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与政党的契合性使得国家认同和政党认同具有一致性;国家与政党的不一致性导致国家认同和政党认同出现相互削弱的现象。中西方政党认同的侧重点不同;中西方政党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不同决定了政党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增强我国新时期国家认同,重点要合理划分政党与国家权力边界,使政党认同与国家认同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执政党与新社会组织关系研究:基于政党认同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政党认同理论为研究中国政治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政党认同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可、支持和拥护程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扩展,其对立面即"社会的自我保护"运动也与之相伴。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脱节及不断增加的社会压力,中国共产党对新社会组织的认识逐渐深刻,并努力提升社会统合能力和驾驭水平,将其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增进社会成员对执政党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葛兰西在狱中用11年的时间反思意大利共产党政治斗争失败的教训。他从政党与国家、政党与民众关系等方面分析政党认同,说明民众自愿认同的政党是体现国家精神的政党,是注重伦理道德、"有机"民主建设的政党。他的探讨依据以往的理论成果,基于历史和现实经验教训,着眼政党未来的发展趋向。这启示我们以多种视角看待执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4.
游楠 《南方论刊》2016,(4):8-10,31
在1995年,西方政党政治发展进入新阶段,卡茨和梅尔共同提出了"卡特尔党"的概念。"卡特尔党"是通过分析政党与国家的关系来定义的,政党不再是市民社会和国家的中介,而成了国家的代理人。本文选取了西欧和美国的某些政党为例,阐述了种种迹象来揭露西方传统的政党组织日渐衰落的事实,政党对党员和选民的吸引力逐渐地下降,这进一步引出了政党认同出现的危机,尽管各政党都在努力转型来克服,但是并没有扭转政党衰落的趋势,找出政党危机的原因,深刻思考要对政党进行怎样的变革,才能给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国外20世纪的政府发展中,责任政府、政党政府、责任政党政府先后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但是概念的混用给政治学研究带来了困境,也增加了国内对于政府建设与政府发展的相关认识.事实上,责任政府、政党政府、责任政党政府强调政府发展的不同阶段,责任政府强调政府对人民的责任;政党政府出现在政党诞生并垄断选举以后的责任政府;责任政党政府就是对责任政府和政党政府的双重超越,是责任政党过程在责任政府过程中一种积极延伸,是以责任政党保卫责任政府、是进入国家政治过程中责任政党和责任政府结构与功能重组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6.
塞博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虚拟的社会交往空间形式,改变了全球性政治结构。西方各国政党都在利用网络世界或赛博空间尽可能地实现政党能力的再生、强化和提升,以期实现民众对其政党的认同、提升和再建政党形象,增强在政党沟通中的民主性、参与性和政党网上监督等目标。西方各政党都希望在赛博空间这个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充分利用其中的人力和政治资源来提升政党自身的影响力,进而巩固和提高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7.
香港政党是香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香港代议制发展的产物。香港政党是一国两制下的特殊的地方性政党,规模不大,组织结构呈现松散性,缺乏政党理论建构,在政治价值取向上呈现多元化格局。香港政党功能主要是通过参与竞争选举,赢取立法会议席,整合和反映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监督政府,影响制衡政府政策,关注民生,服务香港社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内地建设等方面。应以新的视角看待香港政党和政党政治,充分发挥爱国爱港政党的积极作用,加强与激进型政党沟通合作,给予政党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西方学者主要从社会分裂、选举制度和政党竞争的视角来研究和解释政党制度的形成,但是还有一种更为基础性的视角,就是社会、制度和政党背后所体现的政权组织原则和政权组织形式,它们对政党制度的形成具有更为基础性的作用.我国以政党制度和协商民主建设巩固议行合一,实现了三者的相互契合与相互支持,从而巩固了我国的政治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途径,应该是在充分发挥传统党建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现代化,实现政党意识、政党组织、政党行为和政党机制的文明化.  相似文献   

10.
政党法治——中国政党文化构建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政党文化构建模式的选择不仅决定着政党自身建设的成败,也影响着其对社会文化的整合,以及由此引起的政党生存和发展问题.在现代文明社会,一个政治组织的法制化、制度化水平是制约该组织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本要素.政党法治是政党组织法制化的实现形式,是现代政党建设的核心原则,是现代法治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政党法治也为政党文化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政党政府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和政府是社会产生的两种政治组织,政党经过利益集团间接来自社会,政府则经过国家间接来自于社会。政党的功能在政府体制内形成了政府的职能,政府由于功能的变化和对政党的结构性吸收并最终形成政党政府。政党政府的内在合作性质决定了政党政府的职能与单一政党和政府的功能有着本质差异,具体表现在政策制订、利益表达、社会动员、精英遴选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政党认同是政党政治学中重要的研究范畴,蕴藏着丰厚的理论资源,为深化政党政治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群众的政党认同从根本上决定着执政党的生命力。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型社区的农迁社区,其党建工作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政治权威和执政基础。运用政党认同理论,对成都市H街道办农迁社区的党建工作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出其存在着党组织执政能力欠佳、党组织队伍结构不合理、党务公开工作滞后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加强党组织执政能力、提升党组织影响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强化社区事务信息公开、提高党组织公信力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政党软实力的建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是协调社会利益、表达民众诉求、引领国家进步的关键力量。全球化背景下,政党必须在做好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注重自身软实力建设。政党软实力主要包括价值观、包容性、亲和力、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世界各大政党在软实力建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值得思考和借鉴。我们党应当重视软实力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吸引力、社会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从而在国内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在国际上争取更多政治力量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统计法,以农民对村级党组织及其治理能力的主观评价为角度,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政党认同心理加以考察。实证研究发现,在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的样本村,村民对村级党组织的认同状况明显趋于好转。本项调查说明,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重塑合法性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5.
政党信任是社会公众对政党在执政或参政、议政过程中体现的能力、素质、品性的主观评价、心理反应和价值判断,主要表现为对政党目标的信心,对政党理念的认同,对政党行为的认可。政党信任从客体结构、表现层次、区域范围和历史形态四个维度构成不同的结构体系,并具有合法性功能、秩序维护功能、政策执行功能和社会资本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党外民主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过程中,民主党派作为合作政党,以其"旁观者清"的优势有利于提出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意见和批评,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有力保障;民主党派由各界知识分子和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组成,他们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可以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借鉴,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学习上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国家是从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政党又是在国家和社会中形成的,政党是连接国家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政党在国家和社会中具有主导功能和核心地位,政党制度对国家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既有促进作用,又有约束作用.政党和政党制度建设的困境主要源于政党、国家、社会之间的向量变化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促使3个向量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略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关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政党关系文明既依靠政党制度安排 ,更需要政党实践建构。现代世界政党关系文明的主要表征是 :以广泛的政党理念认同为基础、以强大的政党力量主导为支撑、以规范的政党体制运作为动力。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关系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具有政治关系中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政权关系中的执政与参政关系、政党关系中的亲密友党关系等多重化党际关系的特点。因此 ,推进我国政党关系文明建设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领导与被领导、执政与参政、合作与监督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改善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 ,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 ,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略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关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政党关系文明既依靠政党制度安排,更需要政党实践建构。现代世界政党关系文明的主要表征是:以广泛的政党理念认同为基础,以强大的政党力量主导为支撑,以规范的政党体制运作为动力。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关系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具有政治关系中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政权关系中的执政与参政关系、政党关系中的亲密友党关系等多重化党际关系的特点。因此,推进我国政党关系文明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领导与被领导、执政与参政、合作与监督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章士钊、梁启超等民国初年的政治家、政治理论家关于政党、党争的认识有相同之处,即都主张政党的宗旨在于谋求国利民福,建立良善政府,都认为政党是国民参与国家政权、治理国家的途径和工具,是国民作为主权者存在的标志,都认同政党获得政权的手段是通过竞争获得国民的支持,都肯定党争的意义。他们所希望的是建立起一个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实现“国利民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