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苏州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 ,实现了人口从高出生率向低出生率的历史性转变。苏州人口转变具有快速性、全面性、稳定性的显著特征 ,研究苏州人口转变的动因 ,解析先进文化力在苏州人口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理清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的思路 ,为苏州市 2 1世纪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前瞻性战略选择 ,进而为苏州市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无疑具有重大意义。1 苏州人口转变概况苏州人口转变的进程。苏州在实行计划生育以前 ,属于小城市…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人口计生委主任杨云彦——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人口环境: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成果,不仅是少生了4亿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我国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人口环境。这一方面是通过人口红利得以体现的,对外开放的战略实施,使得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得到发挥和体现,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持续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有效的人口控制,极大减缓了社会压力,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的人口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和人口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低生育率和长寿水平都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本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生育率、死亡率的重大转变,刻画我国人口转变的主要特征,讨论我国未来人口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中国所经历的迅速而重大的人口转变,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伟大的实践创造出伟大的模式。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为世界人口转变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口转变必将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留下波澜壮阔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对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探索。建国初期,通过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死亡率迅速下降,开启了中国人口转变的进程。20世纪50年代,初次面对人口快速增长问题,中国提出了"实现有计划的生育"的理论和构想,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开始孕育。经历了"大跃进"时期的思想动摇、工作停滞和此后的人口继续快速增长等种种波折之后,人们在人口与社会经济矛盾激增的过程中明确了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方向。最后,在"文革"期间,脆弱的国民经济和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迫使中国选择了一条主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转变道路。这条道路是由时代发展特征和中国的特殊国情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转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性转变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和目前所处阶段还有不同观点。从人口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已完成人口转变;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实现程度分析,人口转变还没有完成;有观点认为,中国人口转变不仅已经完成,而且进入后人口转变期。2l世纪,伴随人口转变过程的不断深化,中国人口转变问题将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这既为中国人口发展提出挑战,也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人口转变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计划生育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环境中逐步走出来的,没有这样一个社会环境,全社会的计划生育是无法实现的,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中国式的计划生育道路。 (一)实现我国的人口转变必须以经济发展为根本条件。 人口问题说到底是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对如何走出一条中国式的计划生育道路,使我们的认识更明确了,行动更坚定了。  相似文献   

7.
一、人口转变的环境意义 人口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是人口再生产适应于环境再生产的结果。与一定阶段的生态环境发展相适应,人口再生产具有一定类型,而人口转变则是人口再生产与环境再生产从旧的平衡向新的平衡的转变。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口转变的最终决定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环境承载能力提高,从而带来较大幅度的人口增长。然而过快过多的人口增长往往导致人口生产力超过环境生产力,出现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改善环境和控制人口创造出人口生产与环境生产的新平衡。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中,人口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经济现代化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人口现代化不仅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而且指人口质量的现代化,人口结构的现代化,人口迁移和分布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现代化等。人口现代化更科学地表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方向,是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看待和分析人口问题,从规律性上找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实现今后目标的关键,也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考虑人口的影响。科尔内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阶段依存关系的理论模型,对于深刻认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以及寻找这一转变实现的根本途径,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科尔内模型的基本内容,科尔内模型的意义及局限性,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的人口环境及应具备的人口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尔内的理论模型对中国经济方式转变的启示,提出了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贵州省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强有力推动下,贵州省遵义市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全市少生人口300余万人,创造了社会抚养比较低、财富积累水平较高的人口红利时期,有效地缓解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县级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就我国大多数县级地区来说,过多的人口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但要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下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则是如何在国民经济“十五”规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的指导下进行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下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和评估问题。因此,本论文的目的就在于对传统的以产值———收入为中心的发展评价方法进行变革,并创建一套系统的中国县级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下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自1995年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已经十年了。十年,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在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中却展现出引人瞩目的一页。回顾和总结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力量,有利于认真谋划“十一五”期间人口计生工作,有利于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有利于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人口城市化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均衡发展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确是需要进行理论讨论、百家争鸣,形成社会共识的一个新理念。文章从中国人口大流动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关系切入,提出如何实现几亿农民工以市民化为内涵的深度城市化;如何迎接未来几亿农村人口快速进入城镇就业、生活,并保持人口与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政府面临的艰巨考验。文章分析北京市控制外来人口规模屡屡受挫的困惑,论述了转变城市人口发展理念的意义。主张城市政府应从被动的人口规模控制转向主动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目标,转向积极的社会制度创新,正视新移民存在的客观事实,突破城市建设、管理以本地户籍人口为规划依据的思维定式,实施一元化人口管理,进而从客观上实现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实现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口转变总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联。人口的自然变动虽有其自身的生理生育规律,但只有通过社会条件才能实现。决定人口转变的终极原因是社会经济因素。社会进程中的人口转变深切地印证了这一点。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最终还是要把着眼点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上去。通过创造有利于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加速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80年代以来,浙江省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那主要是靠行政手段、靠突击和孕后补救取得的。在人口过快增长时期,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来减缓人口增长是必要的、有效的。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口安全的定义出发,简单的分析了我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人口安全问题,并发现这些问题大部分都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简要地阐述了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产生过程和主要内容。结合我国现行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我国主要的人口安全问题,从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两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安全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要抓住现在的机遇期,调整现行的人口政策,最终实现中国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以及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中国人口在经过了 50年代和60年代无计划的高速增长、70年代生育水平的大幅下降、80年代的徘徊波动,终于在世纪之交实现了阶段性的突破,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口转变历程,进入了低生育的“后人口转变”时期。中国人口转变之所以能在90年代实现历史性的飞跃,是党和政府在人口问题上逐步统一了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日臻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快速变迁的必然结果。传统意义上人口转变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口问题的终结。相反,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解决 21世纪的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但是中国,也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从云南省实际出发,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探索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为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此,本刊记者对云南省人口计生委主任郝青山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苏杨  尹德挺  黄匡时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5):7-18,34-4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管理理念的转变,中国人口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政策目标由单纯的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逐渐转变为“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与此相对应,中国的人口政策已经发展为包括人口数量控制和人口分布控制两个大类及其相关的优生、就业、福利等公共服务的社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建民 《人口研究》2004,28(6):2-18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口生育率水平出现了迅速的转变 ,特别是 1 992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以来 ,生育率水平更是进一步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如果说 ,生育率的迅速转变是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干预下启动的 ,那么 ,在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已经为稳定我国城市地区人口低生育率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同时 ,制度、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变革已经为我国个人生育决策理性化创造了条件 ,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机制已经开始从政策控制为主转向群众自我控制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