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关联理论看《红楼梦》的语言语用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无论篇幅大小,其结构总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关联理论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在较小的语境中找不到关联,就得借助更大一些的语境,直至使话语在这种语境中具有最佳语境效果,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实现对话语的最准确的理解。本文就是通过对《红楼梦》作品中一些鲜活事例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看到了曹雪芹炉火纯青的语言描写艺术,像生活一样,好像没有成文的章法,但又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和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交际过程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关联理论和认知语境来解释话语误解。根据关联理论,话语误解是由于听话人所补足的隐含前提与说话人期待他所补足的隐含前提不一致造成的。在交际过程中,为了避免话语误解的产生,听话人必须选择最佳认知语境,在最佳认知语境中补足说话人所要求补足的隐含前提。这样话语才能达到最佳关联,交际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对人类的交际行为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其关于话语理解的论述同样适用于相声言语幽默的理解。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语境效果、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等主要概念对相声言语幽默的理解和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相声幽默言语是一种特殊的最佳关联性话语,对其的深入理解离不开特定的认知语境和语境效果的层层递进,同时也是一个最大关联向最佳关联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关联理论为基本出发点,对听力理解过程中话语意义的推导进行分析,详细说明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语境的无可替代的作用,阐释了听力理解的过程同样也是选择语境、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提出了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语境,运用关联理论,注重培养学生进行推理从而推出话语意义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阐述早期语用学对反语的语用分析,指出其局限性。对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反语回应理论进行探讨,认为反语话语的关联取决于话语是否传递说话人对所回应观点的态度。与理解其它非比喻话语一样,听话人也是通过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获取语境效果从而对反语作出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作为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基础——关联理论,提出了这样的假设:人们理解话语就是在推理中选择最合适语境,并求得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联性,以获取语境效果。作者运用这一理论尝试探讨英语听力教学中学习者语言理解的过程。以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测试中听力理解部分全真试题为语料,说明关联理论对英语听力理解的阐释力。认为听力教学中可以运用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培养学生在语境假设中寻找推理依据以获取语境效果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理解交际话语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境是由一系列假设构成,理解话语的过程就是在语境假设与新信息之间所作的推理过程.情态动词在话语中的出现成为语境假设转换的一个指示语,将现时语境假设的提取范围由事实过程转为非事实过程.话语双方以这种离开事实一定距离的关系作为话语的基础,在关联理论的制约下,提取语言意义,结合常规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建立起新一轮的语境假设,形成新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8.
交际中的语言具有间接性、含蓄性和不确定性,这是因为语境不同话语含义不同。语境是话语含义推演的基础。语言交际的过程既是话语理解的过程,也是对相关语境搜索的过程。本文认为成功的语言交际是以寻求关联为基础、准确解读语境为前提、有效推演话语含义为目的的认知——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英语听力理解中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力理解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收听者的语言水平、背景知识、记忆能力等诸要素寻找关联的因素,进行逻辑推理而得出结论的过程.运用关联理论可以对听力理解的语境要素进行解释,并在听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话语关联,结合具体语境正确理解交际话语,提高外语听力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为研究以"well"为代表的话语标记语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框架和语用参照,从说话人和听话人认知关联和认知效果出发,说话人的认知环境通过"well"与现时语境相互作用,生成三种分类:"Well"加强现时语境假设、与现时语境假设产生矛盾、与现时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语境隐含。关联理论为话语标记语在语篇中的定位奠定了理论依据,也为理解其语用功能提供了可操作的推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