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荠菜青青     
荠菜只是一种野菜,但是对阿根,那是他的命。——题记村对面的山坳上,荠菜又青了。阿根爬上山头,跪倒在荠菜丛的怀抱里……对许多人来说,荠菜只是一种野菜,但是对阿根,那是他的命。阿根,一个在深山里吃荠菜长大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子里,渐渐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幸好,还有很多的树。树上,有很多的麻雀,每天叽叽喳喳,倒也多了几分热闹。一天,有个外出打工回来的小伙子,忽发奇想,捉了一些麻雀,卖给城里的餐馆。没想到,顾客很喜欢吃,餐馆的老板就给了他很高的价钱。渐渐地,就有更多的人,跑来捉麻雀;渐渐地,村子里就再难寻麻雀的影子,变得越来越沉寂。打工赚了钱,人们都跑到小城或镇上去买房,村子原来就很小,不过几十户人家。渐渐地,人也走空了,除了住在村子西头的老王。老王的儿子,回来过很多次,每次都跟他说:"村里麻雀都跑光了,你也跟我进城吧!"老王不去,他照样春播夏种。冬天下了大雪,他把很多谷粒丢在雪地里。天冷,大  相似文献   

3.
费米 《北京纪事》2016,(8):50-55
周老汉中年丧偶,为几个子女计一直未再续弦,以一人之力将孩子都拉扯大了。后来,孩子们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老头终于松了口气,于是每日里游山玩水,倒也逍遥自得。别看老头70好几的人了,每个月里要爬好几回香山,北京西北部的山区也基本玩儿遍了。老人身板儿硬朗,腿脚利落,从不服用任何补品,诀窍就是天天吃西红柿。年轻的时候冬天吃不到西红柿,就在夏天西红柿大量上市的时候买一大堆回来做成酱,用瓶子装起来,寒冬时节每天挖几勺吃。几十年的西红柿吃下来,年逾古稀了脸色还是白里透着红。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管理》2014,(7):44-44
傲慢是个流行病。职场上,“老人”看不起年轻人,觉得他们“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年轻人也看不起“老人”,觉得他们落伍,只是资历老罢了。连小孩子也学会了傲慢,父母老师让他们做什么时,有些孩子竟反问“凭什么”。不少国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教导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封建迷信。可实际上,有几个人真正完整地阅读过一本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5.
韦桂琼 《社区》2012,(3):53-53
很少有年轻人会想自己衰老之后是什么样子,也极少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当中国已向老龄化社会迈进这个现实摆在人们面前时,大家不再无动于衷,关心老人,已是个越唱越响的社会旋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老年人最需要什么。 北京玉蜓桥畔的松堂临终关怀医院里,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刚入院时,神思恍惚,嘴里经常语无伦次地嘟哝着什么。院长李伟经过反复琢磨,方知老人很喜欢小孩,家中新添了一个小外孙后,老人想尽一份力照看小孩。可家人特别是孩子的母亲生怕老人年老体弱,会摔伤孩子,坚决不许老人接触小孩。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年轻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事业上,甚至于元暇顾及孩子和家庭,于是,许多老年人便主动地承担起看孩子的任务。天真活泼的孩子给老人带来了生命的活力,老人将自己全部的爱心、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孙子身上,把孙子当成心肝宝贝,视若掌上明珠。然而,这种特别的爱一不留神就变成了无原则的溺爱,会带来许多的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老人对孙子的溺爱,又该如何正确处理祖孙之间的关系呢? 大多数的老人,年轻时忙于干事业,对自己的孩子缺乏照顾,如今退了休,有了大把的时间,却没有了必须要做的事情,于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孙子身上。这样一来,一方  相似文献   

7.
奶奶的手     
父亲在一家小公司工作,很辛苦地赚钱养家。为了替父亲分担一些家务,奶奶上山挖野菜,整理完再把它们卖掉,以此来贴补家用。这样,奶奶一整天都泡在山上,挖完野菜回来后,拣菜一直要拣到后半夜。然后,在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奶奶就头顶菜筐,穿过山路,去市场卖野菜了。“这位大  相似文献   

8.
杨海亮 《可乐》2010,(6):53-53
美国前总统林肯的父亲曾以低价在西雅图买到一处农场,农场里有许多石头。林肯的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林肯的父亲反对:“那是一座小山头,根本搬不了.要不主人不会便宜卖给我们。”林肯的母亲带着几个孩子开始挖石头。没过多久,石头全被搬走。那些石头都孤零零的,根本没有连着山,挖上一英尺,就能晃动。  相似文献   

9.
奶奶的手     
《北方人》2007,(1)
父亲在一家小公司工作,很辛苦地赚钱养家。为了替父亲分担一些任务,奶奶上山挖野菜,整理完再把它们卖掉,以此来贴被家用。这样,奶奶一整天都泡在山上,挖完野菜回来后,拣菜一直要拣到后半夜。然后,在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奶奶就头顶菜筐,穿过山路,去市场卖野菜了。“这位大  相似文献   

10.
《新天地》2007,(1)
年轻人陪父母住进养老院在福建省福安市出现一件新鲜事,某养老院里,不但有单身老人、老年夫妇,还有子女带着孩子陪着老人居住的。原来在该市打工创业的年轻人实在无法放心家里高龄的父母,尽可能把他们带在身边一起生活,但是自己  相似文献   

11.
陈曦 《中华魂》2014,(24):13-14
我们的父亲出生在一个贫穷的雇农家庭,从小给地主放牛,睡在牛棚里,吃地主家剩饭剩菜,有时地主家把饭菜倒了也不给他吃,他就用野菜野果充饥。看到有钱人的孩子去上学,他也渴望上学,但只能躲在学堂窗户下偷听先生讲课。  相似文献   

12.
只管上菜     
一天,狼和儿子来到羊开的餐馆要了一份青草。“爸。我们为什么要吃青草?咱可向来都是吃肉的!”狼的儿子惊奇地问它的爸爸。“小点儿声,孩子,我还不知道这个,但现在城市里流行吃绿色食品,我们只不过要点青草装样  相似文献   

13.
天堂与地狱     
从前,有一个四肢健全智力正常的年轻人虔诚地乞求上帝:“我不喜欢工作,我想过舒服的日子,有好衣服穿,有好饭菜吃,有好房子住,希望主能赐给我这一切。”上帝满足了他的愿望,把他带到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年轻人终于过起了他期望的那种生活-——每天除了吃很多丰盛的饭菜,就是睡觉。刚开始几天,年轻人异常激动与兴奋。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问过很多女性朋友,如果一个男人,只吃健康食品和有机野菜,穿天然棉麻衣物,骑脚踏车或步行,练瑜伽健身,听心灵音乐,这样的男人你喜欢吗?奇怪的是我那些土匪女友都异口同声地说,不喜欢。问之为何?答曰:此型男自私矣,不足为伍。  相似文献   

15.
老党尽孝     
曾任平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人大副主任的党克勤,一生为人忠厚,孝敬父母闻名乡里。其父党永祥老人说:“我能健康活到八十六,原因是4个儿女都尽孝,特别是老大克勤和媳妇对我招呼最周到。”在生活上,老人过去苦日子过惯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还是省吃俭用,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克勤一边做老人的开导工作,一边嘱咐妻子史辛哲,随老人口味,爱吃啥就做啥。老人80多岁了,不仅耳不聋,眼不花,而且牙齿也好,爱吃麻花和花生,爱喝茶。于是按照老人的喜好,克勤家里这些东西一年四季不断,放在跟前,老人想吃就吃;并给零花钱,…  相似文献   

16.
何达 《社区》2008,(33):15-16
“老人带孩子有经验,比年轻人有耐心,我觉得挺好的。”“现在找个满意的保姆太难了,由老人帮忙带孩子,省心多了。”几天来,读者纷纷对隔代教育的问题表示关注,对于帮忙带孩子的老人,年轻父母都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7.
韦桂琼 《社区》2012,(2):53
很少有年轻人会想自己衰老之后是什么样子,也极少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当中国已向老龄化社会迈进这个现实摆在人们面前时,大家不再无动于衷,关心老人,已是个越唱越响的社会旋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老年人最需要什么。北京玉蜓桥畔的松堂临终关怀医院里,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刚入院时,神思恍惚,嘴里经常语无伦次地嘟哝着什么。院长李伟经过反复琢磨,方知老人很喜欢小孩,家中新添了一个小外孙后,老人想尽一份力照看小孩。可家人特别是孩子的母亲生怕老人年老体弱,会摔  相似文献   

18.
商不畏险     
故事一:清朝时,一位老人带着自己的儿子,渡长江、跨黄河、穿陕甘,把货物卖到新疆、西藏。在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时,风尘仆仆、一路劳顿的年轻人不由得抱怨:"这沙漠实在太辽阔了!要是狭小点就好了。"老人抽了一口旱烟,再悠悠地吐出烟圈:"不,孩子,这沙漠还不够宽!要是再广阔一些就好了。"年轻人听了,一脸的疑惑。  相似文献   

19.
最难的学问     
一名年轻人兴冲冲地向他的老师讲出游经历:最近,我在喜马拉雅遇见一位睿智的才人,他能看到不可预测的未来,还把自己的这套绝学传授给了弟子。先生,您也懂这个吗?我真想学。每个人都懂呀,老人平静地说,真正困难的学问不是这个。那是什么?年轻人不解。  相似文献   

20.
开心一笑     
《华人时刊》2012,(8):81
绿色食品一只非洲小狮子今天看起来非常郁闷。狮妈妈见了问:"孩子,你怎么啦?"小狮摇头说:"刚吃了个男的,可能是中国人。"狮妈妈大怒:"吃人不看护照!你不要命拉!早跟你说了,他们吃的地沟油,喝的三聚奶,呼吸的都是有毒气体,体检重金属超标,就我们这身子骨,吃了能消化吗?"狮爸爸在一边安慰:"别怕,能来非洲打猎的中国人,都是有钱人,吃的都是特供,肯定是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