别平等的内在涵义纳入其社会政策,发展了由指令、建议和行动项目构成的相互关联又递进发展的就业男女平等政策。研究欧盟解决就业性别差异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对欧盟在解决就业性别差异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提出我国解决两性就业性别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戴霞 《南方人口》2005,20(3):51-56
文章利用厦门市流动人口系列抽样调查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原工资收入和在厦滞留时间相关,与年龄、婚姻状况、在外打工年数无关.通过对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除性别外)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笔者得出提高受教育水平是切实有效地解决流动人口工资收入性别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莹 《西北人口》2004,(3):56-58,F003
我国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主要受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影响,而这种人力资本投资性别差异的形成可由传统性别观念来解释。目前,传统性别观念仍有较大影响力,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投资个体、所在家庭及企业的投资决策,引发并维持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在此过程中还表现出一定的自我强化趋势。要改变这种状况,需采取各种适宜对策,大力促进传统性别观念向现代性别观念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应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农村家庭代际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农村老年人家庭存在五种代际关系类型:亲近型、 亲密有间型、 近而不亲型、 疏离型和矛盾型,且其个体和家庭特征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老年父亲相比,老年母亲与子女的关系更亲近,但年龄越大越可能有矛盾.女儿比儿子与父母更亲密,且年龄越大关系越亲密.虽然有更多子女可以疏导代际矛盾,但是儿子数量越多越可能造成代际关系疏离.  相似文献   

6.
基于福建省2977个流动人口职业流动的个体历时数据,应用Kaplan-Meyer方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方法,对不同性别流动人口的初职时间间隔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男性流动人口相比,女性流动人口离开初职的概率略小,但在初职的时间间隔偏短。在初职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中,初职收入、教育年限、婚姻状态、家庭迁移类型和流入地城镇等级规模的影响存在性别共性,而家庭抚养比、职业类型、企业性质和来源地类型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往研究显示,地区性别文化环境通常影响着个体收入不平等现状。为了探究国内不同区域的性别文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性别间的收入不平等,利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将计划生育转向前的出生性别比作为反映国内不同地区“重男轻女”传统性别观念强度的操作化指标,运用多层混合效应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区域性别文化对个体的性别收入不平等有着多重影响,一个区域的父权制性别文化越强,女性的平均收入就越低而男性的平均收入稳定,因此该区域个体的性别间收入差距拉大;此外,区域性别文化还通过影响个体的人力资本特征,如教育获得和劳动参与来对两性间的收入不平等产生间接的显著影响,地区的传统性别文化越强,女性的预期受教育年限下降而男性变化却不大,女性不工作的可能性上升而男性不工作的可能性下降,于是本就存在的性别差异增大。综上,这些研究发现对理解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差距形成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丰富和拓展了对性别收入差距的社会文化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使用二项Logistic方法深入探讨了家庭化流动对流动人口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其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化流动模式的不同对流动人口就业状况的影响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对于在流入地实现完整家庭流动的流动女性来说,她们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就业率低和就业不稳定的特征;与此不同的是,家庭化流动虽然对男性流动人口的就业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其对男性流动人口的就业稳定性有显著促进和提升作用.另外,个体因素、 地区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也会显著影响不同性别流动人口的就业状态.最后,本文还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相关调查数据从经济、照料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妇女对孩子未来效用的总体预期和分性别预期,以及这种预期效用的性别差异与人们的强性别偏好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频繁,人们目前对子代的养老效用预期在经济和居住方面已经很低,但在生病照料和赡养、传宗接代方面期望依然很高;人们对男孩和女孩的预期各有侧重,依然体现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认知;人们对孩子效用预期的性别差异与人们的性别偏好呈显著正相关,尤其体现在老年照料、赡养责任和传宗接代等方面,代际经济支持已经不再是影响人们男孩偏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性别差异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性别差异对妇女地位的传递式影响作用。笔者认为性别差异是妇女地位的源,而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所占据的位置是流。因此性别差异对妇女地位的影响,可以概括为源与流的关系;这就是说,源派生流,流又反作用于源。这种传递的中介因素包括教育、就业、婚姻与家庭等众多方面。这种传递的结果,呈现出由于性别不同,因而在社会中占据的地位也不同。我们探讨性别差异的目的,是为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求得同等的发展机会。1性别差异的理论分析综观世界各国的妇女发展过程,性别差异象是一座无形的屏障,似乎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